杨胜琴,沈德红,胡江飞
(贵州省铜仁市人民医院,贵州 铜仁 554300)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逐渐增高,多并发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该疾病发病急、进展快,需要采取有效的急诊急救护理[1]。
本组研究对象共150例收集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以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男43例、女32例,平均年龄(56.8±5.2)岁,从发病到接受抢救的平均时间为(2.85±0.64)h。对照组:男40例、女35例,平均年龄(57.3±5.5)岁,从发病到接受抢救的平均时间为(2.82±0.74)h。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情况相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行比较。
为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为患者进行身体检查,分诊之后送入到抢救室,为患者进行常规的术前消毒、备皮、并发症预防护理等。完成抢救之后再为患者进行身体检查和护理。
为观察组患者行急诊急救护理:(1)成立专门的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急救护理小组。结合临床经验及相关文献资料,充分结合每一位患者的病情,制定针对性的急诊急救护理方案。所有参与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急救的护理人员均需要接受相关培训,熟练掌握具体的抢救方法、抢救技能,根据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能对其进行合理的工作安排,确保抢救工作人力资料得以充分利用。(2)患者入院之后急诊分诊护士需要在30秒内根据初评、早期检查、评估的顺序对患者完成问诊和分诊,进入急诊护理路径。完成抢救护理之后再完成抢救、登记等流程。开放绿色通道,分诊护士将患者送入到抢救室内,立即联系医生开展抢救。护士长需要统一负责护理人力资源的分配和安排,对患者完成各项抢救护理。在1-2min内给氧3-5ml/min,在3min内完成血压、血压等各项重要指标的监测,在5min内完成建立静脉通道操作,10min内做心电图检查,采集患者血液标本。为患者使用硝酸甘油,舌下含服。若含服硝酸甘油患者的病症得不到缓解,则需要静脉滴注硝酸甘油,对于严重疼痛患者可使用吗啡镇痛。密切观察患者患者的情况,提前联系手术室,如果抢救过程中患者发生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情况需要及时协助医生采取对症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急诊抢救时间、院内复发率、死亡率。
针对急诊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时间、复发率及死亡率的影响的研究,文中通过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比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通过卡方检验,计量资料则以(±s)表示,通过t检验,P<0.05时差异在统计学当中存在意义。
观察组抢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院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本次有1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对照组有8例患者死亡,观察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本次研究各项差异均为P<0.05。具体数据可见下表1:
表1 对比两组护理效果(75,%)
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十分凶险,病情进展快速,如果耽误了最佳的抢救时间,很有可能对患者造成不可逆的损伤,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在常规护理模式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还需要接受一系列复杂的检查和流程,很容易延误病情,错过最佳抢救时机[3]。
近年来,急诊急救护理干预不断完善、成熟,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临床经验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容易产生休克、心脏功能衰竭等严重病症,让护理人员开展抢救的时间不多[4],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制定现代化的急诊急救护理路径,减少不必要的流程处理,提高抢救工作的效率,使患者在最佳时机内得到有效治疗。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入院后立即被安排急诊分诊,开放绿色通道,让患者先接受抢救,之后再安排患者家属完成其他住院流程。在此期间,护理人员密切配合抢救治疗,有效的保证了抢救的效果和成功率。从结果可见,观察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抢救时间明显缩短,复发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值得注意的是,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对护理人员的个人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因此所有参与急诊抢救的护理人员都必须接受全面的抢救知识和护理技能培训,保证抢救的成功率。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可有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降低患者疾病复发率及死亡率,对挽救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