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沛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急诊科,湖北 武汉 430056)
医院急诊科作为医院的重点科室。主要是针对医院急诊科患者展开的,急诊科开展医疗服务活动较多,收集的主要对象为急危重症患者,开展的护理模式涉及的多学科的护理内容,护理安全风险较高。在开展急诊抢救的过程中主要包括分诊、展开抢救、住院观察及监护多环节,可涉及多的纠正区域及部门。若在交接的过程中交接不完善会对患者的持续性治疗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严重可直接危及其生命安全。无缝隙管理属于现代化新型护理模式,具有高效的优点。目前,已逐渐发展为完整性及连续性护理措施,进而保证患者的安全[1]。本次研究中,针对导向型急诊科急危重患者开展无缝隙护理干预,详解如下:
纳入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0例导向型急诊科急危重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查病例号按照奇数偶数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纳入40例。
研究组,男:女,20:20,年龄区间为60~75岁,平均(66.25±8.26)岁。参照组,男:女,21:19,年龄区间为61~76岁,平均(67.88±8.39)岁。本次研究均得到医院伦理会同意,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表示无差异,即P>0.05,结果中的观察指标可展开对比。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为急危重症者;均是由本院急诊科直接接诊。
剔除标准:剔除伴有相关慢性疾病者;剔除监护人均不同意参加本次研究者。
研究组(采纳无缝隙护理干预):①成立无缝隙护理管理小组:由护士长以及资历高、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组成,护士长担任组长。②转运前护理:1.护理人员应及时、准确评估患者病情以及转运风险,主管医师及时根据转院风险评估结果、患者病情确定最佳的转运方案。2.护理人员可以电话或者面对面交流形式与患者家属取得联系,向其大致介绍患者病情以及精神状况等。3.物品准备:护理人员应及时准备相关抢救、治疗物品、器械、药物等。③转运时护理:1.严格遵循“先救治、后转运”的原则。2.帮助患者取合适体位,防止发生误吸。3.转运时应注意对患者的保暖护理,一切操作均应尊重患者隐私。4.转运时必须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应合理使用氧气袋或者氧气瓶,改善患者缺氧状况。5.密切监测患者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并做好详细记录,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对症处理,必要时应停止转运。④转运后护理:1.患者转运至接收科室后,护理人员应及时将患者转移至病床上,并妥善安置,详细向接收科室护理人员交代患者病情以及相关用药情况、病情等,确认无误后,在交接单上签字。2.详细、彻底清点科室物品、药物以及设备等。
参照组(采纳常规护理):包括配合抢救医生完成抢救、监测生命体征等。
①满意度及抢救成功率:本院自制调查满意度的问卷,每位患者发放1份,共50份,回收率为100%;>90分即为满意,70~90分为基本满意,<70分为不满意。
②护理人员交接情况。
③焦虑抑郁评分:采用HAMA、HAMD评估量表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进行评估,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越重。
本次研究中,计量资料为焦虑抑郁评分,计数资料为满意度、护理人员交接情况及抢救成功率,前者用(±s)表示,t检验,后者用(n,%)表示, 检验。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结果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对比参照组77.5%,85%,研究组的患者满意度升高97.5%,抢救成功率提高97.5%,P<0.05,见表1。
表1 评定满意度(n,%)
对比参照组,研究组护理人员交6接情况改善显著,P<0.05,详见表2。
表2 评定护理人员交接情况(n,%)
对比参照组,研究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降低,P<0.05(t1=31.5309;P1=0.0000。t2=28.3877,P2=0.0000)。参照组:HAMA评分(32.77±2.17)分,HAMD评分(57.66±7.94)分;研究组:HAMA评分(20.26±1.26)分,HAMD评分(21.26±1.65)分。
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主要是由美国佛罗里达州湖地医疗中心最早提出的,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该项模式的主导思想为科学的管理理念,同时需要直接优化患者的相关护理流程,进而形成一种可持续性护理管理体系统,充分发挥执行、监督及咨询等作用[3]。
本次研究中,对比参照组77.5%,85%,研究组的患者满意度升高97.5%,抢救成功率提高97.5%;研究组护理人员交接情况改善显著;研究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降低;P<0.05,分析原因: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了明显提升我院急诊科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提升护理人员对危重症患者进行转运的综合工作能力,综合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开展无缝隙护理管理同时可积极完善护理工作流程,进一步规范化交接的相关内容,使得交接问题不断减少,综合提高交接效率,使得患者的急救护理记录更加完整,将危重患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快速救护,能够更加科学、有序及规范的开展急诊护理工作,进而减少护患纠纷,及时规范护理流程,综合提升患者对医生间的信任度,拉近医护间的关系,进而形成一种良好的医护关系,综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满足患者各项合理需求,有效缩短住院时间,综合提升护理满度[4]。
综对导向型急诊科急危重患者使用无缝隙护理模式,可明显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护理人员交接情况,降低焦虑抑郁评分,值得临床深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