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丽丽 刘霞
摘 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使用各种有效的改革手段调整改变资本、劳动、土地等生产要素的组合形式及比例关系,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我国经济持续下行、结构性供求失衡矛盾突出、人民群众多样化和高质量需求日益增多、资源和环境问题不断凸显以及需求侧改革不力。基于以上原因,可以从生产要素视角来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任务是“三去一降一补”,同时要全面提升实体经济。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求失衡;三去一降一补;实体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然而,中国中产阶级到日本蜂拥购买马桶盖、电饭煲、吹风机等产品的现象依然屡见不鲜。从电饭煲到马桶盖,都归属于所谓的传统产业,这些产品在我国依然得不到中产阶级的认可,更让人惊奇的是,同样的中国制造,差别竟然如此之大。但中国制造是否真的失去希望,这取决于技术和理念的创新,使我国的中产阶级不必千里迢迢买马桶盖。从注重数量到提高质量,这是中国制造应当做出的转变。这一切,都可以归结为供给侧。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
如果使用加减法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论述的话,其能够被形容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是指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一定数量的商品或劳务。供给侧与需求侧相对,主要包含四大生产要素:资本、劳动力、土地、创新。结构就是要素特性及其组合形式、比例关系。改革就是改变这些生产要素的组合及比例关系。
从这个公式我们能够对其定义进行推断:使用各种有效的改革手段调整改变资本、劳动、土地等生产要素的组合形式及比例关系,不断减少低层次商品的供给,提高有用及中高档次商品所占的比重,使供给结构适应市场变化状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质上是一场改革,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政府对土地、劳动、创新、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供给限制,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要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必须认识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三方面的简单相加,而是三者的有机结合。首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不意味着忽视需求侧。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用改革的方法推进供给侧的结构调整,提高供给的数量、质量、结构、层次、水平、方式、业态等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①,促进经济的长期稳定和持续发展。其次,重点对供给结构进行改革,并不意味着忽视供给数量和供给数量的调整。要促进供给结构的有效配置,减少无效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促进各要素的合理构成,各自发挥优势。最后,深化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式重点,改革就是为了减少和避免体制、制度、机制的弊端,不断在制度上促进供给结构的优化和完善。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
(一)我国经济持续下行
对于中国未来的经济走势,主流的一种观点是“L”型走势,这种经济运行态势的底部时间最长,意味着经济将在相对较低的增速上长期保持平稳运行。
虽然经济增速适当回落有利于我们更加关注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重视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增长方式,但经济不能一直往下降。当今的中国面临着就业难等一系列问题,本身就需要经济的高速增长来缓解。而经济的持续下行,造成投资减少、消费萎缩、失业率高等问题,为我国带来更大的压力,我们必须要加快改革,变被动为主动。
(二)结构性供求失衡矛盾突出
从农产品供给状况看,随着人们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步伐加快,国内消费者对绿色安全农产品和食品的需求量增多,而国内农产品和食品的国际竞争力较弱,一方面国内大量农产品库存积压,另一方面进口量逐年增加。从制造业看,一方面,我国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已经高居世界第一,一些产品产能过剩严重;另一方面,由于技术原因,一些高端制成品仍需进口,甚至一些高科技产品和设备还受到西方国家的出口管制和封锁。从服务业供给看,一方面,高端服务如教育、医疗、旅游等在国内的需求迅速增多,大量高端服务需求转向海外;另一方面,大量低端服务供给却门可罗雀,资源和能力闲置。从基础设施服务水平看,尽管我国各领域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和供给能力明显上升,但由于网络化程度不高、相关配套连接不够,基础设施的服务效率不高,浪费比较严重。②
面对我国目前出现的供求失衡矛盾,只从需求侧发力显然不能解决问题,而是要将重点放在供给侧一端,协调供给侧各生產要素之间的组合形式和比例关系。
(三)人民群众多样性、高质量需求日益增多
经过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为了适应人民群众对多样化、高质量商品的需求,不再出现中国中产阶级到日本蜂拥购买马桶盖的尴尬现象,就需要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四)资源、环境问题凸显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必须清醒地看到,这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传统发展模式是粗放的,缺少内涵、质量和效益,是不可持续的。“高投入”、“高消耗”和“高污染”换来的是“低产出”、“低效率”和“低收益”,人与自然发展不协调,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追求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刻不容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迫在眉睫。
(五)需求侧的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主要采用扩大投资和需求的办法来刺激经济增长,却忽视了供给侧的作用,造成了一系列负面的影响,如供需结构失衡、产能过剩和生态环境问题等,有效需求仍然不足。2008年以来,以需求侧为重点的宏观经济工作对于应对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只是短期内避免经济出现断崖式下跌、保持了经济增长,而通过大幅度提高杠杆率增加投资的方法加剧了我国产能过剩的局面,不能从根本上扭转经济下行压力。③
事实证明,从需求侧做工作来解决我国产能过剩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效果有限。供给侧改革战略是需求侧导向战略的丰富与升级,通过供给侧改革的方法,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和资源要素配置,培育壮大新的发展动能,增强产业发展活力,从而刺激宏观经济增长。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举措
(一)生产要素视角
供给侧包含了劳动力、资本、土地、制度和创新等生产要素,从这些方面入手,有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劳动力要素
在我国的劳动力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市场应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还要大力培养高素质劳动力,尤其加强对失业和待业劳动者的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创新能力。要创新人才培养的体制和机制,优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制度环境,改革现有的户籍制度。我国的户籍制度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已经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户籍制度的放开还要伴随着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相关配套改革。④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要大力发展老龄产业,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实施合理的人口政策,比如,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不断完善全面二孩政策。
2.土地要素的供给侧改革
我国土地市场的供给侧改革,要加速农村土地流转,消化城市房地产库存。一方面,要改革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实现农村土地和城市土地的有序统一。要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引导农地经营权有序流转,优化农地资源配置效率。在农地合理流转的同时,还要健全农地市场交易规则,加强服务监管。另一方面,城市土地的供给侧改革,短期上要降低房地产库存,长期上则要转变现行的土地招标拍卖模式,使得地方财政不要过度依赖土地出让,适当降低土地出让价格。
3.资本要素的供给侧改革
首先,管理部门要进一步简政放权,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做到不越位、不缺位。监管部门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在于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防范市场风险,却不能人为管制资本市场价格及控制资产价格涨跌节奏。其次,要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我国资本市场诚信体系不健全,存在很多问题,资本市场、谣言泛滥、非法操纵证券市场等现象层出不穷,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资本市场投资者的信心。最后,要稳步推进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有利于化解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完善证券市场信息的流通。
4.创新要素的供给侧改革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本要靠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当前,我国科技创新已经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科技创新能够有效引领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动价值链向中高端迈进;通过强化协同创新机制,加快形成多层次的区域创新格局;通过深化科技管理改革,完善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强化对创新主体的政策激励,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环境;通过加强国际创新合作,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制度的供给侧改革,就是调整旧的供给制度以实现完善和创新。制度的供给侧改革,主要是进行制度创新,构建良好的社会诚信体系,降低社会交易成本,简政放权,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二)重点任务:“三去一降一补”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重点任务上实现突破,也就是要在“三去一降一补”上有所作为,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和补短板。
去产能是五大任务之首,重点是处理僵尸企业。要采用重组并购和依法破产相结合的方式,完善市场化优胜劣汰机制,减少政府干预。实行政策鼓励和引导,促进企业转型,提高经济效率。在去库存方面,重点是减少房地产库存。要完善房地产调控措施,优化房地产市场供给结构,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既要保供给、降房价,也要控规模、降库存。去杠杆主要是去金融杠杆,要进一步采取措施降低整体债务杠杆率,特别是要有效控制国有企业债务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高股权融资比例。在降成本方面,要继续综合施策,在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和物流成本等方面加大力度。在补短板方面,要围绕环境、脱贫等突出短板,强化重点地区重要污染物排放的防控和治理,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⑤
(三)全面提升实体经济
全面提升实体经济重点在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第一,要促进制造业改造升级,使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在中高端消费、绿色低碳、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第二,要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淘汰落后产业,提升技术、工艺装备、环保水平,提高产品品质和附加值,增强制造业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和基础零部件制造能力。第三,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强融合创新和提质增效效应。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指出,要把握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特点,使其适应市场需求,要深化改革创新,优化制度环境,不断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在不同行业、不同区域探索创新成果应用转化的路径和方法,构建新型智能经济形态。
在面临的主要矛盾是结构性而不是周期性的情况下,解决供给侧、结构性和体制性问题才是经济稳定的根基。當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必须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攻方向。如此,优化经济结构这个长期历史命题才会得到有效解决,我国经济也才会呈现出更为均衡和健康的增长态势。
[注释]
①杨秋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内涵》,载《金融博览》2018年第1期,第40页。
②《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党建读物出版社,2017年版,第81页。
③许善达:《许善达说供给侧改革》,经济管理出版社,2017年版,第49页。
④楚明钦:《产业发展、要素投入与我国供给侧改革》,载《求实》2016年第6期,第35页。
⑤《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党建读物出版社,2017年版,第83页。
[参考文献]
[1]郭炜.金融去杠杆的本质与实现条件[J].改革,2018,(3):73-81.
[2]楚明钦.产业发展、要素投入与我国供给侧改革[J].求实,2016,(5):33-39.
[3]马晓河.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若干问题思考[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8,(1):5-13.
[4]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7.
[5]徐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和建议[J].科学发展,2017,(100):58-62.
[6]贾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发力[J].经济,2017,(3):9.
[7]许善达.许善达说供给侧改革[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7.
[8]陈沛然,魏婧.实体经济如何转型升级[J].人民论坛,2019,(2):92-93.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青岛 26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