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林颖 董佳佑 毛珺 靖峥
摘 要:以域外汉籍《燕行录》华夷观的嬗变过程为切入点,考察明清时期朝鲜士人的文化心态,分析朝鲜文人的对华心理,梳理朝鲜士人在明清鼎革时期华夷观嬗变的整体脉络,并剖析朝鲜华夷观对当今韩国民族主义形成的影响,阐释现当代韩国民族主义与朝鲜华夷观的辩证关系,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对外文化输出以及亚太地区和平与发展问题提供具有理论价值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朝鲜型“华夷观”;韩国当代民族主义;中国文化输出;亚太地区和平与发展
朝鲜型“华夷观”历经元明清三朝,朝鲜与中国始终保持着典型的“册封—朝贡”关系。元代极其发达的政治经济文明使元大都成为世界的中心之一,朝鲜作为藩属国对元朝充满敬畏之情。例如,至元十年,《宾王录》李承休有记载,“帝曰。事其具悉。汉文格式如何。诸令史奏曰。文格称尔时。有自本朝入为宣使将守衡者。走报俟邸曰。自我朝臣事以来。未有如是盛世云……谓曰。文章感中华者。子之谓矣。比及还朝。”“皇帝陛下仁深自少。德尚包蒙……定應万国。诸侯举有临渊之嚼。陪臣谨当故国三千里。远扬画锦之荣。”对元朝的崇敬称颂之情溢于言表。同时繁复的朝拜礼仪也被记录在册,“令殿先入。有顷。姜宣使又出。传以本国礼拜见者。由是一行。皆以公服。列立于毯幕之外。员外郎广通喝礼毕。任宣使引侯邸入幕……”“今殿并侯邸寄官属。列立于班心之下。其余诸国来朝之使。从其所服。而俾立于最后行尾。”华夏与藩属国之间的尊卑地位清晰显见。
在明朝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的熏染下,可以看到的是,朝鲜的华夷观念渐趋成熟,对中华文化的崇拜与敬仰,形成了严格的华夷之别。明朝以来,随着诗赋外交的开展,以朝鲜使臣的诗歌为例,所用典故无所不包,涉及经、史、子、集各个部分。
在清军入关,明朝覆灭后,在传统华夷意识的影响下,朝鲜使臣对待清朝的态度远不像对待明朝那般恭谨虔诚,表现出异常复杂的心态。一方面,他们迫于满清的政治压力履行历年的朝贡义务,例,热河日记中写到“圣谕尔等到京后,或以言语或以文字详付,感祝皇恩之意”,正史在呈接皇上旨意时说“小邦偏蒙皇上庇覆盖涵盖之仁,古今乃以蕃服之”以及之后的“皇上恩造如天,报答无地”;另一方面,朝鲜自认继承并沿袭了明朝的中华文化,基于一种“小中华”和“礼仪之邦”的文化优越感,他们又对文化底蕴相对贫瘠的清人持有排斥的情绪,“华夷观”也因而发生着演变。例,乾隆三十年,洪大容《湛轩燕记》中有记载,“正月初一日,朝恭既罢,使出行午门…… 有两官人亦具披肩品帽戴数珠,观良久不去……余进问曰:老爷熟看我们何意?两人笑容可掬曰:看贵国人物与衣冠。余曰:我们衣冠比老爷如何?两人皆笑而不答。”而这里朝鲜使臣穿着的朝鲜正式衣冠,其实就是被满清灭掉的明朝衣服。
朝鲜型“华夷观”从一开始的文化崇拜,自认为夷,到后来确立起自我文明主体性的意义,“华”“夷”的身份也就此天翻地覆。当代韩国民族主义在现代朝鲜半岛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新史观都扮演重要角色。
韩国的民族主义的中心是抵抗外部势力,把民族自决论和绝对独立论视为基本理念。同时还积极接受了近代市民革命的成果——民主、自由和平等的价值,构想树立新的国家。但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过激“韩民族优越感”以及歪曲历史的行为,韩国民族主义的发展态势并不和谐,并且给中韩双方的友好关系发展造成相当大的阻碍。
自古以来,韩民族在朝鲜半岛相对封闭,对外交流较少,民族文化保留比较完善,且人民对其文化认同比较一致,对本民族的祖先和传统有较高崇拜感,导致了朝鲜民族的“同一性”相当高,随之形成的“文化中心论”和“民族自豪感”成为韩国民族主义的重要部分之一。这种思想的泛滥推动韩国社会进行虚构历史事实,任由教科书“造史”,不承认既有历史和虚假认证历史成就的不道德行为。
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忧患意识”和“民族自立”精神在不恰当的引领下极易产生极端民族主义,这是近年来韩国此类民族主义势力猖獗的历史原因;政府对青少年进行“韩国国家观”的极端民族主义教育是近年来民族主义势力猖獗又一原因,学校和政府在给学生的历史讲授中,片面强调韩民族在东亚历史中的文化地位和半岛的绝对独立,淡化外部影响;韩国媒体对一些敏感问题的过分渲染,也对近年来韩国民族主义的高涨起了推波助澜作用,大大增添了民族主义的渲染力和能量;但现实是极端民族主义所希冀的“大国”心理并在现实中被打击,中日俄等周边国家不断发展使韩国压力巨大,心态极度敏感。
朝鲜型华夷观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韩国民族主义的不良发展,而极端民族主义对于历史上的这种华夷观的臣服性表现出极大的抗拒,追求独立性、民主性和平等性被更多的体现在当代韩国民族主义中。
我国应该充分利用朝鲜华夷观与当代韩国民族主义,促进本国发展。早在元明清三朝,朝鲜即与中国始终保持着典型的“册封—朝贡”关系。在这种条件下,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我国与韩国、朝鲜等国家之间的文化关系,利用输入和输出双方文化中的共同脉络,进行相应的文化输出,这样有利于输入国家的接受。
首先,我们需要肯定本国文化,坚持中国文化有先进之处。我国文化传播历史悠久,坚持“与邻为善”,彼此维系着“朝贡关系”。我国的文化产业资源更是十分丰富,五千年历史的朝代更迭、流传至今的故事传说、多姿多彩的历史人物等等,这些成了当代文化产业发展的宝库。同时,文化输出需要文化精品,只有保证品质才有可能产生国际影响力和附加价值,才能使中国文化真正实现走出去。如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风靡一时的中国武侠影片,在传入亚太及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过程中,武侠形象与武术精神, 包括以李小龙、成龙为代表的中国功夫巨星,都成功在国际社会上塑造了一种新的中国国家形象。这种形象,打破了当时国际社会上对“文革”中冒进、个人崇拜等的负面印象。因此,我们可以继续寻找中国形象的代表,发扬真正的中国精神,输出文化精品,扩大中国文化影响。
当今社会中,中日韩朝的关系影响整个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日本是唯一对朝鲜半岛进行过殖民统治的国家。长达36年的殖民统治,给韩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正确认识和评价殖民统治的历史并对此进行补偿,就成为日韩关系中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此外,日韩之间的岛屿纠纷也日趋白日化。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韩国开始对中国的迅速发展存有戒心,在部分韩国人中存在中国经济对韩国经济形成威胁的论调。中韩建交以来,发展状况一直保持良好。两国在贸易、投资、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但是,两国间在一些问题上产生分歧,在如高句丽历史地位问题,经济上的摩擦与竞争,一些重要的传统文化节日的保护与申报等问题,这些问题对中韩关系都是不利的,并且解决不好势必会影响中韩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
民族主义是一种无法回避的客观存在,它伴随着民族的存在而存在,我们应该正视各族民族主义。同时,民族主义在国际关系中也是一把双刃剑,因此,要认清韩国民族主义的本质,把握亚太国家之间良好的发展契机,加强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共同促进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 青岛 266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