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童年之旅

2019-07-21 01:32刘海静
黑河教育 2019年7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

刘海静

[摘要]儿童的内心充满各种奇思妙想,富有童真童趣。《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以学定教,优化教学策略,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呵护学生的奇思妙想,尽力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给予学生及时指导和点拨,让小学生体会到语文活动充满童趣,让语文真正深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

[关键词]快乐童年;童真童趣;实践教学

新时代需要具有思想性和自主性的人才,这给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发展天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充满童趣的课堂中习得知识、领悟人文精神。

一、童话教学,寻找语文教学中的童趣

童话是每个孩子成长中必不可少的读物,它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富有故事情节。在童话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巧妙设计课堂环节,给予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童话之趣。比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有一个学生质疑道:“老师,文中为什么多次提到‘大年夜?”这个问题很有针对性,我先给予他表扬:“你提的问题很好,看来你读书很认真。”然后结合问题,鼓励其他学生再阅读一遍文章,并找出描写“大年夜”的片段。大家迅速找出文章中描写“大年夜”的场景。接着我再次提问:“大年夜的时候,你们在干什么呢?文中小女孩在干什么呢?”这个问题一出,学生们纷纷发言,有的说:“大年夜我们在吃年夜饭。”有的说:“守岁,全家一起看电视。”……最后通过与“小女孩”命运的比较,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小女孩”遭遇的深切同情,体会到童话作品所传达的情感。

二、游戏教学,寻找语文教学中的童趣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在语文教学中,我给学生创造游戏的空间,引导学生在玩中体会文本、掌握文本。比如,在教学《三顾茅庐》时,我让学生组建一个“小剧组”并进行课本剧表演。学生们的兴趣大增,很快就进行了工作分工,包括编剧、导演、道具负责人等。接下来就是选拔“演员”的时候了,在这个环节中我及时给予学生指导,选择平时说话比较稳重、性格比较沉稳的学生扮演刘备;挑选形象、气质与关羽比较相似的学生扮演关羽;选择班上脾气火爆,心里搁不住事儿,做事向来是丢三落四、毛毛躁躁、不计后果的小A同学扮演张飞;选择学习比较好、说话文绉绉的学生扮演诸葛亮。这一教学方法比较契合儿童的表现欲和探究欲,让他们在自由挥洒的表演中体会人物的性格,加深对文本的理解。通过合作创办“剧组”,学生不但提升了认识自我的能力,还懂得了与人相处的道理。

三、动画教学,寻找语文教学中的童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引入儿童动画片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动画这一素材,为课堂增添活力,让学生体会到别样的课堂氛围。例如,在教学《弟子规》时,我准备了版本多样的《弟子规》,有国学操版、韵律操版、音乐版、动画版等。我尊重学生的想法,孩子们喜欢哪个版本就用哪个版本上课。这样的多媒体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尤其是阅读能力差的学生,他们在学习书面表达时可能会遇到各种障碍,对他们来讲,利用动画片学习新知比教师单纯讲解的效果要好得多,而且选择有语音信息和细致描述的动画片,儿童在视觉和听觉的变化中似乎在与主人公对话或听主人公说话,这就加深了对文本的直观感受和理解。利用多媒体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开展合作学习,提高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创新教学,寻找语文教学中的童趣

语文课堂教学植根于课本,但又不能局限于课本。有许多课文内容在文本之中都有许多留白之处,结尾都意犹未尽,给读者的创新想象留有极大的空间。教師要以文本为载体,把握教学契机,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语文教学中的童趣则如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又如泉水激石,泠泠作响。例如,在学习《乌鸦喝水》一课时,我没有把文本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而是把重点放在“如果你是小乌鸦,你会如何取水”的问题上。孩子们在片刻思考之后,立刻投入到热烈的小组讨论之中,有方法、有可行性、有演示……有的说用麦秆或吸管一吸就喝到水了,有的说用翅膀抱住瓶子慢慢倾斜就喝到水了,有的说用海绵绑上长棍吸到水再挤出来就喝到水了……在肯定了孩子们的想法之后,我又马上引出另外两篇关于乌鸦喝水的文章,一篇是乌鸦遇到同样的问题仍然费力地用投入小石子的方法,水面升高得很慢,而他的朋友用吸管轻轻地吸一下,就喝到水的故事;另一篇是乌鸦口渴了,它发现一口井,但仍用老办法结果忙碌了很久也不见水面升高的故事。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一次被激发,大家在对比分析之后发现:环境、问题、办法没有一成不变的,不要拘泥于过去的经验,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能有效解决适时问题的办法才是最好的。

五、融合教学,寻找语文教学中的童趣

多学科融合指的就是“串门式教学”, 利用各学科之间的整合点进行知识无痕对接。每位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学科特点同上一节课,有主讲的,有助讲的,这样一来,就打破了各学科间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建立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多学科融合后,学科知识不再单一地呈现,而是相互交融,学生可以从不同学科的融合中全面整体地认识事物,多领域地自主体验,在学习过程

音乐的作用是神奇的,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融入音乐元素,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点燃学生想象的火花,激发学生的童趣。例如,教学《忆江南》一课时,可以将语文与音乐结合在一起,先引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教学“声韵江南”部分时,音乐教师用曼妙的肢体语言和着婉转的古曲,把孩子们带入音乐的殿堂,引领学生用“LU”音演绎曲调的千回百转,走进如诗如画的江南水乡。在音乐教师的示范指导下,孩子们纵情地演唱,情感再次升华,在音乐中感悟到浓郁的江南情,这也让孩子们对诗词更有了一种别样的体验和感悟。

文学中的诗歌与美术渊源最深,关系密切。中国的国画一直以来沿袭着诗画相配的原则,用文学和画面表达着画者的心声。我教过一节语文与美术融合课,讲的是古诗《宿新市徐公店》,由我做主讲,美术教师作为助教。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第二学段学习古诗的目标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我们将融合点落在多种形式记忆古诗的方法上,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读出古诗的音韵美和节奏美,将无声文学化成有声语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美术教师以其独有的美妙画笔,带领孩子们自由表达,并以“趣”为媒,让语文和美术学科中的蝴蝶飞入了同一堂课。孩子们仿佛游走蓝天白云下、乡间小路上、稀疏篱笆旁、油菜花海中……孩子们的创造力让人惊叹,呈现出许多多彩的作品:画一画稀疏的篱笆墙,剪一剪飘逸的小蝴蝶,捏一捏调皮的乡村娃……一幅幅生动活泼的画卷体现了孩子们对诗意的深层次理解。多学科融合,自然无痕迹地完成了教学大纲中对古诗“领悟内容”的要求,这样的课堂孩子们尽兴、尽情。

总之,小学生的内心就是一幅多彩的画卷,他们渴望自由、渴望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教师要充分理解小学生的这一成长需求,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并给予他们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快乐无忧、自由发挥的天地里体会“玩中学、学中玩”的乐趣,感受充满童趣的学习生活。

参考文献:

[1]权海荣.让小学语文教学充满童趣[J].学周刊,2016,(14).

[2]王磊.让小学语文课堂童心飞扬的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

[3]龙海燕.如何运用教学语言让小学语文课堂更精彩[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02).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