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健
(南昌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江西 南昌 330000)
城市主干路作为连接城市各主要片区的道路,以交通功能为主,担负城市主要客货运任务,是城市道路网中的骨架,在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城市主干路存在着大量的通过性交通,一般要求较高的通行速度,若所有沿线支路和出入口均直接进入主车道,对主车道的通行效率和通行安全将产生不利影响。故对于交通量大的干线性城市主干路,一般通过设置辅路对沿线生活性支路和单位进出口起到控制和集散作用以保证沿线主线交通的快速通行。设置辅路的道路的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较为复杂,其为整个道路设计的咽喉所在,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整条道路的通行功能。现通过南昌市九龙湖学府南大道新建工程探讨设置辅路的城市主干路交叉口设计方法。
学府南大道位于南昌市红谷滩新区的西客站、九龙湖片区,其北起南昌市城市南二环快速路祥云大道,与红角洲片区已建成的学府大道对接,向南进入西客站地区至龙兴大街,再往南进入九龙湖新城起步区直至生米大道,全长约8 km,为西客站、九龙湖片区一条重要的南北向骨架型城市主干路,是南昌市铁路西客站和九龙湖新城进出主城区的重要通道之一,设计速度60 km/h。
学府南大道设计兼顾交通功能和生活功能,为保证主车道快速通行,道路在主车道外侧设置了辅路,横断面设置如图1所示:道路宽度60m,为对称式四幅路双向6快2辅车道形式,具体分幅为中央7.0m中央分隔带,两侧各11.5m车行道和3.0m分隔带,两边各7.5m的辅道和4.5m人行道,其中两侧7.5m辅道主要服务于两侧用地进出和公交、非机动车通行。
图1 学府南大道横断面布置图(单位:m)
道路由北向南依次与与祥云大道、西站大街、西站西街、龙兴大街、腾龙大街、隐龙路、龙湖大道、环湖西路、生米大道等共计20条主、次干路、支路相交,故交叉口的设计至关重要,直接影响道路的使用功能和通行效率。
设置辅路的城市主干路一般均为骨架型交通性主干路,其沿线交叉口按类型可分为平A1类和平B1类交叉口,对于沿线相交支路,可选支路右进右出的平B1类非信号控制交叉口[1];对于沿线相交主干路、次干路,则选择平A1类渠化信号控制交叉口。
针对与主、次干路相交的平A1类信号控制交叉口,结合学府南大道道路特性,提出四种带辅路交叉口设计方案:
方案一:主辅路相对独立,在交叉口前不汇合,主路设置左转、直行、右转车道,辅路车道仅考虑直行和右转,不考虑左转,见图2所示。
图2 方案一示意图
该方案适合辅路交通量较少,辅路上车辆左转需通过路网绕行的情况。该方案交叉口主路右转弯车辆与辅路直行车辆有一定的交织。
方案二:主辅路在交叉口处汇合,主路设置左转、直行、右转车道,辅路机动车在交叉口前适当位置汇入主路,辅路在交叉口处仅保持非机动车道,见图3所示。
图3 方案二示意图
该方案适应性好,但辅路在交叉口前提前结束,辅路的延续性不好,且辅路左转、直行车辆在交叉口前与主路车辆在路段上有一定的交织。
方案三:主路设置左转、直行车道,辅路设置直行、右转车道,主路右转车辆在交叉口前适当位置汇入辅路,在辅路进行右转弯,见图4所示。
图4 方案三示意图
该方案辅路车辆不考虑左转,辅路左转车辆需通过路网绕行或在交叉口前较长距离提前进入主路。
方案四:主路设置左转、直行车道,辅路设置左转、直行、右转车道,主路右转车辆在交叉口前适当位置汇入辅路,在辅路进行右转弯,见图5所示。
该方案主路右转弯车辆提前进入辅路,与辅路左转和直行车辆有一定的交织。且交叉口中同时存在内外两股直行车流、两股左转车流,信号配时时需考虑车辆延时影响,存在一定的通行时间损失。四个方案比较见表1所列。
图5 方案四示意图
表1 设置辅路的城市主干路交叉口方案比较表
学府南大道由北向南依次与祥云大道、茶园街、海宝街、礼庄街、西站大街、西站西街、富乡街、龙兴大街、规划G2路、腾龙大街、隐龙路、龙湖大道、规划N3路、规划N5路、环湖西路、规划N7路、回龙路、规划D1路、规划D2路、生米大道共20条道路相交,均为平面交叉口形式,具体类型及组织方式见表2所列。
学府南大道主路为九龙湖片区和西客站片区进出南昌市主城区的重要通道之一,辅路为沿线单位进出和公交车行驶通道,通过对上述方案中辅路左转弯功能及交叉口通行效率等多方面综合比较后,最后确定了该工程交叉口设计方案。学府南大道与主、次干路交叉口采用信号灯组织、并选用上述方案二的交通组织方式;与支路交叉口采用支路右进右出的交通组织方式,见图6、图7所示。
该工程作为南昌市西客站和九龙湖片区的重要骨架道路之一,为省市重点工程。其中西客站段于2012年建成通车,九龙湖段于2016年建成通车。南昌铁路西客站作为江西省最大的铁路客运站,客流量巨大,学府南大道作为南昌市区进出铁路西客站重要的通道之一,建成后即交通量巨大。由于道路特别是交叉口的合理设计,道路功能得到较好发挥,车辆通行顺畅,成为市民进出铁路西客站的首选道路,并成为区域内道路建设的样板和标杆。
图6 学府南大道与主、次干路交叉口设计示意图
图7 学府南大道与支路交叉口设计示意图
传统的三幅路或四幅路道路最外侧板块用于非机动车交通,不论在路段上或者交叉口,设计上较容易做到快慢分离,各行其道。带辅路的城市道路,其外侧板块同样通行机动车,在路段上各行其道较容易实现,但到了平面交叉口存在主路、辅路两股车流,使得交叉口处的交织点和冲突点成倍增加,成为道路交通的咽喉所在、瓶颈所在。在设计中,应结合工程自身建设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交叉口交通组织设计,尽可能减少或消除主、辅路交通的交织和冲突,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和效率。本文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提出了带辅路城市主干路的交叉口设计方法,可为日后同类型道路的设计提供经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