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高铁隧道渗漏水整治实例分析

2019-07-20 09:38
四川建筑 2019年6期
关键词:管沟边墙试验段

秦 涛

(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麻城工务段,湖北麻城 438300)

1 概述

目前我国高铁建设速度迅猛,隧道工程建设比例越来越大,修建隧道过程中破坏了山体原始的水系统平衡,隧道成为所穿过山体附近地下水集聚的通道。当隧道围岩与含水地层连通,而衬砌的防水及排水设施、方法不完善时,就必然要发生隧道渗漏水。隧道渗漏水不仅会导致隧道衬砌损坏,降低隧道的使用年限,恶化隧道环境,而且还会降低隧道设备使用寿命,甚至影响行车安全。因此,合理快速的整治高铁隧道渗漏水问题至关重要。

2 整治方法

对于排水型隧道,渗漏水整治采用以排为主、防排结合、综合整治的原则。对于排水盲管失效、中心管沟疏干排水功能缺失等病害,疏通盲管或增设边墙、底板泄水孔,重新打通排水通道,将水沿给定通道引入侧沟、中心沟进行排泄;对于拱顶渗水,为避免直接泄水引起接触网故障,在拱顶部位采用封堵措施,在拱脚处增设泄水孔引水;对于岩体破碎的断层破碎带、浅埋地段,采用径向注浆方式进一步降低渗透系数。

3 工程实例

3.1 工程概况

某高铁隧道位处剥蚀中低山区,隧道全长13 256 m,隧道最大埋深约530 m。隧道洞身地段沟谷地表水发育,整个隧道以二长花岗岩为主,岩性完整,全隧道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拱墙铺设EVA防水卷材加土工布防水;全隧道防水卷材背后环向设置塑料盲管。隧道内排水采用双侧沟和中心管沟的方式。侧沟主要用于汇集地下水,并将地下水引入中心管沟(防排水设计见图1)。中心管沟主要用于排水,同时中心管沟设置花管及外侧反滤层,用于汇集道床顶部积水,疏干底板下积水。

2016年以来,隧道出现二衬及底板渗水现象。二衬表面有白色析出物,将严重影响二衬结构的耐久性,个别地段拱顶渗水,易造成接触网短路;底板渗水使道床板与底板间产生离缝,在列车动载作用下,板间细颗粒不断析出,加速离缝发展,使道床板与底板脱空,影响线路稳定性。本次选取400 m作为试验段进行渗水病害整治,试验段兼具边墙、底板渗水两种病害,并含有1条断层破碎带,围岩也分为Ⅱ、Ⅲ、Ⅳ、Ⅴ等多种等级,试验段代表性较强。

图1 隧道侧沟排水设计

3.2 渗水原因分析

通过对试验段渗水位置、侧沟、中心沟、盲管、施工缝等关键部位的调查,分析得出渗漏水的原因如下。

(1)400 m试验段范围内,盲管上钙化凝结严重,上下行边墙环向排水盲管全部失效,在较高水压作用下,水只能沿排水板接缝、施工缝等薄弱环节渗漏。

(2)试验段范围内存在Fd3桃李冲-张广河断层,带宽10~30 m,带内构造裂隙水发育,地表发育为冲沟,雨季有溪流穿行,该段最小埋深仅为25 m,使得地层水力连通,为渗漏提供补给源。

(3)Ⅱ级围岩中心管沟花眼及两侧反滤层施工不到位。经调查,中心管沟两侧超挖部分均采用混凝土回填,而非砂卵石反滤层,暗埋中心管沟未设置花眼,致使找平层或底板下地下水引排不畅,中心管沟无法起到疏干底板下积水的作用。

(4)侧沟被垃圾、钙化堵塞严重,水位较高,水沿侧沟裂纹向轨道板方向渗漏。

3.3 试验段底板及二衬渗漏水整治措施

考虑到花岗岩整体完整、岩质坚硬的特性及渗漏水整治原则,试验段以泄压孔的方式泄水减压。

(1)泄水减压。工作内容包括清理疏通既有排水系统、施做减压孔。考虑到开始阶段水头较高,为避免底板钻孔泄水直接喷射至接触网,先采用边墙泄水孔降低水头,再采用底板或中心管沟泄水孔,进一步降低水位至无砟轨道板以下,泄水减压示意见图2。

图2 泄水孔顺序示意

①清理疏通既有排水系统。隧道无砟轨道底板渗水整治施工开始前,对隧道既有排水系统进行清理疏通,确保排水通畅。主要清理内容有:侧沟清理、环纵向盲沟清理、横向排水管清理、中心管沟清理等,并同时对隧道侧沟转角处凿毛和M10水泥砂浆勾缝。

②边墙泄水孔。在Ⅲ、Ⅳ、Ⅴ级围岩、有仰拱的渗水区段,结合侧墙上渗水点,斜向上布引水孔,泄水孔分上下行两排布置,纵向间距8~10 m;Ⅱ级围岩地段边墙存在渗水地段,也布置边墙泄水孔。所有钻孔均采用取芯钻探,泄水孔兼做勘探孔。为尽力降低围岩外水头高度,引水孔布置在侧沟上侧50~100 cm,钻孔直径50 mm,长度为进入围岩不小于50 cm。成孔后孔内插入φ32 mmPVC花管(外包无纺布),将水引至排水槽,通过排水管引入水沟。排水槽内埋设φ50 mm圆形PVC管,再用钢卡固定后,用速凝型无机防水堵漏剂封堵填充,外刮涂两层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

③底板泄压孔。由于Ⅱ级围岩地段岩体完整,且不存在仰拱,因此该地段采用在底板处直接泄水方案。底板泄水孔结合底板裂缝布置,裂缝不明显地段间距2 m,分中心沟左右侧交错布置,Ⅱ级围岩底板泄水孔见图3。

图3 底板泄水孔施工

④集水井泄水孔。在集水井内施工泄水孔,进一步降低围岩内水头。通常情况下,虚渣分布于仰拱外侧,在水头较高的情况下,钻穿仰拱易产生突涌,虚渣涌出,造成仰拱外侧空虚,甚至产生沉降。因此,集水井泄水孔应在边墙泄水孔充分泄压的情况下,并预备钢花管(外侧缠绕土工布)应急,成孔后,将钢花管插入孔内,用铁锤将其夯实。

(2)拱顶渗水注浆封堵。为避免拱顶直接泄水引流引起接触网故障,在拱顶采用封堵措施。采用水泥基灌浆料或AB胶,注浆压力应根据现场注浆试验确定。

3.4 整治效果分析

(1)边墙泄水孔效果分析。边墙泄水孔实施后,二衬渗水明显好转。边墙泄水孔初见水量约150~600 ml/s,呈喷射状,水质清澈,无泥沙,稳定流量为10~90 ml/s不等,以破碎带Ⅴ级围岩地段稳定流量最大。底板泄水孔实施前,边墙泄水孔稳定水位为93~255 cm(以底板标高为±0),Ⅳ、Ⅴ级围岩地段水头仍较高。

试验段范围内盲管全部失效,水无法通过正常途径渗透,特别是Ⅳ、Ⅴ级围岩地段为断层破碎带,岩体破碎,富水量大,且接受地表沟渠径流补给,因此初见水量、水压均较大。Ⅲ级及部分Ⅳ级围岩地段,边墙泄水孔稳定水位在93~107 cm,即该水位为泄水孔距离道床板顶面的高度,表明围岩中临近隧道水位已降至泄水孔高度。K666+082~K666+114段测量时水位较高的,原因为在堵塞出水口的情况下,个别Ⅳ、Ⅴ级围岩地段稳定水位仍较高,相邻泄水孔水头差异大,表明围岩中纵向水力联系差,或相邻两个泄水孔水源为不同的裂隙。因此在该区域应增加底板、集水井泄水孔,进一步降低水头高度,水位、流速与围岩关系见图4。

图4 下行线稳定测速、水位与围岩级别关系

(2)集水井及中心管沟泄水孔效果分析。集水井及中心管沟泄水孔进一步降低围岩水位,同时该钻孔兼做勘探孔,进一步查明仰拱外围岩情况。其实施后,稳定水位为-60~-130 cm,稳定水量33~59 ml/s,同时边墙孔流量进一步减小,出水清澈,无杂质。岩芯及出水情况表明仰拱底部岩体风化轻微,无粉屑状虚渣。

(3)Ⅱ级围岩底板泄水孔效果分析。底板泄水孔布设在裂缝及有水渗出的位置,并连通中心管沟。水流通过底板与找平层之间的缝隙渗流至泄水孔,有效地将Ⅱ级围岩水位降至底板底面以下。

(4)拱顶渗水点封堵。部分拱顶渗水点在边墙及底板泄压孔实施后,立即干涸;个别仍有少量渗水的,采用采用注胶方法对渗水点、施工缝封堵后,效果良好。

三种泄水孔及拱顶封堵实施后,二衬渗水点全部消失,两线间浸水面积由整治前450 m2缩小至20 m2,个别Ⅱ级围岩地段底板有少量浸渍。

4 结束语

(1)隧道原有排水系统失效是造成隧道二衬及底板渗漏水的主因。环向及纵向盲管在整个隧道排水系统中作用关键,但其相对脆弱,易在高矿物质水体中产生堵塞,且疏通困难。因此在施工阶段,应结合水体硬度及泥沙含量,选择眼孔较大的弹簧软管作为盲管,降低堵塞概率。

(2)对于非可溶盐隧道因原排水系统失效引起的渗漏水病害,整治以排为主,在拱脚、底板、中心沟等位置重新开辟排水通道。泄水孔优先选择在可以直接向洞外排泄的边沟及中心沟内实施,但为避免因水压过大,直接向上喷射泄水引起接触网故障,应先在边墙施工部分泄水孔进行减压。

(3)泄水孔应设置反滤系统,且底板及中心管沟内反滤系统宜采用活接可更换方式,便于日后维护。

(4)Ⅳ、Ⅴ级围岩地段岩体相对破碎,泄水孔渗透半径大,泄水作用明显;但Ⅱ级围岩地段,岩体完整,仅有裂隙为渗水通道,对于泄水孔的精准度要求高,只有泄水孔正中裂隙位置才能起到泄水效果。因此,Ⅱ级围岩地段泄水孔施工应结合建设期渗水记录,有的放矢。

(5)本试验段针对隧道渗漏水采用泄水减压为主的整治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对失效盲管的排水功能修复等顽疾仍束手无策。在今后隧道的设计、施工过程中,应重视防排水系统的耐久性和可修复性,以期便于日常维养,确保运营安全。

猜你喜欢
管沟边墙试验段
消力池贴坡式混凝土边墙稳定复核
跨声速风洞槽壁试验段流场品质提升措施研究
浅谈挤压边墙混凝土施工方法
跌坎式底流消力池边墙突扩宽度对池长的影响研究
城市地下综合管沟工程建设问题及解决对策
基于石灰石岩性的超近距管沟爆破试验研究
河谷地形对面板混凝土堆石坝边墙施工期挤压形变规律的有限元分析研究
现浇与预制城市综合管沟的方案比选
城市地下综合管沟工程建设问题及解决对策
HL-2M真空室试验段制造工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