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对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冲击

2019-07-19 04:12张和英
财讯 2019年16期
关键词: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互联网金融

张和英

摘 要:随着互联网金融不断成熟,现代支付体系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现代支付方式能够打破传统的交易模式与交易手段,因此这对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产生影响。首先,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使传统货币层次变得越发模糊,货币供应量可测性有所降低,并且加深了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导致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情况的可控性有所降低。其次,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由于缺乏可控性与可测性,利率作为货币的中介目标,其相关性大幅度上升。本文将针对具体的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货币政策;可控性;中央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在货币政策发展过程中,长期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隨着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会对其产生一定冲击,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这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互联网金融的出现,能够打破传统的货币界限,中央银行无法有效对货币供应量进行检测;二是在互联网的冲击下,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会不断加强,同时不断削弱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三是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不断推进利率市场化道路,不断能凸显利率的重要性。

一、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社会历史背景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一定联系,由于我国的经济水平、社会情况、科技等在不同阶段有所差异,所以国家不断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进行改革, 以此使其能够与社会发展相匹配。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不断变动,能够提供具有冲击性的信息,但是因为冲击性并不是很大,所以应当根据信息情况对货币政策中介进行不断优化调整。自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以来,其对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体制进行改革,通过制定与国情相符合的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虽然中国银行具有独立性,人们也逐步认识到货币政策的重要性,但是人民银行仍将计划管理作为主要手段,以此来不断对社会总需求进行调整。在中国,对于货币供应量长期存在巨大争议,一些专家学者认为,现阶段国家将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的主要目标,此方面具有局限性,但是却不能简单放弃供应量,而应当根据货币化程度与中国实际的经济情况对供应量进行不断调整,从而创造出有利于国家发展的货币控制机制;而另一部分专家学者则认为,中央银行在执行货币政策过程中,存在隐晦理论,中央银行能够对宏观经济产生直接影响,但是因货币供应的情况对通货膨胀产生影响,因此将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合理的。

二、互联网金融对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冲击

(1)对超额存款准备金产生影响

首先,互联网金融的出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交易成本,同时扩宽了融资渠道,削弱了银行存款的不可替代性,为银行收存账款带来更大压力,使得银行需不断提高自身利率,从而吸引更多的账款。利率的不断上升会加大超额存款准备金的成本,减少超额存款准备现金数量;其次,电子货币因流动速度快,所以加快了金融体系融资速度,导致金融机构无法对客户的存款需求做出保证,并且难以快速的进行融资,导致超额存款准备金的持有量不断降低;最后,电子货币的流通,使得金融机构结算支付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增加银行压力。互联网金融的到来,使得法定存款准备金不断减少,存款准备金虽然没有具体的变化趋势,随着电子货币的不断普及,超额存款准备金在金融机构的必要性会不断降低,导致中央银行的控制力有所下降。

(2)互联网金融提高利率可控性

在传统的金融模式中,中央银行在对利率进行控制时,其可控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存款、贷款利率将作为基准利率,其他银行都将这一基准利率作为主要参考值,因此中央银行对存贷款利率具有一定控制力。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使得金融市场的效率不断提高,不断缩小因利率变动出现得滞后性,增加了利率可操控性。因此,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中央银行对利率的控制性会不断增强。金融时代的到来,对基础货币的影响导致中央银行对货币量的控制有所下降,但是中央银行却能长期对货币供应进行控制,因此在经济发展中,起到强有力的控制作用。

三、建议

(1)提高货币供应量可测性

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影响下,电子货币会逐步削弱传统货币的层次,因中国银行无法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准确判断,因此为充分发挥中国人民银行的宏观调控作用,中国人民银行应当尽快针对电子货币出台相应的规定,从而保证对货币供应量进行有效统计。

(2)对利率进行动态监测

在传统的经济模式下,由于缺乏信息传导的有效渠道,信息不对称情况时有发生,导致利率在传导时出现时滞情况,中央银行也无法对其进行实时监测。互联网时代的出现,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通讯技术,对利率进行动态监测,避免利率在传导中出现时滞问题。

(3)兼顾利率目标与货币供应量目标

互联网带来的冲击,使得货币政策中的货币供应量出现一定局限性。中国人民银行应当对货币供应量与利率进行兼顾,在参考货币供应量所提供的信息同时,还应当利用先进技术对利率进行动态监测,从而提高中介目标的有效性。

四、结语

中央银行在社会福利方面担任着艰巨任务,货币政策作为中央银行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通常情况下中央银行对货币政策进行传导。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作为货币政策与货币政策操作目标之间的重要指标,其难以被中央银行全面控制,因此对操作目标进行调整,则会出现长时间时滞状态。互联网金融利用现代技术与互联网技术进行结合,从而达到投资、支付、金融融通、信息中介等新型金融业务模式,为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晓燕.建立完善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长效机制——专访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J].金融博览(财富),2019(03):14-17.

[2]苏小松,张楚雯.货币政策的互联网金融市场利率效应研究——基于阈值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2018(10):41-46.

猜你喜欢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互联网金融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比较及启示
全球高通胀和货币政策转向
中英央行资产负债表差异比较研究
我国央行货币政策对经济发展的有效性分析
对建立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思考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信贷渠道传导机制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