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华
[摘 要]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教学资源与实践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动手实践能力。现代学徒制具有典型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特点,在职业学校中推广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模式对提高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培养专业性的技能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简单介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从明确校企双方职责、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现代化管理机制、发展“产、教、研”结合的现代化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完善现代学徒制技能培训的过程管理、建立校企合作财政补贴制度提高校企合作质量等五个方面探讨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模式应用的具体对策。
[关 键 词] 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模式;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5-0094-02
职业学校主要担负着培养技术性、实用性专业人才的责任,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对提升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促进技术性人才培养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
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现代学徒制指的是企业与学校通过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由企业和学校的深度参与、师傅和教师的深入指导来共同教育、培养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基于现代学徒制基础上的校企合作模式强调以学校课程教学作为纽带,学生是学徒制培养模式实施的核心。
现代学徒制与单纯的学校教育具有本质的区别,能够克服以往实际情境和教学场所分离、能力和知识割裂、实践和理论脱节等弊端,因而已经成为现代职业学校培养人才的重大革新;现代学徒制与传统的学徒制培养模式也具有一定的区别,现代学徒制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学习地点、学习内容以及身份都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传统的学徒制主要采取的是由师傅带徒弟的培养模式,而现代学徒制则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在一起,以职业学校数控机床、模具教学中为例,学习者首先在课堂上学习数控机床的操作理论知识,在熟悉机床的基本操作流程后才到一线进行实践,这种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证明,基于现代学徒制基础上的校企合作模式是职业学校与企业实施的一种更深层次的合作,是對技能型、专业性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创新。学校、企业通过签订战略教学合作协议,规范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将教师、师傅作为人才培养的最为重要的支撑性力量,教师教授理论知识,师傅向学生传授操作技能,最大限度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学生培养质量。与传统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不同,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模式是对传统校企合作模式的一种深化,具有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现代学徒、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特点,是职业教育的外延。
二、现代学徒制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对策
(一)明确校企双方职责
职业学校教育是我国中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促进中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这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能够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目前在现代学徒制的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学校和企业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清晰的问题,甚至于学校和企业间还会因为利益纠纷而未能够履行培养学生的义务。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政府出台有关的政策和法律规范,对企业、学校双方的义务、责任进行明确的界定。对于企业来说,政府如果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实施、推广现代学徒制这一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而且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法规,企业就会了解政府倡导什么、鼓励什么,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企业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中职学校“校企合作”。从职业学校的层面上来看,职业学校是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参与者、管理者,他们对促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实施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职业学校要在政府政策的导向下,结合专业特点,来确定适合本校的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模式,比如,调整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适合职业学校办学特色的办学模式,实现本土化的学徒制;更新教育思维,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在现代化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思维来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学徒制。
(二)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现代化管理机制
现代学徒制的成功实施需要政府、企业、职业学校、家庭和学生等多方的共同努力,这就需要在四方之间寻找“利益共同点”,否则如果任何一方认为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与自身的期望值并不相符,现代学徒制基础上的校企合作就难以实现培养人才、教育人才的目标。政府主导模式下的现代化管理机制,能够明确社会倡导什么、禁止什么。制度建设在现代学徒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而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运作机制有助于协调“四方”利益,满足学校、企业、学生及其家长的“诉求”。现代学徒制基础上的校企合作,不仅要健全管理、运营模式,而且还应该在充分提高教育质量、效率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保障学生的利益不受损害。与学校、企业相比,学生属于弱势群体,而且社会阅历、人际交际能力都十分有限,这就需要政府细化现代学徒制的操作规则、完善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有必要加大对现代学徒制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宣传工作,促使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之间实现双向互动。企业和学校的合作属于交换资源,涉及了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合作,因而,在实施现代学徒制时应该兼顾多方利益,实现权益平衡,这就需要财政支持和政策引导。同时,政府还要积极接入校企合作,对校企合作实施动态监控,比如,合作前的资质审核、合作期间的责任与义务履行情况等,根据监控评估结果来评价、衡量校企合作的效果,进而做出同意继续合作或者终止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决定,最大限度保障了中职学生的权益不受损害。因此,政府应该建立现代化的管理机制来协调各方利益,并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措施来保障现代学徒制的顺利
实施。
(三)发展“产、教、研”结合的现代化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教育和以往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同,它在传承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丰富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并强调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实行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有效革除了理论和实践脱节的弊端。校企合作培训模式下,职业学校和企业互相交替对学生进行培养,这样学生就具有了学生和学徒的双重身份。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会在企业中得到应用,并在企业中通过专项技能的学习中得到提升,以新的学习视角来掌握新思路和新技能。以数控机床编程、电气控制系统模块教学为例,课堂上,专业教师会详细讲解机床编程、电气控制的原理、操作,而企业实践操作过程中,所使用的机床的型号、品牌不同在具体的编程、操作方面就会有所区别,这就需要教师和师傅双方之间进行积极的沟通、交流,将企业的发展与教学、科研紧密结合在一起,有助于提升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企业和学校通过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实现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共同培养人才的目的。另外,学生在职业学校可以将从企业实践中学到的技巧通过理论学习进行总结和深化,从而有助于学生实现自我创新和自我提升。
(四)健全、完善现代学徒制技能培训的过程管理
基于现代学徒制基础上的校企合作模式的实施,必须以深化职业院校教育体制、管理体制改革为保障,进一步健全、完善、强化职业院校核心技能的培训过程管理。要改变当前职业学校教学质量不高、教学缺乏针对性的不足,就必须要提高职业院校各个专业的教学质量,深化与企业的实践合作,抓好学生的核心技能培训。培训结果固然是衡量中职学生专业水平、实践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但是,培训过程却是影响培训结果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必须要重视对学生的培训过程管理,在确保完成基础理论课、专业课程学习的前提下,一定让学生拥有足够的企业学徒时间,这样才能促使他们将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校企合作不是形式,而是需要“真刀实枪”的锻炼,无论是在校企业的理论学习还是企业的实践锻炼,对学生的核心技能的形成、提升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强化核心技能培训的过程管理,有助于促进学生关键技能的发展,提高、巩固学生的核心技能,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率。
(五)建立校企合作财政补贴制度,提高校企合作质量
当前,职业学校与企业的校企合作基本上是一种“民间的自发行为”——职业学校与企业的自发合作,这种合作往往并不是建立在对企业的实力、体系进行规范、客观的评估基础上的,致使合作的结果就是中职学生成为这些企业雇佣的廉价劳动力,比如,以模具专业中职学生的实践为例,到企业之后,绝大多数的学生并不是在企业从事与自己所学专业有关的工作,而主要是干一些“跑腿”“重复性”的工作,这些工作对员工的技能水平要求较低,校企合作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政府可以采取建立校企合作财政补贴制度的方式来约束职业学校、企业的行为,使校企合作市场化,采取优胜劣汰的方式,提高校企合作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建立校企合作财政资金补贴制度,给予职业学校、企业适当的资金支持,有助于引导校企合作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规范校企合作行为,提高校企合作的质量。另外,新形势下,校企合作要特别重视与中小企业的合作,大型企业固然在管理、技术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就目前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流向来看,中小型企业仍然是他们就业的主要目标企业,加强与中小型企业的合作,对拓宽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在职业学校推广应用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模式,除了需要政府政策支持、创新运营管理机制、充分发挥“产教研”的优势、健全完善现代学徒制技能培训的过程管理、建立校企合作财政补贴制度提高校企合作质量之外,还需要搭建专门的校企合作平台、重新规划安排课堂教学课程、创新学生管理模式、更新教育培养理念,这是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成功实施的重要保障。
三、结束语
現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职业学校教学中的应用是一种教学模式的创新,是校企合作的一种典型模式,这一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职业学校推广实施基于现代学徒制基础上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充分利用学徒制“工学结合”的教学优势,提升职业学校教学质量,促进培养复合型、技术性、专业型人才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张志强.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4).
[2]胡秀锦.“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
[3]郭晓丽.澳大利亚新学徒制及给我国的启示[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4]成军.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价值判断、困境及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12(2).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