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红
[摘 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知识的普及早已是职业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不论中职、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都是一门应用性极强,以实践教学为主的课程。通过分析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针对中高职衔接背景下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高职院校及学生的特点,阐述如何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学习方式及考核评价等方面不断改革,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关 键 词] 中高职衔接;计算机基础;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5-0224-02
一、中高职衔接背景下计算机基础课现状分析
现代职业教育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应以满足、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前提,中职、高职有机衔接,共同发展。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必修公共课,是学生走向社会从事各项工作的工具和基础,它在培养学生操作技术、应用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中高职衔接背景下的办学模式,在具体的办学模式上采取的中职和高职两个办学主体,各自有独立的教学体系,通过自主招生和统招完成中高职衔接。
就高职公共基础课中计算机基础来说,在中职所具有的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更突出应用性,注重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其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目标相比中职有明显提高,但教学内容重复多,学生对所学知识缺乏新鲜感,积极性不高,兴趣不浓厚,课堂表现不活跃,导致课堂纪律松散,面对这种现状,对高职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增减、提炼、融通迫在眉睫,以便更好地在中高职衔接背景下,突出计算机应用基础理论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上一个台阶。
二、中高职衔接背景下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实践的主要内容
(一)突出职业素养的培养,优化培养目标的衔接
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是为社会输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掌握一定技能的技术型人才,到用人单位零距离上岗,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不仅是掌握一门技术,还要具备懂得如何使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也就是说不仅要培养熟练的技能,更注重职业素养中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的培养,因此,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应以中高职培养目标衔接为起点,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目标,在课程改革中侧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二)优化教学模式,推进中高职教学内容的有机衔接
通过对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和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材章节内容的仔细对比研究,发现虽然内容的深度有些章节有提升拓展,但总体重合率达到60%以上,再加上有一少部分学生是统招来的,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作为副课没有被重视,操作和理论相比难免和三职生的学生要薄弱,面对这样不同层次的學生,对教师的教学造成一定的困难,课堂教学不可一概而论,教学内容和进度上既不能让有基础的学生觉得乏味、吃剩饭、浪费时间,也不能让基础差或没基础的学生觉得对所学内容跟不上或衔接不上。
如何有效地解决以上问题,作为课任教师,教学模式和方法必须调整,改变教学策略,实行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和实训任务分层教学,既要照顾到基础差的学生,又要给有一定基础的学生留出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空间,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按不同要求推进并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突出不同的重点、难点,使人人有目标,人人有进步,促进中高职教学内容的有机衔接和融合。
(三)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1.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云班授课像蓝墨云教学平台在教学中的运用崭露头角,教师可轻松管理自己的班课,管理学生、发送通知、分享资源、布置作业、组织讨论,还可适时开展头脑风暴等多种教学活动,即刻反馈,即刻点评,有效地把学生的手机变成学习工具,不再只是社交、游戏,不论是回答问题,还是讨论问题,大家都可以畅所欲言,积极发言,积极讨论,课堂上师生充分互动,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大力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云班授课,课前教师创建自己的班课,产生并公布班课代码供学生加入云班课,将本节课所需的教学资源像PPT上传供学生预习学习;上课过程中一边讲一边可随时发起问题讨论,问卷调查,有时为了调节课堂气氛,活跃思维也可适当发起头脑风暴让学生积极参与,授课过程中还可随时签到,抽查学生出勤情况,为了防止个别学生非现场签到,可控制时间或改变签到方式。课程结束前可进行测试活动、小组任务、答疑讨论来检测教学效果;每项活动教师都可根据具体情况设定不同的经验值,课堂参与度高的、活跃的学生,经验值就高,不积极参与的经验值就低,教师可及时关注经验值低的学生,通过举手、提问的方式调动这部分学生的注意力,每堂课的流程可根据上课内容的不同和课堂的需求随机调整,节奏感强,教学模式灵活多样,课后还可开展本节课满意度调查,以便教师课后反思,对没有破解的难点,可在下节课继续答疑解惑,也可在课后解答。这种教学模式相比传统教室教学模式、实训室授课更具有节奏感,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和成绩认定采取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在大数据时代,用数据作为依据,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考核信息多元、客观、公正,避免单一的甚至片面的成绩评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有所提高,学生学得更轻松,教师教得更有趣。像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网络章节的教学就可以设计成云班授课。
2.“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驱动学生自主学习,一方面,发现任务中所包含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通过探究学习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有利于将所学知识更好地融合和迁移。
例如,计算机基础课程中Word表格的制作,首先给学生一张“收据”表格,根据表格“样文”制表,制作方法不作限制,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学生可根据自己对表格制作方法的掌握情况选择自己认为简单、快捷的操作完成任务,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在不断地研究、尝试、思考中解决问题,最后和样文做对比,找差距,再修改再对比,直到非常贴近样文为止;对操作中出现问题比较多的地方教师可做统一讲解,对学生的作业可做适当的点评,以帮助学生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由于生源不同,基础弱的学生不容忽视,尽可能多加指导或安排基础好的学生坐一起,帮带学习。
3.学习模式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可根据知识体系的需求,加强课后拓展练习;比如,在学习Word图文混排后,给学生布置电子板报的制作,要求标题艺术字,有文本框,有图片,多栏排版,有页面边框,页眉加标语,页脚插图。鼓励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积极性,对想获取更多知识的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学习通”“我要自学网”等互联网平台,学习更多的内容,拓宽知识面,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四)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考核评价是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反馈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仅仅凭期中、期末考试成績定论是片面的,应将日常出勤、上课表现、回答问题、平时作业完成情况、课后拓展学习、参与实践等纳入考核范围,真正做到多元综合评价。就期末考试而言,既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又要反映出实际操作水平和动手能力。
(五)整合授课内容,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
由于高职基本实行2+1办学模式,学生在校时间有限,所学课程繁多,为了更好地体现本专业特色及就业方向,在有限时间内学到更多丰富本专业的技能,可将书本中一些用不到的章节舍去或简化,增加一些简单、易上手、实用的知识。像学前教育专业可淡化网络章节,而增加一些动画的设计,运用到以后幼儿教学工作中,以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既丰富了课堂气氛,也使教学生动有趣;对理工、动漫专业的学生,可穿插一些设计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一些更加切合实际、实用的知识内容。
三、中高职衔接背景下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实践中的几点思考
高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能力培养,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重点是质量和特色,为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全面提升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能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定期的师资培养不可少,教师教学能力和人文素养都得有相应的提升,通过外出培训、学习、交流,向办学经验、成果显著的兄弟院校学习,从本校实际出发,借鉴他们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管理经验,探索出一条适合本校特色发展的道路。
为顺应当今社会对专业知识的需求,作为高校高职计算机基础课课任教师,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社会的需求以及为社会培养什么样的技术人才,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学生是否掌握计算机应用的知识和技能,对做好中高职衔接背景下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的改革至关重要。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不断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更好地适应教学改革的新需要。
参考文献:
[1]沈萍.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问题及对策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7).
[2]赵慧.新形势下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的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7(16).
[3]吕雅丽.浅谈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J].现代企业教育,2012(6).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