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文亮
[摘 要]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医疗水平与质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老龄化社会的进程加快,医疗成本不断攀升,加剧了社会医疗问题和矛盾的发生。在实施临终关怀以来,国内外有相关研究表明,临终关怀能够更好地提高临终患者的生命质量,同时降低医疗消耗,但也反映出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临终关怀的接受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临终关怀的实施现状也存在不同。立足少数民族文化,通过与同源文化相融合的生命教育活动,反向推动地区临终关怀和社区护理相关工作,从而提高临终关怀在实际护理工作中的价值和意义。
[关 键 词] 少数民族;社区护理;临终关怀;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5-0076-02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于2012年5月推出的职业培训课程《生命教育导师》中指出:生命教育,即是直面生命和人的生死问题的教育,其目标在于使人们学会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以及生命与天人物我之间的关系,学会积极的生存、健康的生活与独立的发展,并通过彼此间对生命的呵护、记录、感恩和分享,由此获得身心灵的和谐,事业成功,生活幸福,从而实现自我生命的最大价值。充分肯定了生命教育在新时期的重要价值和地位。
临终关怀是对临终患者实施的全方位的照顾和治疗,更多的以維持生命和舒适为主导,在这样的理念下,生命教育的需要就显得颇为强烈。基于我国传统文化对死亡话题的禁忌,在尚未面临生死问题的人群中进行系统的生命教育,有利于他们面对死亡时构建良好的生命观,从而从容面对生死的话题。
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护理学生而言,结合少数民族文化与护理学相关技术和知识,在临床实践中运用临终关怀,对临终患者而言,是更贴近他们的心理、社会需要的。因此本研究立足黔东南苗侗文化进行生命教育模式的探索。
一、研究对象
(一)纳入标准
以3~18岁长期定居在黔东南州凯里市的学生居民为研究对象。将3~18岁学生居民依据所处学习阶段进行划分,分为学龄前幼儿、小学儿童、中学生三大类。
(二)排除标准
1.隔代养育的居民家庭。
2.患有精神疾病和不适宜进行该项研究的特殊疾病居民。
3.不愿意参与本项研究的居民。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过与地方志、博物馆等文化传承和记录部门联合,开发制作了《少数民族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在课程中编写了学龄前、小学、中学不同阶段的生命教育素材,结合课外活动、参观讨论等不同的授课方式,构建了一套生命教育干预方法。
采用自设问卷进行方便抽样调查,采集实施生命教育干预前后的数据进行成效分析。运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的方法,对采集数据采用spss20.0进行数据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学龄前幼儿生命教育干预情况
少数民族地区学龄前幼儿对生命教育的接触相对匮乏,父母和幼师能够引导幼儿进行相关话题的讨论和学习也明显不足。对坚持、乐观、勇敢的态度理解,也因家庭和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呈现不同的理解。在进行生命教育课程干预后,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有了明显提升,讨论生命的话题也逐渐开展起来,对于坚持、乐观和勇敢的态度培养,幼儿园与幼儿家庭都进一步开始强化,可见对幼儿人生的正能量影响是有促进作用的(详见表1)。
(二)小学儿童阶段生命教育干预情况
小学生对生命教育主题的接触,如,家庭话题中涉及生命主题的情况偏少,学校和家庭购入有关的书籍很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家庭对小学生的健康意识培养越来越重视,在合理消费与帮助他人方面,也因为地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了比较不错的表现。在小学实施生命教育课程干预后,家庭中父母的引导开始发挥作用,学校与家庭购入相关书籍的比例也有了一定提高,在健康意识、合理消费与帮助他人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太明显(详见表2)。
(三)中学生生命教育干预的情况
对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学业的压力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也减少了学生在恋爱方面遇到的困惑,这两个部分相对更加明显,而在亲子沟通与个人发展方面,生命教育的成效并不明显。对中学生个人职业的思考,有了明显的触动(详见表3)。
四、研究讨论
(一)少数民族地区生命教育现状不容乐观
少数民族地区在教育资源方面仍然相对不足,学校和家庭中购入书籍的覆盖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家庭中父母的引导性角色发挥不够,特别是在孩子的人生态度、积极心理状态等方面,学校能够发挥的作用相对有限,需要家庭中父母的合理引导,促进孩子的心智成熟。部分家庭的关系不够亲密,与孩子的互动较为缺乏,也可能与地区经济不发达,父母外出务工或者不够重视有关。
(二)相关生命教育课程开设不足
生命教育发展至国内已有近10年的时间,而黔东南地区地处我国的西部省份,在相关教育理念上还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地区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引导意识不足,推动相关活动和事务的意愿不够强烈。师资和相关教学活动素材不足,也成为这类课程开设不足的重要原因。
(三)少数民族地区生命教育模式探索
基于相关教育资源的不足,在少数民族地区以引用护理专业人员开展社区健康教育的过程为契机,推动社区生命教育活动,一方面能够激发社区护士的专业发展和个人能力提升,另一方面也能够提升社区内的健康水平和完善居民的生命态度,对医患关系的改善和居民生命质量的提升,都能发挥积极的价值和作用。
综上,少数民族地区通过社区护理服务,推动社区居民的生命教育水平提高,对探索未来社区居民的临终关怀和辖区内不同年龄层生命教育的模式,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将医疗资源与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对少数民族地区而言,能够降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经费投入,同时对提高护理人员的个人价值体现也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易佩.将生命教育纳入职业教育的一点思考[J].中国培训,2016(17):35.
[2]张静.浅谈医用化学教育中声明教育的渗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4):40-41.
[3]张美苑.浅谈如何增强当代校园生命教育的实效性[J].才智,2015(27):155-156.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