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博
[摘 要] 职业教育中师生的“跨代交流”是很多教育工作者思考的内容,其效果的好坏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就职业教育中师生沟通问题进行深入调研,用实地数据对师生沟通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对职业教育中师生关系的改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 键 词] 职业教育;师生沟通;跨代交流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5-0062-02
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对未来几年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
当前,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中开始逐渐重视师生交流。而在职业教育的过程中,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学生逐渐被丰富多彩的互联网世界吸引,师生之间的交流逐渐减少,且大部分学生和老师之间存在一定的代沟,所以就存在“跨代交流”的情况,那么这种情况下老师和学生如何进行有效沟通呢?为此,我们对本校学生进行了调研,总共回收的问卷数量是488份,覆盖5个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针对问卷的分析和与学生座谈的思考,我们对目前职业教育师生的交流问题进行一定的思考。
一、师生“跨代交流”现状
(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学生有主动沟通的欲望,但与老师的主动沟通行为较少
在调研的过程中,其中73.36%的学生表示一般只和熟人沟通,只有22.96%的学生表示喜欢与他人沟通。这意味着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发展,虽然学生的网上沟通越来越多,但与他人实际上的沟通越来越少,而这种现象也会影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一学期中与任课教师沟通次数的统计中,34.45%的学生选择了“一般1~2次”,27.05%的学生选择了“基本没有沟通”,说明将近一半的学生和老师的沟通极少。
在与老师主动沟通方面,55.74%的学生表示不会主动向任课老师索要联系方式,44.26%的学生表示会主动要求,相差不是很多,但是也显示了一个现象,学生希望主动沟通的欲望不是很强烈或者学生主动沟通的行为不是很积极。在沟通发起的现状方面,349个学生选择了“等老师点名回答问题”,只有93个学生选择了“会主动提问或回答”,说明沟通的发起主要是由老师发起的,学生的主动沟通行为较少。
(二)学生喜欢与年轻的老师进行沟通,更重视师生之间平等的交流
在喜欢与哪个年龄段的老师沟通方面,82.99%的学生选择年轻的老师,究其原因是学生认为年轻的老师更有利于沟通。从沟通感觉的问题来讲,77.87%的学生选择了“同严肃的老师相比,与随和老师聊得比较好”这个答案。因为基本上所有学生都认同与年纪轻的老师沟通不存在代沟,感觉像朋友一样。而与年纪大的老师沟通方面,有252位学生认为有压抑感,只有84位学生选择了“感觉像朋友一样”。
在沟通环境方面,分别有266位学生与299位学生认为当“感觉和老师平等相处”和“当作朋友一样交流”时,和老师会有较多交流。说明目前“90后”“00后”的学生更期待平等的交流。在喜欢的老师类型方面,72.13%的学生选择了朋友型,23.98%的学生选择了民主型,只有不到5%的学生选择严师型和家长型。可见学生更喜欢平等的交流。在老师给人的亲和力方面,68.44%的学生选择了“有一些老师给人以朋友的感觉”,说明这种类型的老师是存在的,只是较少而已。
(三)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学生在师生沟通中关注的内容更为广泛
在课堂关注方面,420位学生选择了“知识点和活跃气氛话题都会有关注”,说明学生对课堂知识还是有一定的需求的,在一些方面有比较高的关注度,这个是比较好的结果。互联网的普及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四)学生喜欢用现代化的信息沟通工具,也喜欢面对面的单独沟通
在沟通方式方面,学生选择模式最多的是微信,有319人选择了这个模式,其次是QQ、当面沟通、作业批改的回复。说明学生更愿意接受在线及时的沟通,作业批改的回复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在沟通地点方面,选择最多的地点是“教室(讲台下面,教室里)”以及“老师办公室”,可见学生更需要面对面沟通。
(五)学生有比较大的求知欲望,也希望有较好的师生沟通
在“愿意给什么样的老师评价”方面,60.86%的学生选择了“上课收获很大的老师”,而21.11%的学生选择了“平时和我有比较多交流的”,说明学生的评价还是比较可观的,希望有比较大的收获和更好的互动交流。
二、师生“跨代交流”存在问题
(一)沟通是以教师发起为主,学生主动发起较少
从沟通的发起角度来讲,202人选择了“老师要求”,247人选择了“自己有这方面的想法”,说明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很高,有需求但是没有沟通的行为,另外39人选择了“同学影响”,说明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还是比较重要的。
(二)有些老师沟通积极性较差,影响学生的沟通欲望
在激发与老师沟通想法方面,選择最多的是“碰到学习问题,想和老师沟通”“老师在上课时显得很和蔼可亲”以及“在下课时,老师显得愿意和我交流”。说明很多时候老师的沟通欲望和表现会影响学生的沟通欲望。
在沟通的影响因素方面,有266人选择了“担心老师对我不理不睬”,199人选择了“聊到个人方面,担心个人隐私泄露”,说明学生对沟通的过程存在担忧,如何让学生对这方面充满信任,需要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
(三)手机在学生生活占据重要地位,对教学活动有较大的影响
手机在学生的生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在上课过程中,学生使用手机的频率大大增加,课程教学过程中,原先的师生沟通时间有时会被学生使用手机占据,减少了师生沟通的时间。
如何避免手机方面的影响,增加手机对教学的帮助,是现在教学组织活动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存在一些阻碍师生沟通的因素
在阻碍师生沟通的因素方面,学生选择最多的是“学生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在心里对老师有抵触情绪”和“上课时间有限,老师不愿意或没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其次是“年龄差距大,有代沟”和“班级人数太多”,说明最重要的是进行课程设计的优化和知识结构的优化,其次是增加师生沟通的频率和时间,然后,是年龄较大的老师需要放下心态,增加亲和度以及减少同时上课的人数,以增加师生之间的沟通。
三、增加“跨代交流”的思考
(一)师生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沟通,并采取多种沟通方式
师生交流过程中,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可以有效地提高师生之间的融洽度,增加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不管在课内还是课外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在“跨代交流”过程中,年纪较大的老师应该多接触新的互联网工具,通过互联网工具与学生进行全方位沟通。
(二)老师要起示范引导作用
老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主动沟通,或者让学生感觉老师与其沟通的欲望,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得到很大的提高。老师的示范作用会逐渐影响到学生的沟通积极性。尤其是面对面沟通,能起到比较有效的引导作用。
(三)课程设计需要进一步优化,以利于提高学生沟通和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活动主要发生在课堂,如果课堂教学活动没有有效地吸引学生,那么学生的积极性会大大降低,也会减少与老师的沟通欲望。我们需要进行深度的课堂设计,让教学活动变得丰富多彩,从而使学生被教学活动吸引,进而提高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最终完成原先的教学目标。
(四)合理利用手机,并严肃对待手机综合征症状较明显的学生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合理利用手机的正面作用,比如教学移动端的互动、手机在线实时查询功能以及手机公众号的相关功能,让手机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对于手机综合症症状较为明显,无法进行正常沟通的学生,我们需要在教学活动中严肃对待。教学活动和教学沟通不是只有温馨,也需要有一些惩戒,只有相结合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五)老师要有平和友善的心态
调整心态,年龄较大的老师也要学习如何与年轻人进行有效沟通,融入学生的生活,融入学生的世界,以减少代沟。很多学生表示老师平和友善的态度会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让学生减少自上而下的压抑感,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六)学校层面需要减少上课人数
特别是针对一些需要师生沟通比较多的课程,较多的上课人数,不仅阻碍着师生之间的交流,也阻碍着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学校应该尽可能减少同时上课学生的人数,使教学活动能更好地展开,师生沟通更好地开展,教学效果能达到最好。
在互联网大发展背景下,职业教育中师生“跨代交流”效果的提升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效果的好壞不仅影响师生沟通效果,更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提升,只有提高交流的效果,才会培育出更优秀的人才,这不仅需要老师和学生一起努力,也需要教学主管部门对其进行引导,对整体教学体系进行适当的调整,这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需要一起去努力实现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卓君,王寒珞.高校师生交流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西南交通大学为例[J].科教导刊,2011(2).
[2]刘念.高校师生有效交流模式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2016(18).
[3]何诣寒.高校师生交流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西南交通大学为例[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4(5)
[4]谭海燕.高校师生的交流沟通现状及对策分析[J].文学教育,2018(9).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