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丽
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最有效手段就是“爱的教育”。从教20多年,我感悟最深的哲理是:教育是爱的事业。这种爱是一种信任,这种爱是一种尊重,这种爱是一种鞭策,这种爱是一种激情,这种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
我教过这样一个学生,性格比较偏执。他上课不专心听讲,喜欢自言自语,影响他人学习。下课后,他常常自己一个人在走廊上面对着墙壁说话,偶尔他想与其他同学一起玩,但又因为他不讲道理,其他同学都不想跟他玩,怪僻的他只会发脾气,经常搞得整个班级不得安宁。除此以外,课堂上他还经常故意把尺子、笔或课本等扔在远处,然后离开座位一跳一跳地捡回来,同学们看到后哄笑不止,而且一节课反反复复好几次,真让人头痛!
不仅如此,他的行为也比较冲动。有一次下课期间,科任老师刚离开教室不久,他突然站起来对着他座位旁的玻璃窗就是一拳,一扇一米多高的玻璃被他拳头的威力震裂了,玻璃窗的右下角还被打缺了一个洞,落下一些玻璃碎片,他的手也被玻璃碎片划破了,流了不少血。有同学向我报告,我闻讯马上跑到教室,看到他站在自己课桌旁,用左手握住右手的手腕,显得有些无助。我走过去牵住他的手往办公室走,同时安排几位同学把玻璃碎片清扫干净,并叮嘱其他同学不要靠近窗户。在办公室,我先帮他处理伤口,搽药,贴上创可贴。这时我观察到他的嘴唇有些苍白,本想发火的我又心疼起他来,轻声问道:“你会头晕吗?”他说:“不会。”我又小心地试探着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犹豫了一下,说:“不知道。”就这样,我强压住心中的那团“火”,耐心地跟一个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的他,聊了两节课的时间。我跟他讲,击打玻璃是一种错误的行为,不仅是损坏了公共财物,而且是一种很危险的行为。经过耐心细致的交谈,他认识到自己错了,并向我保证以后上课会认真听讲和不随便发脾气。
针对他的种种问题,我经常与他的家长电话沟通或请他的家长到学校来配合老师的工作,但家长也束手无策。作为班主任,我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不把他管好还会影响整个班集体。于是,我多次找他谈心。在谈话中,我了解到他在家里会帮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我表扬了他,并在班会课时选任他为卫生委员;他喜欢运动,我就鼓励他去竞选体育委员。我积极地去了解他的心理世界,并引导他要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努力学习,做一名好学生。
在家访日,我约上科任老师到他家进行了家访。我们向他的家长汇报了他在学校的表现,他家长说他在家里的表现跟学校差不多,爱发脾气。他爸爸还很不好意思的告诉我们,他们夫妻俩经常为一些小事吵架,他妈妈耍性子每次吵架都离家出走。父母的关系紧张,给他幼小的心灵受到很大的影响,不想读书了,作业也无心完成。他爸爸看到这种情况就用木棍打他,他每次也是躲在奶奶的身后,奶奶是他的“保护神”。而奶奶只会溺爱孩子,在言行上,奶奶基本管教不了孩子,孩子很少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不愿和人交往,行为偏激。
我积极与他的家长沟通交流,时常与他的家长讨论在家怎样教育引导孩子。课堂上,我发现他逐渐能控制住自己的躁动,安静地倾听;课上适时提醒他要多举手回答问题,当他有一点点进步时,我都会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他,让他变得越来越自信,课后同学们的游戏队伍里也有了他的身影。渐渐地,他对我的语文课很感兴趣,课间休息时也自己给自己加作业——抄写生字词。在以后的几个星期,我发现他在学习上和纪律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我庆幸自己那天没有发火。学习成绩一次比一次进步,期末考试时他的语文成绩取得了从未有过的高分。
我经常在空闲的时候,请他到办公室谈心或是让他帮忙擦擦桌子,偶尔也让他催催其他同学上交小测订正本,调动他做事的积极性。我与他真诚交流,并用真挚的爱心去感化他。因此,他逐渐主动到我办公室来申领任务:“老师,要收订正本吗?”“老师,垃圾桶满了,我去倒垃圾。”“老师,看似快下雨了,要整队去操场做操吗?”“老師……”看到他不断地进步,我满意地笑了。
“爱是一切成功教育的源泉”,孩子们最需要的是来自老师的像甘露一样的爱。当面对那些似乎充满缺点的学生时,我会尽量发现他们的优点,然后真诚、慷慨地去赞赏他们,鼓励他们奋发向上。教育之路漫长而艰巨,我将用爱自己孩子的心去爱自己的学生。“以爱育爱”, 用“爱心”去了解孩子心里想什么,需要什么;用“爱心”去读懂孩子,想孩子所想,急孩子所急,让自己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