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谁谁
我曾在一个中外合作性质的地方工作过。上班第一天,两位毫不相识的中方人员问过我这個问题:“你是借来的还是调来的?”
后来了解到,借和调在这家单位不仅意味着编制的有无,还有着每月具体福利和劳动保障的区别对待,比如:前者得不到每月发的一包卫生巾、若干手纸、三双袜子、两块肥皂、两张电影票等福利,合计人民币100元左右。所以,调来的人一般会比借用的人得到更多尊重。
百元之差就这样被怠慢着。当然,百元之外,借用的人还意味着地位不稳定或者尚未正式登堂入室,就像旧时妻妾成群的大家庭里姨太太的地位一样,或者今时的二奶。
谁不想在既有的环境里收获相对的心理优势呢?当收入差距小、升职加薪只能寄希望于时间的消耗,因此在比无可比的情况下,借和调的意义自然就显得十分重大。这和外资企业同事间薪酬的暗自较劲并没有本质区别。
我的上一份工作,谈了个理想的薪水,还没得意三天,就发现职位相若的某些同事拿得比我多得多。心理优势顿时倾斜,马上后悔当初没开个“天价”。
就连打扫卫生的阿姨之间都有较量。有一次听到一个阿姨对另一个阿姨说:“我们这层的办公室都很大,这里的椅子听说要一万元一把。”让对方羡慕不已。
老板之间也一样。一次,我们的中国总经理对新加坡总经理说:“知道某公司这个职位拿多少钱吗?年薪100万美金!我们可以去跳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