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文化研究综述

2019-07-19 06:14粟生荣杨文教吴彩霞
神州·下旬刊 2019年6期

粟生荣 杨文教 吴彩霞

摘要:侗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聚居于贵州、湖南和广西的交界处,侗族文化历史悠久。在现代看来,侗族文化与艺术有着独特的魅力,其古老的建筑与艺术等对人们而言有一种神秘的吸引力。为了传承侗族文化,不少文化工作者都纷纷加入侗族文化的“挖掘”队伍中。本文主要对侗族文化中的艺术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侗族文化的未来发展,以為侗族文化的深入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侗族文化;侗族艺术;传承与发扬

中国侗族人口总数在五十六个民族中约排第十二。其民族文化是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点研究对象之一,特别是文化艺术方面,具有很强的侗族文化代表性,如音乐、戏曲、舞蹈与建筑等,这些共同组成了侗族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一、侗族文化

侗族文化大体包括音乐、舞蹈、戏曲、建筑、工艺、服饰和节日等,前五者属于侗族艺术,其中建筑中的鼓楼和花桥,花桥又称风雨桥,与音乐中的大歌是侗族的三大“国宝”;后两者属于侗族民俗,但侗族服饰文化的艺术性也较强,它会根据侗族人民所处地域与服装制造工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侗族节日文化是侗族文化艺术的集中体现,如较具代表性的祭牛神、吃新节、花炮节等,节日里人们会举行盛大活动,并且活动都由侗族艺术元素组成,这对于侗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二、侗族艺术

(一)侗族音乐

侗族音乐可以根据地域方言分为两种,即北部与南部方言区民歌。北部方言区民歌主要是单声部山歌,包括白话歌、酒嫁歌、玩山歌等,它们各具特色但又具有地域统一性,如曲调高亢嘹亮、歌词押韵等。南部方言区民歌可分为大歌、小歌、仪式歌或习俗歌三类,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侗族大歌,它是侗族一种多声部合唱的的歌唱形式。但与传统意义上的合唱不同,它既不需要指挥也不需要音乐伴奏,仅需侗族人民的自然和声就可进行歌曲传唱,且演唱具有支声复调的特点,民族特色十分鲜明。这种独特的演唱方式对于我国音乐而言是新型的,具有非比寻常的音乐发展意义。

(二)侗族舞蹈

侗族人民能歌善舞,有着以舞寻偶的传统。芦笙舞是侗族传统民间舞蹈的统称,由侗族人民歌舞时需要用芦笙来伴奏而得名,它包含多种舞蹈形式,例如在侗族的节日活动中人们的自娱性舞蹈,青年男女以舞寻偶的交谊舞蹈,还有竞赛性舞蹈。

芦笙舞最初起源于古代的祈求丰收或祭祀活动,具有舞蹈气氛热烈和仪式性强的特点。而芦笙舞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日常化,比如现在侗族很多活动或喜庆佳节都可以跳芦笙舞,特别是节日时的求偶舞蹈,参与对象主要是成年未婚男女,这种舞蹈活动被称为“踩堂”或“踩芦笙”,通过集体共舞来寻找另一半。而且侗族姑娘的舞蹈服饰装扮也颇有讲究,侗族姑娘们在参加“踩堂”活动时会穿上相对华丽的具有侗族民族特色的靛青色服装并力所能及得在身体各部位戴满银饰以无声展示家庭状况,这也是芦笙舞的舞蹈特色之一,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三)侗戏

侗戏的发展历史不长,约产于清代嘉庆至道光年间。戏曲语言为侗语,以对白的形式进行演唱,具有鲜明的侗族语言特色。在侗戏中音乐的旋律感很强,且节奏清晰明快,声情并茂,是侗族人民最喜闻乐见的一种歌舞形式。它主要由曲调、乐器、表演和角色四个部分组成。

侗戏的曲调主要分为平板和哀腔两种,平板又称普通调,哀腔又称哭调或者泪调;传统的侗戏乐器主要有管弦乐器如芦笙、竹笛等,打击乐器如小鼓、小锣等,伴奏乐器如二胡、小钹等;但随着侗戏的发展,管弦乐器中逐渐增加了牛腿琴、低胡和侗琵琶等;侗戏表演形式主要是二人转或二人台,对唱腔内容的关注度比表演高;侗戏角色分生、丑,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戏剧的需要来选角。

(四)侗族建筑

侗族建筑主要包括民居、鼓楼和风雨桥,它们都具有对称性和重复性,且鼓楼和风雨桥都是侗族极具代表性的建筑。

侗族民居建筑材料以杉木为主,多为干栏式吊脚楼,且围绕侗族鼓楼呈放射性建筑。但也有部分侗族聚居地区民居建筑与当地汉族人民民居建筑相似。

鼓楼是侗寨的标志性存在,是侗族民居建筑的中心。鼓楼上置有一面大鼓,一般如果族中有重大事件发生,侗族人民就会击响鼓楼上的鼓,聚集族中人民议事,平时又可以在这里举办各种节日或娱乐活动,如跳芦笙舞。所以,鼓楼汇聚了侗族文化,是文化的载体和精华。因此,人们又将侗族文化称为鼓楼文化。

风雨桥是侗族的桥梁建筑,可用于交通、会友与避雨等。同时,桥梁上雕刻有很多装饰纹样且多为传统的百花纹样,对环境有美化作用,所以又被称为花桥。

(五)侗族工艺

侗族工艺从大的方面来讲最具代表性的是侗族刺绣,因为它可以集纺织、印染、剪纸和刺绣工艺等小的方面为一体,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他工艺还有印染、雕刻等。几乎每一位侗家姑娘都会侗绣,她们会在服饰上绣上自己喜欢的具有美好寓意的精美图案与花纹,所用色彩虽然绚丽但又会不失大方,集观赏与实用为一体。一般一件纯手工绣品需要经过数十道工序,如作模、打面浆、粘布等,最后才是刺绣。所以侗绣包含了侗族的各种民族工艺,具有较强的集成性与代表性。

三、侗族文化艺术的发展

当前侗族文化受外来文化冲击与经济条件的制约的影响较大,且由于长期缺少民族文化教育,侗族人民大部分人对民族文化艺术保护的意识不强,导致侗族文化艺术发展陷入窘境。

当前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保护侗族文化艺术刻不容缓,这需要政府与广大侗族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如侗族人民要合理对待外来文化,既不能照单全收也不能全部排斥,而是要不断审视自身,合理分析其文化利弊后才能进一步做出应对措施。在经济方面,政府需要加大侗族地区经济发展力度,提高地方经济水平。在教育方面政府需要重视民族文化教育,让侗族人民深刻明白民族文化保护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这样才有助于侗族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总而言之,在中国现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发展背景下,侗族文化与艺术的传承与发扬具有非凡意义,并且兼具有历史与文化价值,适当开发还能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所以,侗族人民应与政府联起手来共同传承与发扬侗族文化与艺术,促进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军亮.侗族大歌文化内涵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 (09):235.

[2]唐云,靳小水.侗族建筑形式剖析及侗族文化寻绎[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8 (10):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