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玉琪 杨纯祥 刘松 孙瑞琼
摘 要:为了调动偏远山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国家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国近些年来一直不断地致力于精准脱贫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践过程中,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对我国精准脱贫工作整体质量的提升形成了一定的影响。为此,文章以精准扶贫为研究对象,立足于偏远山区农村地区的贫困现状,通过对偏远山区农村精准脱贫工作存在各类问题的分析,逐步探究了偏远山区农村精准脱贫工作实施策略。以此来帮助偏远山区农村贫困现状可以得到尽快的解决,推动社会的共同进步。
关键词:偏远山区;农村;精准脱贫;经济发展
我国的扶贫工作始于改革开放初期,经过40年的努力,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7.7亿下降到2018年的1660万。近期,我省又将有21个县退出贫困。本文以河北省曲阳县范家庄乡上下跑村的扶贫、脱贫过程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偏远山区扶贫工作中的问题和经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精准扶贫提供理论思考。
一、偏远山区农村精准脱贫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执行性强的政策
目前,各级政府、部门都制定了农村精准扶贫的相关政策,但由于制定政策的多个部门在执行时各自为政,缺乏沟通与协作,影响了扶贫合力。另外,政策的针对性不足,例如,适合平原地区的政策在山区就不适用。
(二)精准脱贫信息变动频繁
国家建立了精准脱贫相关的信息系统,版块数量逐年增多,除了农村贫困户需要记录的一般数据之外,还需要统计新增贫困户、救济资金到账情况等。但由于农民的家庭组成复杂化,收入来源多样化,且缺乏统一的核查标准,相关信息指标经常变动。对于信息系统中,每一项指标的解释,有可能会发生一定的改变,而变动前后的数据很难对应,给信息的记录、保存和调用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三)贫困人口普遍文化程度较低,思想落后闭塞,自身发展动力不足
进行贫困户的识别时,相应的标准和方法,都是由政府部门制定的,而农户基本都处于被识别的地位,且大多数的农户知识文化水平不高,对于相关政策不是很了解,对于识别过程中应当做什么基本都不知情,缺乏参与的积极性。而在脱贫的过程中,农户对于被脱贫也没有什么概念,缺乏相应的感知度。甚至有些农户为了得到政府的资助,认为被救助是理所应当的,利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取扶贫资助,一味的索取失去了奋斗的动力。
(四)产业发展脱离市场需求
首先,对于市场的评估体系不够健全。由于偏远山区农村地区人才稀少,难以成立高素质的市场评估团队,因此对于市场的评估缺乏科学性,导致产业的发展存在一定的风险。其次,政绩效应不利于产业的发展。当地政府为了收获更好的政绩,会大力鼓励发展产业,以此来获取政策补贴,但却将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风险推给了生产者。最后,产业发展现状有待改善。由于偏远山区农村交通条件差、通讯不便等原因,导致了产业的发展无法跟上市场经济发展的速度,发展现状并不乐观。
(五)基础设施成本压力大
偏远山区的基础设施一般都比较落后,尤其是在道路交通、通讯设施、电力设施等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虽然近些年来,政府在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地投入成本,但依旧显得杯水车薪。并且在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方面的分配、管理和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导致了偏远山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依旧未能达到理想中的效果。
二、偏遠山区农村精准脱贫的对策
(一)调动农户积极配合的主动性,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
首先,要转变精准扶贫的观念,把需要扶持的贫困户作为开展扶贫工作的主体,充分调动贫困户的主动性。通过一些合理的手段,让贫困户感受到自己在精准脱贫工作中的价值,使其愿意积极地参与到各项事务当中,不断地提升自己在经济发展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从而能够有效地配合。其次,要精准识别脱贫的主体,制定合理的脱贫计划。所谓的精准脱贫,最重要的就是要强调其精准性,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对贫困户进行精确的识别,为贫困户建立一套完整、真实、具有时效性的档案,并且针对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可行的脱贫方案,真正做到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让贫困户能够感受到,政府的确是在帮助他们做实事,解决经济上的实际问题,使其满怀希望积极配合政府的工作,从而切实改善其贫困的现状。如果只是一味地投入资金进行救助,是无法彻底解决贫困问题的,更重要的是,让贫困农民掌握经济发展的方法。因此,可以通过对农民进行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培训,使其意识到提高自身能力,自主投入到发展经济工作中去,才是彻底解决贫困现状的主要途径。最后,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提升其综合素质,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二)政府制定可靠的政策保障
其一,政府可以加深与社会资本的合作力度。政府可以确立要为偏远山区所投入的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并对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严格的考察,之后再面向社会企业进行招投标,项目的具体实施则是交与社会企业来完成,政府、社会大众对其进行监督,保证其正常的开展。其二,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促进精准脱贫的实现。这种方法主要是由政府出资,聘请第三方来提供相应的服务。而能够承担这项服务的组织,必须是较为完善而且具备丰富的服务经验的企业,并且其服务必须是针对偏远山区贫困农民的。购买服务不仅可以解决贫困山区的教育、医疗、养老等问题,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为贫困农民提供就业的机会。其三,政府采取资产收益扶贫的方式。这一政策主要是为了给那些丧失了主要劳动力的农村贫困户提供的扶贫保障,由于这些贫困户无法自己获取足够的收入,就需要政府为他们提供更为可靠的保障。其四,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电商扶贫。电商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偏远山区产品销售困难价格低的问题,政府应当积极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更多电商加入到精准扶贫的行列,以先进的经济形式,带动偏远山区的经济发展,达到消费扶贫的目的。
(三)投入更多的基础设施建设经费
为了解决偏远山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首先就需要上级政府增加这一方面的资金投入。基础设施的建设每一项都是耗费资金量很大的项目,如果没有政府足够的资金投入,就很难开展下去。但基础设施建设又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因此,必须通过投入资金,来实现这一发展目标。其次,要对政府拨款进行合理的分配。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但政府拨款的额度是有限的,为了能够用这些资金,更好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就必须进行合理的规划,使其利用率更高。最后,则是要加强对政府所投入资金的监管力度。一是要通过法制观念教育,提高基层干部的法律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避免出现贪污腐败的行为。二是在资金使用的过程中加强监管,一旦发现使用不合理,就要立即纠正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三是加大追责的力度,如果出现非法挪用资金的情况,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严厉的打击,杜绝类似现象的发生。
(四)施行科学化的精准脱贫管理
一是要大力推动市场机制在精准脱贫中的应用,通过市场的再分配作用,实现结构的优化,使资金效应更为充分地发挥出来,让市场规律带动偏远山区经济的发展。二是权责要匹配。在精准脱贫中,掌握一定的权利,就必须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实现权责匹配,才能刺激各级政府干部积极地开展精准脱贫工作,杜绝只享受权利而不干实事的现象。
三、结语
总之,通过上述研究,我们对于偏远山区的贫困现状有了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也看到了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对于偏远山区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重要意义。在对当前阶段偏远山区农村精准脱贫工作实施总体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看到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工作问题,认识到了当前针对偏远山区而开展的精准扶贫工作所存在的不足和困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作为帮扶工作者,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为目标,要勇于扛起自己身上的重任,结合偏远山区农村贫困现状、问题、特点,以国家精准扶贫相关政策为引导,通过不断的“回头看”来对自身的工作进行不断的调整和优化,以此来凭借精准的脱贫计划、到位的实践工作、全面的考量来帮助贫困山区农村人口真正的走出贫困的困扰,过上物质、精神双丰富的幸福生活。
参考文献
[1] 王艳霞.“三变”培育“新农人”——山区农村精准扶贫开发新模式[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16):200+208.
[2] 王绍文,张高峰.贫困山区精准扶贫的实践与探讨[J].改革与开放,2018(09):110-112.
[3] 师春苗.从“区域瞄准扶贫”到“精准扶贫”——以广东扶贫开发为例[J].红广角,2017(Z6):38-45.
[4] 胡丽,岳敬芹.发展生态农业 实现精准扶贫——以云南山区精准扶贫工作现状为例[J].吉林农业,2017(13):43-44.
基金项目:本文为保定市社科规划课题,名称:偏远山区农村精准脱贫深入探索与研究--以曲阳县范家莊乡上下跑村为例(2018198)。
作者简介:薛玉琪(1973- ),男,副教授;杨纯祥(1966- ),男,高级工程师; 刘松(1984- ),男,助教;孙瑞琼(1990- ),男,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