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越
【摘要】汉字始终是对外汉语学习中的重难点,而汉字教学对外国留学生学好汉字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二十年来,对外汉语界在汉字教学中探索出了许多新的模式和方法。文章从汉字本体、汉语学习者、教学方法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了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中的不足,并提出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对外汉字教学;汉字本体;阶段性教学;教学法
张旺熹(2013)提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一直被看作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汉字教学始终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难点,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于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以及多数以表音文字为母语的二语习得者而言,汉字学习难上加难,因为他们的文字更多是复合词,主要由词根和词缀组合而成,在学习记忆的过程中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而汉字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新鲜的文字类型,与自身母语的不同必然会引起母语的负迁移影响。正是因为汉字难学,相对于汉语教学的其他要素,汉字教学始终处于滞后的状态,在初级阶段甚至被教学者采取回避的态度。但越来越多的学者指出,学习者汉字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了其汉语水平的高低。1997年6月召开的“汉字与汉字教学”专家研讨会便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事实上汉字难学跟汉字教学不得法有密切的关系,并不完全是汉字本身的原因。” 因此,想要提高学习者的汉字水平就必须要从教学入手。国内的母语教学虽然总結出许多汉字教学的模式和方法,但由于对外汉语自身的独特性,使其在适当借鉴的同时,也必须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孙德金(2006)提出突破对外汉字教学瓶颈、另辟蹊径的强烈愿望成为推动汉字与汉字研究向深入发展的主要动力。在这一呼吁下,学界在对外汉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王亚娟(2006)强调学生能动性的“互动”教学,黄金城(2014)提出由“语感”而得到启发的字感教学法,李运富(2014)提出以字根(部件)作为教学重点的部件教学法。但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1)如何处理“语”和“文”之间的关系?(2)如何处理汉字中形、音、义三者之间的关系?(3)如何解决汉字笔画、笔顺的教学难题?(4)如何对待繁体字和简体字之间的关系?(5)如何看待现代科技的运用?(6)如何处理字词之间的关系?等等。
一、对外汉语汉字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关于“语”和“文”之间的关系问题
众所周知,国内母语教学采取的“语文并进”教学模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在对外汉语汉字教学的领域往往采取先“语”后“文”的教学模式。拼音教学的确在对外汉语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究竟是什么样的地位,不同的汉语教师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有的人只把拼音作为入门的工具,对于零基础的学生,常常以拼音的方式教他们入门,在随后的教学中逐渐使学生摆脱对拼音的依赖。还有的教师在最初教汉语时,直接绕开汉字,只讲拼音。显而易见,后者的做法并不可取。虽然对于外国留学生,尤其对于以拉丁文为母语的外国留学生而言,因汉语拼音与他们的母语文字有一定的相似度,所以通过汉语拼音很容易“入门”,但若不对拼音教学加以控制,在汉语后期的学习中,便很容易形成依赖,忽视汉字,这样就使得对外汉语的汉字教学失去了意义。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看待拼音问题是需要我们首要考虑的问题。
(二)关于汉字“形、音、义”之间的关系问题
众所周知,汉字是形、音、义三位一体的文字。对汉字的学习不仅包括对汉字字形的掌握,而且要使汉字的音和形结合起来与字义进行匹配。在初级阶段时,学习者大多是从拼音开始学起,通过拼音识字再与母语中对应的字义进行联系记忆。因为在初级阶段,学生所学的汉字都较为简单,再加上现代多媒体的运用,学习者很快就能掌握汉字。但随着汉字量的不断增加,会出现不少同音字以及形体相近的字,使留学生很容易混淆和遗忘。这样一来,以汉语拼音作为识字媒介便行不通了,而在书写时间有限的范围内,学习者单凭形和义之间的关系进行书写,很容易写出错字、别字,甚至直接用同音字来代替正确的汉字。从对汉字的认知方式来看,初级阶段的学生常采用组合法学习汉字,他们常从汉字的部件或基本字开始学习,但因为形近的部件和基本字较多,所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也较大。对于中高级的学习者来说,他们具备一定汉字识字的基础,具有自己识字记忆的方法,他们常在认识汉字的整体轮廓之后再寻找汉字内部细微的差别,但因汉字中存在较多的形近字,在汉字书写的过程中依旧会出现很多错误。因此,如何针对不同阶段的学习者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法便是汉字学习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三)关于汉字笔画、笔顺的问题
汉字之所以难学,是由自身结构的复杂性决定的。汉字结构的复杂性主要包括笔画和笔顺两个方面。
关于笔画,赵晓君(2017)认为外国人分辨汉字难易的标准有两条:一是笔画的多少,二是笔画的直曲。显而易见,外国人书写单字“一”与单字“赢”两字的难度自然是不同的,不仅因为两字的笔画数量不同,也因为两字的曲折程度不同。汉字笔画除了包括最基本的八种笔画,即点、横、竖、撇、捺、提、折、勾,还包括一些衍生笔画,如横折、竖勾、竖折撇、撇折、撇点等。笔画的曲折多样,加重了学生的记忆负担和学习难度,很容易使学生对汉字产生排斥心理。除此之外,不同教师对一些笔画的称呼也不同。例如“传”的第五笔,有的教师称其为竖折撇,有的称之为竖折折撇;“乃”字的第一笔,有的人称之为横折折折勾,有的称之为横撇横撇勾。笔画称呼的不统一,也会对外国留学生的汉字学习造成困扰。因此,汉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特别重视笔画的规范称呼,严格遵照教学大纲规范。
笔顺是书写汉字的先后顺序,规范笔顺会起到使汉字书写美观的作用。实践证明,笔顺也是造成汉字难学的一大原因。虽然为追求便捷,汉字书写形成了一些规则,如先横后竖、先撇后捺、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等,但某些汉字的笔顺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如“乃”“万”“匕”“及”等。汉字笔顺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使学生面对汉字时不知该如何下手,因此在面对汉字书写问题时,学生常采用回避策略或者直接用拼音来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