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育云及移动终端的教学平台资源开发应用

2019-07-19 06:09沈永宏康永宏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移动网络常态

沈永宏 康永宏

[摘    要]基于教育云及移动终端的教学平台资源开发应用,是根据地方教育特色的发展需求应运而生的,可以有效地解决教育均衡问题;有效地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形成数字化环境下的学习与创新,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平台资源;移动;网络;常态;智慧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18-0062-02

基于教育云及移动终端的教学平台资源是指依托教育云进行运算、分析和存取,借助移动终端的便携性、普及性,开发出的适合学生课内外学习,提供实时指导的网络资源;便于廣大教师高效备课、实时指导、同步分析的普适教学平台资源。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21世纪对于人才培养的需求,是世界各国教育关注的焦点。如何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其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成为关键。笔者认为,要将核心素养具体到学科教育,通过完整的系统课程学习,借助良好的平台资源支撑,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更,逐步形成在数字化环境下的学习与创新能力,从而构建终身学习体系。

一、问题提出

教育信息化是国家提出的中长期计划,整体推进速度较快,一系列重大工程和政策措施为教育信息化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可是在硬件投资高峰过后,大部分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几乎停滞不前。主要问题为缺乏创新性应用,信息化教学没有真正在教学过程中产生实质性影响,教师自身的教学方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在这其中,应用软件的建设投入太少,我们常说,硬件是躯体,软件是灵魂。虽然投入了电子白板及其他专用设备终端,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有效机制尚未形成,优质教育资源尤其匮乏,但是许多教师仍然只是简单应用PPT,导致现有教育教学进度裹足不前。

其实对于教育领域的应用来说,硬件投资过后,更需要解决的是软件资源建设问题,网上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实现优秀教育资源的共享,并且形成网上辅助教学,形成智慧教育常态化,促成教学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为教学科研和开发等提供保障的信息资源库建设成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基于网络技术的“教和学”才是数字化教学的主要核心。因此,我们经过讨论,以开发研究此平台为载体,全面而系统地研究现代基础教育阶段教与学的需求、模式等,从而有效地改变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

二、研究计划和任务

海安市教育局装备室着手研究开发此平台,意在基于教育云及移动终端的教学平台,可以形成区域性教学研究氛围,打破原来一校一备课组打磨的模式,拓宽教师的视野,在同区域共同研究共同提高。教师可以在备课时首先利用移动终端,打开对应资源进行学习,利用教学研讨平台进行反思讨论,也可以上传自己的优秀资源,形成共享互助平台资源。学生通过此平台学习,进行在线学习、交流,开展在线测试等,这种平台资源在教学中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开发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研究国内外基于移动终端的主流教学平台

对各个系统进行比较分析,并且根据基础教育阶段的特点,研究探索适合本区域可以使用的,基于教育云及移动端的教学平台。

2.开发教育教学管理平台

首先便于教师进行资源管理,方便地进行教学设计的编辑平台,实现课堂教学管控,课后随处实时辅导的管理平台。开发出支撑学生数字化学习和交流,记录分析学生学习行为的泛在移动终端的学习应用平台。为了提供支持决策,开发出为教学管理和研究者提供教学进度查询、学生学习情况、题库分析的管理平台,有效地支撑信息化教育,促进现代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应用。

3.试验和探索教育教学资源

在基础教育阶段中应用检测系统,探索研究适合不同阶段的教与学的方式。探索基于平台的教学资源研制的方法、途径,探索优质资源建设的长效机制及模式。建成一个便于课前有效预习、课中高效交互、课后强效拓展的优质资源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平台可以对个性化学习进行分析和智能决策,有利于个性化学习、有利于差异化教学、有利于精细化管理、有利于智能化服务等,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学习研修和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

三、应用优势

基于教育云及移动终端的教学平台资源,即建设统一的基础数据中心以及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可以让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这种碎片化、趣味化的学习方式,使其在学习中有了更多的优势和选择。

1.充分利用资源的学习,即利用便利、丰富的资源进行项目式探究学习

学生随时随地可以登录自己的学习账号,方便浏览自己的学习课程。教师可以将项目中的一些小问题进行划分,比如把一些内容分段,制作成微视频。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增加一定的学习补充材料等,或者让学生在一些互动环节进行切磋,有效促进项目式学习的开展。

2.自主发现的学习

借助平台资源,依赖自主发现、探索性地进行学习。通过此平台资源,向教师展示最新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资源。学生因此获得最新的学习信息,甚至可以得到更多名师的指点,借助这样优秀的资源,进行探索式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也引导学生提出更多问题,再进行下一步探索研究。这样一些关联信息,可以在平台提供的资源中检索得到,学生通过综合判断,可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3.协商合作的学习

利用平台资源,形成网上社群、集合体,进行合作式、讨论式的学习。学习不会是闭门造车,也不会是单独的个体行为,需要不断交流切磋。利用此平台,可以将许多类似的学生和教师群体结合起来,形成专业共同体,对感兴趣的内容共同讨论,共同提高。学生对同一个事物的学习可以融合不同的观点,形成多元化视角。

4.实践创新的学习

使用平台资源,进行创新性、实践性的问题解决学习。学生可以根据教师在平台上提供的不同情境,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目前开源软硬件、3D打印、数控技术等为学生提供了创新的广阔空间,降低了创造的门槛,帮助学生产生更多的创新体验和乐趣,不断在迭代中进行创新。

四、积极影响

基于教育云及移动终端的教学平台资源的创建,对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教育区域均衡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1.形成教育常态化

基于开放式的云架构,建设海安市县区域基础数据中心,将来可以扩展联合,形成统一的数据交换共享平台。整合网络资源、直播课堂、在线学习平台、班班通平台等各类用户,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各类用户提供一站式空间……满足资源推送、教学研讨、学生个性学习、互动交流等信息化需求。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外,随时随地,打开移动终端,就可以方便地浏览教学资源,让各类用户形成常态化生活,进而形成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变革与创新。

2.促进师资均衡化

建成的教育资源共享服务系统,可以让教师免费使用城域网资源,同时鼓励教师制作和上传个性特色资源。将全区域虚拟在一所学校,统一完成教研计划,统一教学进度,可以进行集体组备课、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再进行二次备课。尝试建立教研员工作室,对教育资源进行设计组合,引导教师使用资源。平台服务的对象不仅局限于教师,而且可以将教学资源给学生使用,让所有学生共享优质资源,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学习,实现学校、教师、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优势互补、均衡发展。

3.教学管理精细化

指导学校依托“人人通”平台,推进教育资源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的应用,帮助教师和学生合理使用资源。开展在线观课、专家指导、名师工作室等应用模式在教育教学中的试验。对相关的学习数据随时进行统计、分析,领导者可以进行管理层面的交流,进行决策支持;教师可以凭借数据对教学效果、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动态把握。学生可以根据数据形成的成长记录袋开展个性化学习,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教学管理的精细化。

五、实施与改进

基于教育云及移动终端的教学平台资源的建设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学校也进行了大力推广,已经成为大部分教师教学的帮手,我们通过对教师进行访谈,对此资源平台不断地实施和改进。

1.增加广度

目前,各项资源在不断地补充和完善中,但是相对来说数据类型比较单一,规模不够,还停留在小学阶段的课案、演示文稿以及试卷上。对于资源的丰富必须进一步加大力度,采用小模块、大后台的研发策略,能够让学习内容多样化,让教师和学生都有可选菜单,方便教师和学生学习。

2.挖掘深度

由于有了这样的资源平台,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维度进一步加大,不仅满足于推送的资料,很多时候还会根据自己的思维去进行深入学习。资源平台对数据仍然缺乏深度分析,我们要用大数据的理论进行设计,挖掘利用。目前,跨界的数据整合还不够,主要是开发的队伍还不够强,因此需要提高支持的力度,强化队伍,让资源开发能够可持续发展。

3.统一标准

作为资源平台建设,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数据的安全性也比较低。标准规范和法律法规的制定还需要加快,这样才能在形成常态化的学习方式后,自然生成资源。这必将是一个规范的有序的智慧化生成模式。我们应建立健全网络安全制度,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让资源平台建设保持长期的生命力。

基于教育云及移动终端的教学平台资源建设,虽然起步非常困难,是一项周期长、投入大的系统工程,但是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和学的方式,是改革和创新思维模式的根本性转变,必将对教育产生长远的影响。因此,打造地方特色的平台资源,我们一定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   參   考   文   献   ]

[1]  周素梅.基于教育云的中小学校智慧校园建构与实施[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4(1):20-23.

[2]  袁新瑞, 姚远, 丁剑峰.陕西省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现状与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 2011(3):77-82.

(责任编辑 黄   晓)

猜你喜欢
移动网络常态
移动有声阅读让儿童文学回归故事本身
如何有效发挥课间操的锻炼作用
移动版教学督导听课评价系统建设初探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