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楠
陈楠
元稹和白居易是中唐文壇的两位杰出人物,两人的名字经常一起出现,经常能听到元白、元白乐府、元轻白俗之类。他们在创作风格上有相似之处,在为人处世上有相似之处,在政治坚持上有相似之处。因为性情相投,元稹和白居易自青年时代建立友谊之后,惺惺相惜,互相酬唱,相互支持鼓励,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他们的友谊也成为了一段文坛佳话。
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元稹和白居易同时参加吏部考试,同时考中了拔萃甲科,现在说起科举考试,很多人都以为是一门考试,其实科举考试的内容与形式历朝历代都有不同,这里的拔萃,就是一种专门针对实用性人才的选拔考试,跟其最有对比性的是“博学鸿词科”考试,博学鸿词科考的是写文章,作文三篇,评其优劣,而拔萃科则是对政事阐述自己的观点,即试判,判得中了皇帝的意,直接授予官职。已经考中进士的元稹和白居易隐居在华阳观中“闭户累月,揣摩当代之事,构成策目七十五篇。”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刑法、吏治、风俗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系统而且有独到见解的阐述,在这一段时间二人共同备考、朝夕相处,思想和友谊都有了新的进展,这是他们成为一生挚友的开端。后来,白居易编了一本小书,名曰《策林》,就是自己“判”文的合集,堪称当时考试的经典范文。虽然都考中了,但考试的时候白居易对策用语十分耿直,惹得皇帝不喜,元稹选中第三等,白居易只中了第四等。
元和五年,元稹被贬为江陵士曹,诏书下达时,白居易在翰林院值守,等他出得翰林院听闻此事时,元稹已经上路,二人在长安街上邂逅相遇,骑马结伴而行,从永寿寺南一直走到白居易的住所新昌北里,白居易对元稹的嘱咐只有三件事:保重身体、保持气节、保持心态。当晚元稹夜宿北山寺,白居易当晚仍旧值守,于是派弟弟白行简送行,带给他新作的二十首诗,让元稹路上以此“消遣时日,消除忧懑,张直气而扶壮心”。
元和十年,元稹被任命为通州司马,今在四川达州,同年稍晚些时候,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也就是在江州司马任上,白居易写出了著名的《琵琶行》。而白居易被贬之时,元稹抱病通州任上,听闻此消息,元稹“垂死病中惊坐起”,提笔写下了《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感情极其真挚。白居易在赴江州的路上,途经蓝桥驿时,想起半年前元稹也途经此处,觉得他会在此即兴赋诗,果然寻到其所作《留呈梦得子厚致用》,白居易感慨万千,写下了《蓝桥驿见元九诗》:“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元稹和白居易私交如此之好,但在这篇文章里,他强调“至于乐天之官秩景行,与予之交分浅深,非叙文之要也,故不书。”不写二人交情,只从文学角度为他的文集作序。当然,从当今社会的价值判断来说,这二人有很大的不足,有人还会八卦一些二人的私生活猛料,在最初从课本之外看到元稹和白居易的“事迹”时,我产生了强烈的不舒适感,因为那个写出《卖炭翁》的人,竟然还一边蓄养歌妓、贪图享乐,一边写出《井底引银瓶》这样“止淫奔”的诗,一边作诗间接逼死了关盼盼;而那个写出《连昌宫词》心怀悲悯的人,竟然做出了始乱终弃的事情,还写成《莺莺传》炫耀,对发妻并不太好,悼亡诗却情真意切、优美感人,引无数人为之落泪,还有对薛涛的无情……可是封建社会对男性的要求非常低,尊重女性与否,并不影响社会对其品质的判定,这二人只要才华横溢、心怀天下、关心民生、不阿谀谄媚、坚持气节,那就是不折不扣的大好人。
而白居易能成为当时文坛的重要人物,他的文学成就确实不容人小视,且影响力极大,他的创作主张得到了追捧,不光后学少年争相仿效,民间流传二十年间也越来越广泛,甚至到了“鸡林”国,也就是现在的朝鲜,宰相都以一金一篇的价格收藏,而且自己熟悉白居易的风格,能一下子辨别真伪。元稹不禁感叹道:“自篇章以来,未有如是流传之广者。”于是元稹于长庆四年,元稹任越州刺史,收集白氏诗文,亲手编排,“成五十卷,凡二千一百九十一首”。
文章作为一篇序,很符合元稹和白居易提出的诗文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强调其功用性和时效性,三部分条理清晰,第一部分介绍了白居易和他的相关事情,第二部分说清二人交情,讲明白氏作品的影响;第三部分客观评价白居易的诗文成就。平实细致,但并不乏味,最出彩一处在第三部分,对白居易的创作特点做了一个总结:“大凡人之文各有所长,乐天之长可以为多矣。夫讽谕之诗长于激,闲适之诗长于遣,感伤之诗长于切,五字律诗、百言而上长于赡,五字七字、百言而下长于情,赋赞箴戒之类长于当,碑记叙事制诰长于实,启奏表状长于直,书檄词策剖判长于尽。”各种文体都有其应用场合和自身特点,而白居易能将各种文体兼顾,写出自己的特点,让大众接受并继而效仿,使元白一派的诗文主张得以推广。元稹作为白居易的挚友,深深了解白居易诗文的价值,他愿意着手编纂修订,使其流传于世,名显于众。作为一名才华与白居易相若的才子,他这样平实又贴切的序,恰到好处地展示了白居易的优秀,也在不经意间显现出自己过人的才华。
白居易字乐天。白居易五六岁认识声韵,十五岁能写诗赋。
白居易聪颖过人,读书十分刻苦,读得口都生出了疮,手都磨出了茧,年纪轻轻的,头发都白了,二十七岁的时候就中了进士。后又登甲科。
白居易認为自己受到喜好文学的皇帝赏识提拔,故希望以尽言官之职责报答知遇之恩,因此频繁上书言事,并写大量的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希望以此补察时政,乃至于当面指出皇帝的错误。白居易上书言事多获接纳,然而他言事的直接,曾令唐宪宗感到不快而抱怨。
我(元稹)与白居易是好友,经常交换彼此所写的诗,相互点评一番。
白居易写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在寺庙里,墙上都有他的墨宝。
在学堂中,孩子、学生们争相咏诵他的诗。
白居易的诗出名之后,很多商人想要买他的诗,宰相甚至想要以每篇一金的价格来购买。
白居易对自己的诗集进行了编辑,形成文集《白氏长庆集》,有五十卷,二千多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