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玉俊 王雪
[摘 要]依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构建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熵值法对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通过对2012—2016年中国制造业整体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比较分析,整体评价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水平不断提升,总体发展态势良好。针对2012—2016年中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各个省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的相关结果,提出新时代背景下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应坚持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并通过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以实施产业错位发展的战略,深入推进“走出去”战略。
[关键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改进熵值法;省域评价
[中图分类号]F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9)02-0024-11
Abstract:Based on the five development concepts, i.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development of coordination, eco development, opening and sharing development,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s constructed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The study makes a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comparison of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level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by using the improved entropy method.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overall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level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from 2012 to 2016, the overall evaluation structure shows that the quality level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constantly improved and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trend is good.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evaluation results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the eastern,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of China from 2012 to 2016,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the new era should adhere to the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further optimiz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to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industrial dislocation development, and further promote the strategy of “going global”.
Key words:manufacturing industry;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mproved entropy method; provincial evaluation
一、引言
黨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而就制造业的发展而言,支撑制造业快速增长的成本优势日益弱化,能源资源与环境约束不断趋紧,制造业传统粗放型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中国制造业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转变发展方式。我国是一个大国,区域经济差异明显,各个地区制造业在发展质量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因此,迫切需要构建评价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以对各个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引导地方政府更加重视制造业质量效益的变革,从而促使各地政府认清自身制造业发展的短板,明晰未来发展定位,进而推动国内制造业整体的高质量发展。
有关制造业评价的理论源自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有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与大卫·李嘉图的相对优势理论,而竞争优势理论则由迈克尔·波特在其构建的国家竞争优势模型中提出。穆荣平、吕铁基于上述理论对中国制造业进行了评价,认为我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仍主要分布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在资本及技术密集型行业中仍处于劣势[1-2]。殷醒民则指出,制造业规模的扩大,不仅应该表现在数量上的“膨胀”,而且应该表现为技术上的“升级”[3]。之后,制造业中的创新问题开始引起了人们重视,王建华、郑若谷等学者开始从创新角度对制造业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建议[4-5]。随着中国制造业规模的扩大,制造业中的资源约束、环境污染等问题开始凸显,唐德才、胡蝶等越来越多的学者将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程度作为评价制造业发展质量水平的一个标准[6-7]。
“高质量发展”这一关键词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来之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问题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针对什么是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国内学术界主要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方面进行概述。例如,李晓华、卢彤等认为创新驱动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路径[8-9]。另外,还有相关学者认为,制造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应该具备结构优化升级、效率效益提升、开放水平加大、社会服务能力提高等特征[10-13]。
针对如何评价高质量发展,学者们先是对如何评价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展开了研究。朱启贵在阐明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六维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14]。吕薇则对六维评价指标进行了精简和概括,构建了三维指标评价体系,并提出子指标宜多采用人均指标的建议[15]。在此基础上,专家学者开始进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其中,张文会,乔宝华构建了一套专门用于评价我国以及各个省市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七维评价体系,并对如何计算高质量发展指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16]。张文会则针对制造业各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评价问题,构建了包含速度效益和技术创新两大类指标的制造业发展质量评价体系,从发展质量总指标、分类指标、细分行业三大维度对我国制造业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研究[17]。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学者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问题进行了不少相关研究,并提出了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议,但遗憾的是,大多学者对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问题的研究仅仅停留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内涵的探讨与指标体系的构建上,鲜有学者对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实证研究。因此,本文在以下几个方面丰富和拓展了已有的研究:第一,基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尝试将五大发展理念作为二级指标建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方面对我国目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做出评价;第二,在研究方法上,使用改进后的熵值法对各指标权重进行赋权,克服传统熵值法的指标内部数据差异越大,指标赋予权重越大的固有缺陷,相对而言能够从更为科学、客观的角度对我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评价。
二、新时代背景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十九大报告指出,牢固树立并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对推进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指导性意义。因此,在五大发展理念的基础上,遵循系统性原则、简明科学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及综合性原则,本文构建了新时代背景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主指标由五大发展理念所确定,即创新指标、协调指标、绿色指标、开放指标、共享指标,各个子指标则是参考相关研究,依据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内涵及数据的可得性进行确定,具体选取的各个指标见表1。
(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方法
对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评价涉及多个指标,该问题属于多属性决策问题,其决策的核心和关键是各个指标权重的确定。目前的指标赋权方法分为主观赋权法、客观赋权法及组合赋权法,其中熵值法是常用的客观赋权法。该方法赋权意义明确且对指标个数无限制。因此,本文根据黄国庆等人的做法,借鉴层次分析法(AHP)的思想,从而克服普通熵值法本身固有的问题①[18]。评价方法具体如下:
1.指标初始数据规范化处理
由于各指标的量纲、数量级均有差异,为了消除其對评价结果的影响,需要对各个指标进行标准规范化处理。若指标为正项指标,则不进行预处理;若指标为负向指标,则对该指标所有值取倒数。预处理后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公式如下:
其中为第项指标值,为第项指标的最大值,为第项指标的最小值,为标准化值。
2.依据普通熵值法计算步骤计算各指标的差异系数
(1)计算第项指标下第个子系统的比重:
其中为样本个数。
(2)计算第项指标的熵值:
(3)计算第项指标的差异性系数:
3.计算改进熵值法中1-9标度的映射值
采用AHP赋权法比较指标相对重要性应用的1-9标度,对指标差异性系数的两两比较结果进行辨识,计算改进熵值法中1-9标度映射值的方法如下:
(1)求最大的差异性系数比D:
(2)求1-9标度的映射比率R:
其中为调整系数,表示适用的最大标度值。若,则取最接近的整数,否则取=9。
(3)计算1-9标度的映射值
将AHP赋权法中的1-9标度乘以R的原标度值减一次方得到1-9标度的映射值。
4.构造改进熵值法的判断矩阵并计算权重
计算指标的两两差异性系数比,,若,则计算。取与改进熵值法中1-9标度映射值的差最小的那个标度为这两个指标的相对重要性的比较结果,构造判断矩阵。在构造出判断矩阵后,再继续求解出各指标的权重。
5.计算评价值
根据以上的计算权重,得到各个指标的评价值:
三、新时代背景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
根据各指标的具体权重,结合各具体指标的规范化数值得到2012—2016年中国制造业各指标评价值及中国制造业高质量综合评价值(见表2)。
资料来源:作者计算
图1更清晰地表现出了2012—2016年各指标得分的变化趋势。由表2及图1可看出,总体来看,制造业的综合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制造业的综合发展水平评价值由2012的0.2349提高到2016年的0.2738。这说明在《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一)新时代背景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东部地区省域评价①
2012—2016年东部地区各个省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标评价值见表3。由表3可知,从综合发展水平来看,东部11省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均有了不同幅度的提升,其中江苏省、北京市、广东省、天津市、福建省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遥遥领先于其他省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比较强的省份有浙江省、山东省、海南省及上海市,河北省及辽宁省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最低。江苏省除2014年排名第2之外,其余年份均排名第1,这主要是由于其制造业的创新水平、协调水平、开放水平、共享水平比较高,但制造业比较差的绿色发展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其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从总体来看,海南省制造业的综合发展水平居于东部11省的中等,这主要是由于其制造业的绿色发展水平较高,能源消耗量及污染物排放量较少,但制造业的其他方面排名均靠后,说明要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提升的方面还有很多。
资料来源:作者计算,其中括号内数字为每一年各指标东部地区排名。下同
从创新发展水平来看,东部11省制造业创新发展水平由强到弱依次为江苏省、广东省、浙江省、福建省、天津市、北京市、上海市、山东省、辽宁省、河北省和海南省(见表4)。其中江苏省制造业的创新发展水平5年来除2014年落后于广东省屈居第2之外,其他年份均居于第1。由此可见,江苏省十分注重提高制造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其R&D人员占比、新产品开发项目、新产品开发经费、新产品产值率及技术创新投入产出系数等指标优势突出。值得注意的是,海南省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连续3年排名倒数第1,具体来看,主要是由于R&D研发投入比重、R&D人员占比、新产品开发经费及新产品开放项目等指标垫底,由此为提高制造业质量发展水平,海南省应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以创新来带动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从协调发展水平来看,东部11省制造业协调发展水平稳中有升,总体上协调发展水平最强的是福建省,之后是江苏省、天津市、山东省、广东省,协调发展水平最差的为河北省及海南省(见表5)。其中福建省协调发展水平一直较高,主要是由于其就业人员劳动生产率、就业人员人均利润率及霍夫曼比例等各项指标5年来排名均比较靠前,制造业发展生产效益较好,供给结构转型升级比较成功。但其中应该注意的是,辽宁省的协调发展水平由2012年的排名第2降至2016年的第10,协调发展能力下降,这主要是由于近年来其资本产出效率及霍夫曼比例指标得分比较靠后。由此可见,辽宁省作为老工业基地,其制造业转型升级速度相比于其他省份来说较慢,这同时与其制造业科技创新水平较差有一定的关系。
从绿色发展水平来看,东部11省制造业的绿色发展水平总体来说均有提升,其中绿色发展水平排名前5的依次为北京市、海南省、天津市、上海市及福建省,绿色发展水平排名靠后的主要有浙江省、山东省及江苏省(见表6)。浙江省、山东省及江苏省排名靠后,主要与其制造业能源消耗量大及能源利用率低有关,并且其污染物排放量较高,限制了其制造业的绿色发展。排名靠前的省份主要是由于其制造业科技发展水平高,技术创新能力强,高端化的产业结构降低了污染物的排放,整体上促进了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前的省份主要有江苏省、广东省、浙江省、上海市、辽宁省及山东省,福建省、河北省、海南省制造业的开放水平较低(见表7)。从具体指标来看,江苏省、浙江省等制造业开放发展水平排名靠前的省份,在出口商品总额占比及港澳台外商投资企业产值占比等方面优势明显,而排名靠后的省份则在这两个指标方面表现出劣势。实践表明,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国外市场的拓展,河北省、海南省等制造业开放水平排名靠后的省份应进一步提高自身产品质量,加大对外开放水平,从而促进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从共享发展水平来看,东部11省的制造业共享发展水平总体上是小幅度提升,且各省份制造业共享发展水平排名比较稳定,由强到弱依次为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北京市、河北省、天津市、上海市、福建省、辽宁省、海南省(见表8)。山东省的制造业共享发展水平5年来一直居于东部11省的首位,这主要得益于其就业人员人数、就业人员人均收入及企业利税总额等各项指标优势明显。由此可见,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在提高就业人员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财政收入。海南省的制造业共享发展水平5年来一直居于东部11省的末位,主要是由于其制造业发展水平总体来说比较低,其就业人员人数等各项指标排名均比较靠后,制造业共享发展水平低。
(二)新时代背景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中部地区省域评价
从综合发展水平来看,2012—2106年中部8省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均有了不同幅度的提升,制造业综合发展水平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河南省、湖南省、安徽省、湖北省、江西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山西省(见表9)。河南省由于较高的技术创新能力,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能力连续4年排名第1,但制造业绿色发展水平较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其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水平。而山西省则由于制造业的创新发展水平、协调发展水平及共享发展水平不高,连续5年排名倒数第1。
从创新发展水平来看,从2012—2016年中部8省制造业创新发展水平稳中有升且排名比较稳定,制造业创新发展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河南省、湖南省、湖北省、安徽省、江西省、黑龙江省、山西省、吉林省(见表10)。吉林省连续5年制造业创新发展水平排名倒数第1,主要是由于研发投入占比、科研人员占比、技术创新投入产出系数等指标排名靠后,这表明其科技投入及科技产出均不足,抑制了制造业的创新发展水平,不足以带动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河南省及湖南省的制造业的科技创新一直领先于其他省份,这主要得益于其较多的科技投入及较高的技术创新投入产出系数,这表明其制造业的综合创新能力较强,高端科技创新人才聚集较多。
从协调发展水平来看,2012—2016年东部8省的制造业协调发展水平排名变动不大,制造业协调发展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吉林省、江西省、河南省、黑龙江省、湖北省、湖南省、安徽省、山西省(见表11)。吉林省制造业协调发展水平能力最強,这主要是由于其制造业的发展质量、发展效益及供给结构均在东部8省中处于优势地位,制造业协调发展能力强。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制造业协调发展水平连续5年最低的山西省,其协调发展水平评价值与倒数第2的安徽省相差较大,由此可见其制造业协调发展水平能力严重不足,这主要是由于山西省特殊的产业结构,采矿业占制造业比重较大。因此,山西省应着重注意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益,改善制造业供给结构,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从绿色发展水平来看,安徽省及江西省优势明显,安徽省制造业绿色发展水平连续5年排名第1,江西省制造业绿色发展水平连续4年排名第2;湖北省及河南省制造业绿色发展水平较低,河南省制造业绿色发展水平连续5年排名倒数第1,湖北省制造业绿色发展水平连续4年排名倒数第2(见表12)。根据具体指标分析,安徽省制造业绿色发展水平高是由于其能源消耗量及污染物排放量低,在中部8个省份中具有明显优势,而湖北省及河南省则由于较高的污染物排放量排名较为靠后。
从开放发展水平来看,2012—2016年中部6省的制造业开放水平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制造业开放水平排名前5的省份依次为安徽省、河南省、湖南省、江西省及山西省,吉林省的制造业开放水平最低,连续5年在中部6省中排名最低(见表13)。安徽省由于处于长三角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吸引外资的能力较强,制造业的开放水平最高。而吉林省由于产业结构的特殊性,外贸出口主要依赖于资源型、附加值低的产品,制造业产品出口比重不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制造业的开放发展。
从共享发展水平来看,2012—2016年中部8省的制造业共享发展水平总体来说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各个省份之间制造业协调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湖南省、安徽省、河南省的制造业协调发展水平较高,在中部8省中连续5年排名前3,而黑龙江及山西省的制造业共享发展水平较低,且与其他省份有较大差距。湖南省的制造业就业人员人数及企业利税总额在中部省份中排名靠前,提高了制造业为社会服务的能力。而山西省由于制造业占工业比重较少,就业人员人数及在岗职工年均收入均少于其他中部省份,抑制了制造业的共享发展水平(见表14)。
(三)新时代背景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西部地区省域评价
从综合发展水平来看,2012—2016年西部地区各个省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重庆市、四川省、山西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始终处于前3,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制造业质量发展水平较高,而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最低(见表15)。重庆市由于制造业较高的创新发展水平及共享发展水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始终处于第1。四川省虽然制造业创新发展水平及开放发展水平较高,但制造业绿色发展水平阻碍了其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贵州、广西、新疆由于产业配套条件差、高素质劳动力相对匮乏,工业化发展水平低,因此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比较低。
从创新发展水平来看,2012—2016年西部12个省份制造业创新发展水平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但各个省份之间制造业创新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总体上西部省份制造业创新发展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重庆市、四川省、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甘肃省、云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见表16)。重庆市、四川省的制造业创新发展水平最高,这主要得益于其较高的R&D经费投入及R&D人员投入,同时新产品开发项目及新产品产值率的提高也带动了其创新能力的提高,再加上这两个省份的制造业集聚程度较高,有众多的高校及科研机构,因此制造业创新水平较高。而新疆、宁夏及青海的制造业创新水平较低,这主要是与这些省份、自治区的制造业较为落后,科技创新投入不足有关。
从协调发展水平来看,2012—2016年西部各个省份制造业协调发展水平排名变动不大,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云南省、内蒙古自治区始终处于前4,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始终处于后4位(见表17)。由于在就业人员劳动生产率、就业人员平均利润率及资本产出效率这几个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制造业生产效率较高,从而带动了当地制造业的协调发展;青海省的制造业协调发展水平5年来始终处于第12,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制造业协调水平始终处于第11,这与其制造业的生产效率较低且供给结构比较低端有关。
从绿色发展水平来看,总体上2012—2016年西部12个省份的制造业绿色发展不均衡,其中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及重庆市制造业绿色发展水平较高,广西壮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四川省的制造业绿色发展水平较低(见表18)。四川省制造业绿色发展水平连续5年排名第12。从具体指标看,四川省制造业消耗能源较多,从而使得四川省制造业的绿色发展水平较低。而甘肃省、青海省及重庆市由于较高的能源使用效率及较低的污染物排放量,其制造业的绿色发展水平较高。
从开放发展水平来看,2012—2016年西部12个省份的制造业开放水平排名变动较大,其中四川省、重庆市、山西省制造业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开放水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制造业的开放水平最低,而甘肃省及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制造业开放水平发展较快,甘肃省制造业开放水平排名由2015年的第9升至2016年的第1(见表19)。甘肃省制造业开放水平发展较快,这主要得益于其出口商品总额占行业产值之比的提升。由此可见,甘肃省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段,抓住了“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拉动了甘肃省制造业开放水平的发展。对比来看,同样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应努力抓住这个机遇,切实提高制造业的开放水平,推动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从共享发展水平来看,总体上2012—2016年西部12省制造业共享发展水平发展比较平稳,其中重庆市、四川省制造业共享发展水平最高,连续2年排名位于前2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及青海省的制造业共享发展水平最低,值得注意的是,貴州省的制造业共享发展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排名由2013年的第9升至2016年的第4,评价值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从具体指标来看,这主要得益于其企业利税总额及在岗职工平均年收入的提高。由此可见,贵州省制造业服务社会的能力在逐步增强(见表20)。
(四)东、中、西部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比较
为了更清楚地比较各省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根据之前东部、中部、西部省域的划分,依据2012—2016年各个省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水平评价值,计算各个省份制造业的综合得分平均值及平均增速,按照以下标准对不同省份的制造业进行分类:平均值大于地区平均值且平均增速高于地区平均增速则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地区;平均值大于(小于)地区平均值但平均增速低于(高于)地区平均增速则为制造业中等质量发展地区;平均值小于地区平均值且平均增速低于地区平均增速则为制造业低质量发展地区(见表21)。
展水平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北京、天津、浙江等省份制造业发展质量水平高,上海、辽宁、海南制造业发展质量水平低,中等质量发展省份中,江苏省表现为制造业发展质量评价值较高,而其制造业质量发展速度略低于平均增长速度;山东省及河北省表现为制造业发展质量评价值较低,但其制造业质量发展速度高于平均增长速度;中部地区大部分省份制造业发展质量水平为中等以上,随着对制造业发展质量水平的重视,中部地区省域间差距在逐渐缩小;西部地区绝大多数省份制造业发展质量水平为中等,应进一步提升制造业发展质量水平,缩小与制造业发展质量水平较高的四川、重庆等省份的差距。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依据五大发展理念构建了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熵值法对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纵向和横向比较。具体而言,首先,对2012—2016年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整体评价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水平不断提升,总体发展态势良好;其次,分别对2012—2016年中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各个省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結果显示,新时代背景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表现出明显的省域差异。
基于以上研究,针对新时代背景下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用创新驱动引领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创新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中,制造业不仅要转型还要升级,这就需要进一步提高制造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促进技术转化,实现制造业的协调发展、绿色发展。
2.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实施产业错位发展战略。在新时代背景下,要进一步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制造业内部产业的优化升级,发挥优势产业的带头作用,进一步提高制造业与其他产业协调发展的能力。同时,由于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产业基础,自然资源与发展优势也各不相同,所以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各个地区的比较优势,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扶持力度,从而实现各个地区制造业的协调发展。
3.持续深入推进“走出去”战略。国际化经营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进一步开放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应加强企业生产制造过程中的责任意识,进一步提高产品供给质量,从而增强我国制造业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6BJL069)
[收稿日期]2019-02-01
[作者简介]纪玉俊(1975-),男,山东青岛人,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海洋大学
参考文献
海洋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博士。①熵在信息论中是对不确定因素的一种度量,运用普通熵值法计算权重时往往会出现指标的数据离散程度越大,对其赋予权重越大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指标权重的科学性。①按照通常的区域划分标准,东部地区包括山东、北京、上海、天津、河北、辽宁、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11个省份,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8个省份,西部地区包括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内蒙古12个省份。
穆荣平.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评价[J].科学学研究,2000(3):54-61.
吕铁.比较优势、增长型式与制造业发展战略选择[J].管理世界,2001(4):55-62.
殷醒民.论中国制造业内部结构的升级[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6):8-14.
王建华,赖明勇.中国工业制造业技术创新的相对评价及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1999(2):25-28.
郑若谷.中国制造业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J].当代财经,2010(1):89-95.
唐德才,李廉水,杜凯.基于资源约束的中国制造业发展路径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06(4):51-58.
胡蝶,张向前.海峡西岸经济区先进制造业发展评价分析[J].经济地理,2011(6):961-967.
李晓华.以创新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J].经济研究信息,2018(5):51-53.
卢彤,孙晓雅.基于因子分析的省域制造业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8(13):18-20.
邹华,刘检,陈世海.装备制造业技术结构合理化评价体系研究[J].现代商业,2010(2):179-182.
马晓蕾,马延吉.基于DEA模型的东北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效率评价[J].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2015(5):627-634.
孟凡达.德国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经验与启示[J].中国工业和信息化,2018(7):18-22
唐德才,汤杰新,刘昊.中部6省制造业“新型化”比较与评价[J].工业技术经济,2016(6):111-121.
朱启贵.建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EB/OL].[2018-12-09].文汇报.2017.http://ciug.sjtu.edu.cn/web/show?W=38&p=3&f=2511.
吕薇.探索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8(11):23-24.
张文会,乔宝华.构建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几点思考[J].工业经济论坛,2018(4):27-32.
张文会.三大维度研究我国制造业发展问题[J].工业经济论坛,2018(3):1-6.
黄国庆,王明绪,王国良.效能评估中的改进熵值法赋权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2(28):245-248.
[责任编辑 祁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