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大师、海洋摄影的集大成者,他探险了包括西南太平洋、新西兰、苏格拉以及西北大西洋在内的许多世界水域,她拍摄了包括加勒比海的黄貂鱼、睡梦中的鲨鱼在内的诸多海洋生物,他就是著名的水下天才摄影师——戴维·杜比莱。在他的水下摄影作品中,丰富的大干海洋世界被巧妙地记录下来,每一幅摄影作品都能令观者感受到令人震撼的美。
杜比莱为何会选择水下摄影这一本身就具有难度的摄影形式?可以说与他从小的经历有关。在杜比莱看来,他第一次潜入水下,靠的并非是什么冒险精神,当时,他在美国纽约州的奥古尔湖参加夏令营,辅导员拿这个有哮喘症又不大合群的孩子很没办法,就给了他一副潜水面罩让他去清理一座船坞下的树枝。于是杜比莱小心翼翼地潜入了水下这个神奇朦胧的绿色世界。在水下她看到了藏在芦苇丛中的太阳鱼和梭子鱼,看到了许多海洋中新奇的水草,他在水下待了好几个小时,四处探索,完全忘了清理树枝这回事。就连杜比莱自己都说,“潜水开启了我人生的新旅程”。
12岁时,身为医生兼科学家的父亲为杜比莱买了一台布朗尼鹰眼相机,并与他一起用医用橡胶袋将相机裹好,装在一只旧潜水面罩中——这便是这位著名水下摄影师的第一台水下摄影装备。显然设备的简陋不足以支撑水下摄影拍摄所需要的技术需求,拍摄投稿《国家地理》杂志遭到了拒绝。在这之后,l969年,拥有了更成熟的摄影风格和更先进的水下摄影装备的杜比莱再次来到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并在1971年开始了他的第一个拍摄任务——红海花园鳗。此次拍
摄中,他充分领略了水下摄影所能达到的光辉与壮丽,摄影让他完美地定格和记录下了海洋的生命之色。
如果说水下摄影充满着无数的挑战,可遇而不可求的水下经历以及对瞬间的把握能力绝对是水下摄影成功的关键。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杜比莱曾在水下与上千条梭子鱼相遇,多年的经验促使他迅速做出反应,他立刻上浮,找到潜水船上的博物学家黛娜·海尔斯坦德。杜比莱带着黛娜回到水中,梭子鱼开始呈防御队形,绕着这位博物学家旋转,就是此时,杜比莱拿出相机,将这个妙不可言的瞬间成功地定格在了胶片上。水下摄影的难度之大,就连杜比莱自己都不得不承认,而且,海底没有你可以与之交流的生灵,因为没有共同的语言,所有的生灵会对你敬而远之,就算是捕捉一个小生命的面貌,都是难事一桩。”
除此之外,杜比莱在水下摄影方面的卓越之处还在于,在胶片机时代,摄影师们往往需要拖着十几台装有胶片的相机下潜,原因之一是无法在水下更换镜头。杜比莱尝试解决这个困难,天生的探索与创新能力帮助他发明了对切镜头相机,即一分为二的镜头,可以同时在水面上下捕捉图像,其工作原理是为镜头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设定不同的焦点。当拍摄完成时,由水上水下镜头捕捉的图像会被记录在同一底片上。有人说,杜比莱的灵感也许来自于一种美洲鱼类,它浮在水面生活,分成两半的眼睛也能够同时兼顾天上和水下的捕食者,而杜比莱敏锐、全面的观察能力,可以与这种鱼媲美。
偶然的潜水机会,让杜比莱第一次与神奇的海洋世界相遇,而摄影恰好给了杜比莱与海洋交流的机会和载体,于是一次次水下摄影作品的尝试便成为年轻杜比莱的愛好,但最终成就他水下摄影大师称号的,是《国家地理》,该杂志给了杜比莱无限发挥爱好与才能的平台,也给了杜比莱源源不断的记录一幅幅海洋摄影经典时刻的机会。
天赋与努力缺一不可,杜比莱在水下呈现出的每一张妙不可言的照片都能充分说明这一点。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图片总监大卫·格里芬自1991年起就开始与杜比莱合作,他对杜比莱有如下的评价:“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师们能够捕捉到多层次的故事,以及故事中所蕴含的深邃之义。但谈及‘深度,很少有人能像杜比莱一样,将这两个字理解得如此透彻。自合作以来,我屡屡为杜比莱在色彩和构图方面所展现的慧眼而折服……”如果说激情是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师们不断重回拍摄现场,耐心而顽强地等待更好的光线、更有力的动作出现的必要气质,那么对海洋世界永无止境的好奇心也许就是摄影师杜比莱不断呈现出经典瞬间的源动力。透过杜比莱的镜头,让我们了解到蓝色海洋生命的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