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洋
练江水变清了,这真是一个奇迹!
从《小康》杂志社的报道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三点:一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基层得到了落实;过去一些地方政府过于强调GDP的增长,不惜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今后考核干部的政绩应更强调“绿色GDP”的理念,即从GDP中扣除由于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教育低下、人口数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这个指标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二是中央巡视组的工作富有成效;防止环境污染的根本在于依法治理,而在一个“人情社会"中却很难做到这一点。就像梁漱溟先生评价的:“中国社会既非个人本位,亦非社会本位,而是关系本位”。当然,人情的能量只能在网内传递,这就有了“圈内人”与“圈外人”之分。“圈内”是由熟人构成的利益共同体,这里道德和法律没有容身之地,只有靠中央巡视组这把利剑,才能解决这个难题。三是解决问题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亡羊补牢,犹未晚也”。广东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导多次到汕头调研指导练江综合整治,并作出批示。汕头市各级领导也日夜奋战在治污的第一线上。练江流域综合整治总投资巨大,仅环保设施建设、河涌整治等领域投资就超300亿元。省财政给予了“真金白银”支持,总投资102亿元的730公里配套管网,省政府就支持了80亿元。有力推动了练江流域整治工作。
今后除了要建立“河长制”,严格监管制度之外,在制定工业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时,不能照搬国外的标准。必须要把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与当地的生态环境容量结合起来。比如说练江流域,既使每个污水处理厂排出的废水都能够达标,但是终会因为排出的污染物总量过大,练江中的水量不足等因素,也会造成污染物超出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的后果。
粤港澳大湾区是经济高速增长,人口和工业高度密集的地区,目前处理能力跟不上垃圾增长的速度,“垃圾围城”问题不容忽视,应该适当控制人口数量的过快增长,加快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通过垃圾分类循环利用,实现垃圾的“无害化、资源化和减量化”,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