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林
德云社演员吴鹤臣患脑溢血向社会求捐百万,引发网友“骗捐”“逼捐”的质疑。吴鹤臣妻子回应称因自己不懂平台设置,错将筹款上限设为目标金额。家中两套公租房均无权限转卖,车子也因要送病人不能转卖。吴鹤臣的母亲需要照顾偏瘫父亲,他们平时没有积蓄,自己也为照顾丈夫辞去工作,两人失去经济来源,昌平区相关居委会证明情况属实。德云社回应称,家属将公开花费,公司内部已开始募捐活动,郭德纲将提供帮助。
既有官方证明,也有财产状况说明,不被困难逼到一定程度,谁也不会去求助众筹而把家庭置于毫无隐私和让度尊严的舆论暴晒之下,相信吴鹤臣家属说的都是真的。但公众的这些质疑也很正常,这是一个人求助于网络众筹必经的舆论门槛,必须公开所有相关收入、身份、财产和治疗信息,让自己透明地站到公众前接受审视,再苛刻的质疑也得承受。
针对这次众筹,公众没有一个质疑是不合理的:家庭经济情况是不是到了必须要众筹的时候?一个演员为什么还需要众筹?北京本地人难道没有医保吗?德云社那么大的一个单位,难道提供不了救助?还有,治疗脑溢血这样的病需要上百万元吗?从德云社后来的回应看,患者有北京医保,家属确实对医保政策缺乏了解。从其将筹款上限100万设为目标金额看,对网络众筹也不了解。
即使家庭确实困难,但“德云社演员患病向社会求捐百万”的新闻确实让人感觉别扭,没有穷尽其他从情理来看很容易想到的努力,就诉诸于网络众筹,不太合理,也是对公共资源的浪费。非必要的情况下去动用“众筹”这种公共爱心资源和最后保障线,既是浪费也是透支。虽然网众的力量很强大,聚沙成塔,但众筹不是一种可以无限支取的资源,过度透支会耗散公众的爱心,破坏社会信任,挤占有限资源,在道德风险下让真正需要的人得不到救助。
虽然网络众筹在中国还不成熟,但基本共识还是有的,那就是,非必要不众筹,不处于明显而即刻的危急情境,不是穷尽了其他可能的努力,不要动用这一公共资源。谈到中国人亲疏远近的人际关系时,费孝通先生的差序格局很形象,就像石子扔到水里形成的波纹一样,由近及远不断衰减,一圈一圈,按与自己的距离来划分远近。一个人遇到了困难,从情理来看,求助也应遵守这种差序格局形成的次序。
首先应该是自己,是自己的家庭,家庭既是一个亲缘组织,也是一个经济组织,对身处其中的家人形成基本保障。这种家庭保障包括平时购买的商业保险,在关键的时候由企业分担风险提供保障。第二是政府和社会保障,随着社会保障政策的完善,一般地方都会有医保社保,大病医疗保险,大城市这种保障更加完善。第三是亲戚朋友社交圈,有血缘关系的人,来往较多的朋友,人情来往,遇到困难时互相帮助。第四是单位,虽然当下单位已经越来越市场化,人对单位的依附和人际关系不如以前那么紧密,但工作所形成的关系,也有一种互助的保障和温情。这种情況下,郭德纲和德云社不伸出援手,确实说不过去。
依差序格局亲疏远近穷尽这些努力,还无法解燃眉之急生命之急,最后的保障就是众筹,在网络平台向无数陌生人伸出援手。当然,众筹的扩散也是差序格局的波纹扩散,先在朋友圈传播,然后扩展到朋友的朋友,朋友的朋友的朋友,最后多是关系很远的陌生人,用朋友和社交圈作信誉担保向无数陌生人求捐。陌生人凭什么要帮你?这种关系是很脆弱的,资源是很有限的,条件是很苛刻的,所以这只能是最后的选择。
网络众筹为救济提供了一种新途径,很方便,一呼百应,轻松百万,帮了很多人,但这种“方便”不能滥用,公众爱心不能透支,朋友圈资源的扩展不能过度开发。非必要的情况下动辄诉诸于众筹,违背求助次序,只会让这种脆弱的爱心资源不断枯竭。在德云社同事和郭德纲的帮助下,加上医保,相信吴鹤臣及其家庭会很快渡过难关。众筹这种稀缺的资源,就让给更需要的人吧!泛滥地透支,只会让“众筹”这一公共资源陷入公地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