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洁
【摘要】基于作者于自贡扎染厂实地调查及查阅资料,本文将介绍自贡扎染历史发展过程、近代工人做出的改良创新努力及扎染当前面临发展困境。自贡扎染发展历程悠长,历朝历代出现了不同发展特点。近代通过扎染厂工人的不断创新焕发出新的光彩。但由于染布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自贡扎染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关键词】历史发展过程;现代创新;面临困境
一、自贡扎染的发展历程
(一)封建社会时期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开始饲养蚕丝,丝绸和丝织的国家,染色和编织刺绣的历史悠久。自贡扎染无论是在技术进步还是推广经营方面,皆取得了不俗成就。
早在秦汉时期,染色技术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当时就有蜡缬草、夹缬草、缬草等先进的染色工艺。扎染据考起源于黄河流域,早在东晋时期,扎染这种工艺就较为成熟了。当时绞缬绸已有许多,且花样很多如简单的小簇花样:缬海棠、蝴蝶腊梅等,也出现了整幅花样:鱼子缬、玛瑙缬、鹿胎缬等。扎染技术在南北朝时期的服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搜神后记中提到的“紫缬襦”就是扎染技术中“鹿胎缬”的应用成果。
到了唐代,扎染技术发展到了鼎盛时期,这一工艺不仅流行于民间,蜀缬更是成为宫廷贡品。唐诗“青碧缬衣裙,素手染繁花”就是唐代妇女应用扎染技艺的真实写照。
扎染,顾名思义,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在《资治通鉴》中,对扎染工艺及其形成做了详细描述:“撮彩以线结之,而后染色,既染,则解其结,凡结处皆原色,余则人染矣,其色斑斓。”扎工双手对纺织物施以巧力,或折叠,或缠绕,各种传统定制的工艺和图形均在艺人的手指间产生。自贡扎染制作的基本手法归纳为撮、串、叠、塔等多种技巧,各法都具有充分的表现力,而且均要用线,所以又有“线防染”的叫法,它有别于蜡染、夹染、浆染。在染色过程中,由于施力的弹性程度和结扎处与未结扎处的位置不同,染料溶液的渗透程度也不同。
(二)近现代社会时期
改革开放前,自贡扎染零散分布,多在民间流行。最初的生产阶段扎染制品零散生产规模小,经济效益不好,扎染发展几乎陷入绝境。
1986年市政府为发展扎染加强了管理,配备了新的领导班子,随着改革深入,自贡扎染开始了集约化批量生产。一批自贡扎染人重振旗鼓为复兴传统文化艰苦奋斗,创新理念。新班子的理念是结合市场需求让扎集回归民间,让自贡扎染进入千家万户,立志走上“实用化”道路。在品种上勇于探索、锐意进取。在面料上将棉麻丝缎等新材质开发运用,题材图案采用传统与现代设计多元化,染色涉及多色调和多色彩调配,形成了以针代笔色彩斑斓、扎痕耐久、晕色朦胧的独特风格而有别于异地扎染。
二、自贡扎染厂的创新
一是扎染式样的创新。邀请来自各高校和北京的服装设计专家,设计新颖的时尚图案;邀请省级工艺美术专家到工厂举办四川省扎染工艺实用研讨会。相应的研究已经形成了几何图案、手绘图案以及人物、动物、花卉和书法的新模式。其中,体现自贡盐文化的“卷轴画盐田古韵”获2012年四川工艺美术金奖。
二是扎染技术的创新。自贡扎染博采众长,由于日本扎染工艺精湛,1993年由徐仁杰率自贡扎染代表团远赴日本名古屋进行扎染技艺交流,进一步创新研发出了扎、捆、撮、叠、缚、夹等数10种技法,适应了复杂图案的技术需要。
三是织物组织结构的创新。为适应市场需求,先后开发了棉、麻、丝、缎、天鹅绒、皮革、化纤等10多种面料,生产了200多个品种的扎染花布、服装、饰品,抢占了市场份额。
四是色彩的创新。传统的扎染使用板蓝根和兰蔻作为主要染料。颜色主要是蓝色和白色,以满足市场需求,提出了一种“多色扎染法”,染出了三组色、四套色甚至达到五套色、七套色,极大地丰富了色彩的表现力,拓宽了图案题材。
五是市场营销的创新。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对自贡扎染进行宣传,上至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甚至电影制片厂,下至自贡电视台、自贡日,广告、新闻并举,新闻稿件最高年达到300条。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拍摄过《自贡扎染》。
三、自貢扎染面临困境及前景
(一)面临问题
第一,自贡扎染又面临由于污染生产规模不得不压缩的问题。我们走访的自贡市扎染两家工作室仅在店里营销,电商销售渠遭并没有足够宽,更是无所涉及跨境电商。
第二,自贡扎染产业缺乏现代人才的继承和发展,也缺乏政府政策的支持,自贡政府为打造旅游城市大力发展生态。要求扎染厂更新污水处理设备,但由于资金不足这就造成了自贡扎染生产规模进一步被压缩的现状。
(二)扎染前景
自贡扎染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信息资源,对我国传统文化传承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自贡扎染在四川各地有着不错的市场,但是和大理扎染和白族扎染等相比无论是国际国内影响力还是市场占有率,都处于落后水平。从人才和政策两个方面来看,我们项目的主要目的是在对自贡扎染的保护与传承基础上,引起当地政府重视并获得资金上的支持。加强非遗与时代、科技的联系,让自贡扎染更好地走上互联网的时代、走进大众的生活,更好地实现自贡扎染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