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勇 张焕 李柏东
【摘 要】 目的:比较左胸入路与右胸入路应用于胸下段食管癌手术的效果。方法:于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抽取54例胸下段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双盲法分组,纳入实验组的27例患者治疗过程中选择左胸入路,纳入对照组的27例患者治疗过程中选择右胸入路。结果:对比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改善,P<0.05;2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胸下段食管癌手术患者选择左胸入路,手术效果较为理想。
【关键词】 左胸入路;右胸入路;胸下段食管癌;手术效果
【中图分类号】R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0019(2019)14-225-02
临床常用胸下段食管癌手术,效果理想,但是,手术创伤较大,可对患者心肺功能及消化系统造成严重干扰,因此,手术入路应科学合理[1],目的是促进患者术后机体快速康复。本文对54例左胸入路与右胸入路应用于胸下段食管癌手术的效果进行了如下研究及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从我院临床诊治的胸下段食管癌手术患者中随机选取54例,知情同意,选自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利用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成2组,实验组患者27例,男女比20:7,年龄44岁至71岁,中位年龄55.2岁,腺癌、鳞癌分别是2例、25例;对照组患者27例,男女比19:8,年龄45岁至72岁,中位年龄55.3岁,腺癌、鳞癌分别是1例、26例。统计学分析2组患者一般资料,可对比(P>0.05)。
1.2 方法
纳入对照组的27例患者治疗过程中选择右胸入路:切口位置是患者上腹部正中,游离胃,对患者腹腔淋巴结进行清扫,切口位置是右胸第5肋间,游离食管,清扫纵膈淋巴结,给予患者实施食管胃胸内吻合术。
纳入实验组的27例患者治疗过程中选择左胸入路:切口位置是患者左后外侧第6肋间,对患者食管情况及胸腔情况进行探查,确定患者不存在手术禁忌症,对患者下肺韧带实施离断处理,将食管游离并清扫患者中下段淋巴结、后纵膈及隆突下淋巴结。沿着患者左主气管向上清扫气管前淋巴结及左喉返神经周围淋巴结,将患者上纵隔胸膜切开后,对患者上纵隔淋巴结进行清扫。切开膈肌并对患者胃进行游离,对患者胃周近端淋巴结及腹腔动脉淋巴结进行清扫。将未上提至患者胸腔并切除中下段食管以制成管胃。食管吻合术位置是主动脉弓上或者弓下,弓上吻合过程中低位结扎胸导管,弓下吻合过程中,根据患者实际来决定是否对胸导管进行结扎。
术后,2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支持治疗及抗感染治疗,预防感染[2]。
1.3 统计学计算
本组探究中,t检验、X2检验过程中使用SPSS19.0软件,用于计量资料、计数资料计算,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对比对照组患者,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切口感染、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均显著改善,P<0.05。对比2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差异不明显,P>0.05。
3 讨论
胸下段食管癌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早期可能出现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及腹腔淋巴结转移,因此,应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
以往临床观察认为,胸上段食管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主要是纵隔喉返神经邻近淋巴结转移及颈部淋巴结转移,因此选择右胸入路,但是,创口较大,术后容易合并并发症,手术时间较长,基于此,临床上提出了左胸入路,单一小切口可促使患者创伤有效减轻,可有效下降患者术后并发症,可促使患者预后显著改善,术中不需要变换体位,暴露胸中下段食管較为理想[3],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短,安全性较高,可有效减少患者因为长时间暴露而出现的疼痛,有利于手术操作。
本组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改善。
综上,胸下段食管癌手术患者选择左胸入路的手术效果较为理想,明显优于右胸入路,值得临床推荐,可显著改善患者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探讨中,临床应对左胸入路不足之处进行进一步探讨,避免损伤患者膈神经及呼吸功能,保证吻合效果良好,临床治疗胸下段食管癌患者时,采取个体化选择,确保患者手术效果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 钟钏, 胡杰伟, 周海宁, et al. 右胸和左胸入路食管癌切除术治疗老年胸中下段食管鳞癌的疗效比较[J].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8, 27(7).
[2] 蔡恒. 经右胸入路食管癌根治术治疗食管中下段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 实用癌症杂志, 2017(11):81-83.
[3] 万富芳. 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胸中段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比较[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