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丹丹
【摘 要】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室护理安全风险及应急对策并进行分析。方法:使用数字表法将本院血液透析室2018年1月~2018年12月接治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案,研究组在常规方法基础上加强护理安全风险管理,组间对比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护理安全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增强治疗效果,改善预后,该模式在临床中应加大推广力度。
【关键词】 血液透析室;护理;安全风险;应急对策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0019(2019)14-174-01
血液透析在临床中属于广泛应用的一种血液净化方式,是通过肾脏替代治疗方法来维持患者生命,其治疗效果较为理想,该方法属于较为特殊的一种治疗方式,具有极强专业性,但是存在一定治疗风险,这就导致存在相关的不安全因素,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对治疗效果存在影响[1]。本次研究对本院血液透析室护理安全风险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应急对策,旨在为日后血液透析工作提供有利参考依据,现将探析过程做出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使用数字表法将本院血液透析室2018年1月-2018年12月接治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纳入标准: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知晓此次研究内容并自愿参加。排除标准:精神疾病、智力障碍、无法正常沟通、其他器官严重性器质病变、依从性较差及不配合者。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0-79岁,年龄均值(53.0±1.5)岁,病程时间2-7年,病程时间均值(3.5±1.0)年,其中7例糖尿病,9例慢性肾炎,8例高血压及其他6例;研究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30-80岁,年龄均值(53.6±1.4)岁,病程时间2-8年,病程时间均值(4.1±0.9)年,其中8例糖尿病,10例慢性肾炎,9例高血压及3例其他。组间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按时测量体温(T,temperature)、脉搏(P,pulse)、呼吸(R,respiration)血压(BP,blood pressure)详细做好记录以备随时查看;叮嘱其遵医嘱接受治疗;透析時查看穿刺部位是否发生渗血、漏血情况;遵医嘱用药等[2]。
1.2.2 研究组在常规方法基础上加强护理安全风险管理,详情如下:
1.2.2.1 建立护理安全风险管理标准流程,不断完善管理工作细节及医护人员岗位职责。
1.2.2.2 科室指定专人负责血液透析管路及相关透析所用物品,透析干预时,严格落实并执行相关隔离及消毒制度,保证无菌情况下进行操作,避免感染。
1.2.2.3 血液制品及标本要妥善正确储存,输血操作及配血操作时严格落实执行好三查八对制度,避免因为查找漏洞而引发护理风险。
1.2.2.4 透析期间,医护人员要在患者身旁陪护,认真耐心倾听患者主诉,并注意其生命体征情况,如发现意外立即上报责任医生并从旁协助进行相应处理。
1.2.2.5 详细记录好患者透析前后体重,以便精确计算出患者干体重,以此来判断患者是否有超滤脱水情况发生。
1.2.2.6 血液透析设备要定期进行专项保养及维护,如透析器有渗血、破膜情况发生,要及时进行修缮[3]。
1.3 观察指标
组间对比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不良事件主要包括护理不规范、护理投诉及护理意外事件三方面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组间对比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研究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 讨论
当前随着国内医疗科学技术的高速持续发展,护理服务工作的以人为本理念也在不断深入人心。血液透析作为广泛应用的一种血液净化方法,可以有效维持患者生命。血液透析过程中,受到相关因素所影响,存在一定不安全性。而存在的不安全性对患者治疗效果则会造成一定影响,也极易导致各类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4]。
此次通过对过往案例分析,发现以下几方面内容是引发护理安全风险的主要因素:(1)医护人员专业技术方面。护理专业技术不过硬,工作责任心不强、护理时未按相关要求标准进行、护理服务态度差、不能同患者有效沟通及缺乏应急处理能力。(2)护理设备及物品方面。护理用品数量不足或质量差,如未单独为传染患者单独配用专用血液透析仪器,透析仪器发生故障未能及时修缮等。(3)护理环境。消毒隔离制度未严格落实及执行,导致出现院内交叉感染。(4)患者心理方面。部分患者护理要求较高,而对疾病缺乏相关正确认识,无法长时间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治疗花费过高,对治疗效果及方法产生怀疑,继而情绪上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引发护患纠纷。(5)医护人员情绪。医护人员无法正确调整情绪,长时间处于焦虑不安及烦躁情况中,护理事故发生率则会明显提高。
此次研究根据上述安全风险问题,有针对性在常规方法基础上联合加强护理安全风险管理,研究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证实,针对安全风险因素所制定的应急对策,主要是从提升患者护理服务工作质量方面入手,规范医护人员护理操作行为,严格落实相关操作制度及要求,将护理不当及不规范而引起的护理不良事件有效避免。通过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医护人员养成正确的护理工作态度及意识,不断完善自身专业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技能,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爱护,改善其精神状态,提高治护依从性,使其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的开展。
综上所述,血液透析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加强护理安全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增强治疗效果,改善预后,该模式在临床中应加大推广力度。
参考文献
[1] 卢运娟.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安全管理因素及护理措施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5):13-15
[2] 孙立复.血液透析护理不安全因素和防范措施的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18):3614-3615.
[3] 赵杰,孙立巍,左今理.护理风险管理在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安全中的应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2(14):29-29.
[4] 林婷婷.血液透析室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的作用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7):187-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