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景涵
文言文是先贤们经过历史的检验留下来的智慧结晶,选进教材的更是具有宝贵的精神财富、流传百世的杰作。伴随教育改革的发展,初中语文在教学过程中越来越注重文言文拓展阅读,新的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能够背诵初中阶段的优秀文言文60篇,可通过字典及注释工具书对浅易文言文进行阅读并理解主要内容。
文言文一般为古诗文,由曲、词、诗及散文组成,作为一种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师应重视培育学生的文言文素养以提高其语文修养。而实际文言文教学过程中,由于晦涩难懂的语言形式,易使学生对文言文阅读丧失兴趣,甚至产生厌恶的情绪。本文以初中人教版文言文拓展阅读为例,就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抵触情绪,培养其学习兴趣方面进行研究。
一、阅读材料选择遵循由简到难的原则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要想提高文言文拓展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应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鉴于文言文枯燥乏味、晦涩难懂的语言特性,对于刚接触文言文的学生来说进行拓展阅读确实具有一定难度,所以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应遵循由简到难的原则。
初始阶段选择生动有趣、通俗易懂的故事。生动有趣、通俗易懂的故事更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针对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选取一些广为人知的名人轶事、讽刺性的寓言故事或具有神话色彩的传说,使学生体会到其中的趣味。例如《桃花源记》这篇故事,浅显易懂,且意境优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寥寥几句,细致地描绘出了桃花源这片乐土的生产生活情况,引人入胜,其中难点字词也不多,只要理解“俨”“阡陌”“垂髫”这些字词,学生便可融会贯通。
中间阶段选择稍带议论、中等难度的篇章。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对于文言文阅读有了一定的基础,在选择其拓展阅读材料时,可以尝试一些带有议论、叙述性的材料,深入学习。这时要树立学生对于较难文言文学习的信心,注意连接贯通新旧知识。如蒲松龄的《狼》,一共有三则,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学习以后,在狼与屠夫的争斗中对于其贪婪狡诈的形象有了基本认识,随后对另外两则《狼》进行拓展阅读,体会两者之间的异同之处。在一定的基础上,对不同文学体裁的文言文进行选择性地穿插阅读,以达到通过字典及注释工具书使学生对浅易文言文进行阅读并理解其主要内容的目的。
最后阶段选择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具有历史典故的文章。在初中的最后阶段,历史、政治等文史知识的教学更加深入,学生对于文言文的接受力、理解力全面加强,因此这一阶段的拓展阅读材料可选择一些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穿插历史典故的作品。比如,节选自《左传》的《烛之武退秦师》,节选自《战国策》的《荆轲刺秦王》,节选自《史记》的《鸿门宴》等。这些有着特定历史背景的文章阅读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但通过拓展可以使学生在学到语文知识的同时增加历史素养,获得情感的熏陶。
二、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在对阅读材料进行讲解之前应先预习,将具体任务分配给学生,而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易导致预习效果不同,在上課之前留出几分钟的讨论时间,小组内成员各抒己见,碰撞出不同的思想火花,可以对文章深入地思考,看出自己与其他人的差异在哪里,在老师讲解时更好的理解,实现共赢。
如在《出师表》一文的学习中,对于“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这句话,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理解,尤其对于成绩较差的同学来说,“卑鄙”一词的现代释义是品质低劣下流,而在文中则表示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不同的意思则会导致对句子的不同理解。“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这句话的翻译是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们益州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形势万分危急、决定存亡的关头。道出了诸葛亮对先帝的缅怀,对如今三分天下战况的无奈以及害怕愧对先帝的忧虑的心情。如果不是语言功底过硬,可能不会准确地翻译出来,不能抓住诸葛亮说这句话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而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和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分享自己的观点,经过讨论达成共识,这对我们了解古人、学习文言文进行拓展阅读有极大的帮助。
综上所述,文言文拓展阅读教学在我国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先贤精神的重要载体。教师要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对文言文拓展阅读的兴趣,提高其教学有效性,不但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要遵循由简到难的原则,还要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最终使学生达到爱学、好学、高效的学习目的。
作者单位: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教师进修学校(46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