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雯,孙 红
(安徽大学商学院物流与供应链研究中心,安徽 合肥 230601)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再次强调了城镇化建设在扩大内需、提供产业动能等方面的突出作用。据中国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52%,城镇化发展速度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此外,以京津冀、长三角等城市群为主体的城镇化整体结构也在持续改善,城市各项功能日益完善、宜居性也得到了大幅提升。然而,新型城镇化规模日益扩大的同时也面临来自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问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并未得到有效的满足。农村进入城镇人口的生活质量未得到充分保障,部分城镇新居民受政策门槛的限制而无法享受应有的住房、医疗等服务,人民生活质量有待提高。“城市病”广泛存在于各城市之间,大城市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堵、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发展不一致①参见贺建风、吴慧《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了吗》,《当代经济科学》,2016年第5期,第59-68页。等问题时刻困扰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新型城镇化质量的提升事关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小康社会的全面实现,为此,改变城镇化发展模式、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成为目前我国现代化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一方面,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通常伴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缓和了农村人口过剩的问题,促进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②参见穆怀中、吴鹏《城镇化、产业结构优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经济学家》,2016年第5期,第37-44页。与此同时,城市资本的积累、人口知识水平的提升以及技术的革新均为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契机,在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同时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③参见宋丽敏《城镇化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吗?——基于1998—2014年30省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经济问题探索》,2017年第8期,第75-78页。另一方面,“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又会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升”[1],产业结构的调整通常伴随着第一产业比重的降低以及第二、三产业占比的增加,“吸引资本、技术、土地等资源大量集聚于第三产业”[2],新型城镇化质量也由此得到有效提升。此外,商品流通是城镇产生与发展的必然条件,而城镇的快速发展也为商品流通提供了所需的软硬件基础设施,促使商品流通由简单向复杂、由低水平向高水平的发展①参见晏维龙、韩耀、杨益民《城市化与商品流通的关系研究:理论与实证》,《经济研究》,2004年第2期,第75-83页。。拥有强大生命力的物流业的崛起同样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具有降低运作成本、提高作业效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功能②参见高秀丽、孟飞荣《物流业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实证分析——基于空间面板杜宾模型》,《热带地理》,2013年第6期,第703-710页。。为此,研究新型城镇化、物流业以及产业结构三者之间的交互关系,对于转变城镇化发展模式、加快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1.产业结构对新型城镇化
从研究结论来看,学者们的研究普遍认为产业结构优化能够通过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资金、技术、人力等支持来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会促使新能源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产业的兴起,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大量进入城镇的人口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缓解人口城镇化的压力。同时,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能够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更多资金支持,政府税收的增加同样能够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城镇化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间的关系存在着阶段性,当新型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直至超越工业化水平后,服务业将代替工业成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新的推动力。③See Michaels Guy,Ranch Ferdinand,Redding Stephen James.Urbanization and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8,Vol.127,Iss.2,pp.535-586.亦有部分学者认为城镇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是消极的,城镇化中的分工模式使部分国家将过多资源投放于粗放型工业中,而粗放型工业的过度发展会带来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产业结构虽有改变,但并未得到优化。④See Farhana Khandaker,Rahman Syed Ajijur,Rahman Mahfuzur.Factors of Migration in Urban Bangladesh:An Empirical Study of Poor Migrants in Rahshahi City.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12,Vol.9,Iss.1,pp.105-117.
从研究角度来看,学者们主要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这两个角度研究产业结构优化水平,部分学者认为产业结构这两方面内容均对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产业结构合理化以及产业结构高级化在全国东部、中部及西部的作用不尽相同。东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主要得益于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的提升;而中西部新型城镇化的进步则源于产业结构合理化及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协同推进。⑤参见吴穹、仲伟周、张跃胜《产业结构调整与中国新型城镇化》,《城市发展研究》,2018年第1期,第37-47。另有学者研究表明产业结构高级化对新型城镇化有正向带动作用,而产业结构合理化对新型城镇化的作用则正好相反,尤其对社会城镇化有着显著的负向作用⑥参见魏敏、胡振华《城镇化演进与产业结构演变协调发展研究述评》,《经济问题探索》,2017年第8期,第178-184页。。
2.新型城镇化对产业结构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促使资金、劳动力等要素向城镇集聚,为产业结构优化提供健全的配套服务设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必然会提高居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对服务质量的高追求促使商贸流通业、养老服务业等服务型产业的产生与发展,消费需求结构的优化促使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演化。⑦参见王晓玲、董绍增、张亮等《黑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型城镇化良性互动发展研究》,《宏观经济管理》,2017年第1期,第202-203页。部分学者研究表明,新型城镇化对农村第一、二产业的影响呈倒U型,而对第三产业的影响呈U型。新型城镇化对农村产业结构的影响存在阶段性,初始阶段新型城镇化发展促使农业生产技术革新、生产模式改善,第一、二产业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开发,第一、二产业在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持续上升。随着第一产业日渐规模化、集约化,其生产总量的增加不再使其在产业结构中的占比有所增加,第二产业成为产业结构中的引领者。随着城镇化发展模式的日益完善,服务型产业逐渐成为农村经济的主流产业,第三产业占比呈持续上升的发展态势。⑧参见杨钧、罗能生《新型城镇化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研究》,《中国软科学》,2017年第11期,第165-172页。亦有研究表明产业结构跨期演变升级对新型城镇化水平的作用存在地区差异。产业结构跨期演变升级会促使东部和西部地区产业不断向第三产业演化,产业附加价值与日俱增,人力、资金等资源向城镇的集聚也为城镇经济、社会、人口等多方面综合发展创造条件,但是中部地区对第二产业的过度依赖性使其新型城镇化发展受到一定阻碍。①参见郑蕊、杨光磊《产业结构跨期演变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研究》,《工业技术经济》,2017年第6期,第119-127页。
1.物流业对新型城镇化
现代物流业作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会对新型城镇化产生影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流业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支撑作用将愈发显著,但目前我国物流业对新型城镇化的推动力仍存在不足之处。②参见梁雯、孙红、刘宏伟《中国新型城镇化与物流协同发展问题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8年第8期,第69-80页。物流业通过带动自然资源、人力、财力的集聚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从而成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助推剂。③参见陆欢、戢晓峰、陈方《城镇化与物流业发展的时空耦合研究——以中国大陆31 个省市区为例》,《资源开发与市场》,2018年第6期,第807-812页。物流业人均固定资产投资能够带来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升,但这一推动力并非十分显著,且存在一定地区差异。物流业人均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对发达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推动力更大,因为发达地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物流需求大,易形成经济的规模效应。④参见丁斌、段艳影《我国物流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关系研究》,《统计与决策》,2017年第6期,第56-59页。
2.新型城镇化对物流业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发现,鲜有学者对新型城镇化与物流业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该方面研究内容仍有待完善。部分学者的研究成果认为新型城镇化会引发产业、资源的集聚从而对物流业发展产生正向作用⑤See Singelman, Joachim.The Sector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Labor Force in Seve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1920-1970.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78,Vol.83,Iss.5,pp.1224-1234.,新型城镇化能够通过改变人口、地域空间、产业、社会文明及地域功能结构来重塑社会空间结构,而社会空间结构正是引致农产品物流产生变化的根本原因⑥参见王俣含、邬文兵、张明玉《新型城镇化对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作用机理——基于序参量识别视角》,《贵州社会科学》,2018年第7期,第143-150页。。但这种影响并非均衡而完善的,城市化与物流业发展的协调度存在阶段性,且不同时间段波动较大。⑦参见弓宪文《城市化与物流业协调发展模型及实证研究——以重庆为例》,《工业工程与管理》,2015年第2期,第152-160页。
1.物流业对产业结构
物流业能够降低商品流通成本,减少企业之间的沟通障碍,有效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与此同时,第一、二产业运作效率的提高也使整个产业结构内外得到调整。⑧参见沈江、张婷《物流业发展对中部地区产业结构状况的影响分析》,《统计与决策》,2012年第5期,第147-150页。在将技术进步作为中间因素进行研究时发现物流产业专业化对我国中部地区产业结构高度化的直接效应最为明显,物流产业专业化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边际效用会随着技术进步而增加。⑨参见艾麦提江·阿布都哈力克、白洋、卓乘风等《物流产业专业化对产业结构的空间溢出效应——基于技术进步的调节作用》,《工业技术经济》,2018年第3期,第70-78页。物流产业集聚能够通过其专业效应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⑩参见徐秋艳、房胜飞《物流产业集聚的经济溢出效应及空间异质性研究——基于省际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工业技术经济》,2018年第2期,第58-65页。,而物流业的发展在促进本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以及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同时对相邻省市产业结构的优化亦有正向带动作用⑪参见高秀丽、孟飞荣《物流业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实证分析——基于空间面板杜宾模型》,《热带地理》,2013年第6期,第703-710页。。
2.产业结构对物流业
全国物流发展、物流能源消耗以及产业结构之间呈长期均衡发展关系。⑫参见武富庆、韩凤晶、黄永涛《物流发展、物流能源消耗与产业结构:基于VAR 模型实证研究》,《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第123-128页。随着绿色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学者们展开了对于低碳物流与产业结构的研究。研究表明,产业结构的优化能够促进低碳物流运作效率的提升,且这种影响在经过不平稳期后越发明显,其中,第三产业对低碳物流作用最为显著,第一产业对低碳物流的影响甚微。①参见柳键、涂建《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对低碳物流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超效率DEA低碳物流效率评价模型的实证分析》,《价格理论与实践》,2017年第12期,第130-133页。
已有文献对于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新型城镇化与物流业以及物流业与产业结构关系的阐述已经较为清晰,但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第一,以往学者多是选取国家、省际作为研究对象,更有从市域等微观层面进行研究,少有以城市群、经济带为研究对象分析新型城镇化、产业结构及物流业的关系。第二,已有文献多是研究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少有将研究内容拓宽到具体的行业之中以细化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研究。第三,学者的研究多是集中在单向视角之中,仅研究某系统对另一系统的作用,未能形成系统之间的交互研究。而本文的创新之处则在于:第一,城市群是未来城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鉴于此,文章选取长江经济带作为研究对象。长江经济带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成为中东西三大区域的重要联结纽带,研究其新型城镇化、物流业以及产业结构的动态关系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示范效应。第二,文章在研究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关系时增加了物流业这一研究指标,拓宽了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研究范围。第三,文章在用熵值法衡量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深入分析新型城镇化、物流业以及产业结构之间的动态交互关系。
时间序列分析中的VAR模型能够估计不同变量之间的动态发展关系,但是VAR 模型对数据的时间跨度要求较高且无法处理截面数据异质性、多重共线性及内生性等问题,学者将VAR 模型扩展得到PVAR 模型以弥补VAR 模型的不足之处。文章使用LOVE②See Love Inessa,Zicchino Lea.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dynamic investment behavior:Evidence from panel VAR.Quarterly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2006,Vol.46,Iss.4,pp.190-210.研究提出的PVAR模型研究新型城镇化、物流业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动态关系,模型设定如下,通过设定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来实证分析。
该模型中i代表不同省市,t代表不同年份,j代表滞后阶数,α0代表截距,βi代表个体固定效应,γt代表个体时间效应,εi,t代表模型的随机干扰项。其中,Yi,t是由三个内生变量组成的列变量,分别为新型城镇化(urbanit)、物流业(logisit)以及产业结构(stit)。urbanit代表省市i在t年的新型城镇化水平,logisit代表省市i在t年的物流业发展水平,stit则代表省市i在t年的产业结构状况。
1.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涉及人口、经济、环境、社会等多方面内容,过去仅以人口城镇化或土地城镇化为主要衡量指标的单一指标法无法对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进行客观合理的测量。鉴于此,文章在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人口、经济、空间、社会、环境这五个方面出发构建复合型评价指标体系③参见梁雯、孙红、刘宏伟《中国新型城镇化与物流协同发展问题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8年第8期,第69-80页。,结果如表1所示。
2.物流业
文章选取物流业增加值来衡量物流业发展水平,由于我国物流业属于新兴行业且数据获取存在一定难度,文章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业的增加值来代替物流业增加值。④参见弓宪文《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协调演化及发展趋势》,《工业工程与管理》,2017年第2期,第140-146页。
3.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的持续改善是目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穆怀中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这两个方面选取指标来衡量产业结构发展水平,采用第二产业产值与第三产业产值的比例来衡量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选用轻工业产值与重工业产值来衡量产业结构高度化程度。①参见穆怀中、吴鹏《城镇化、产业结构优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经济学家》,2016年第5期,第37-44页。吴穹等采用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与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的比值来衡量产业结构从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的发展。②参见吴穹、仲伟周、张跃胜《产业结构调整与中国新型城镇化》,《城市发展研究》,2018年第1期,第37-47页。武富庆等选取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全国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来研究产业结构发展水平。鉴于此,文章选用第二、三产业增加值之比作为产业结构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③参见武富庆、韩凤晶、黄永涛《物流发展、物流能源消耗与产业结构:基于VAR 模型实证研究》,《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第123-126页。。
为保证研究结论的真实性与实用性,文章选取2007—2016年长江经济带11 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文章新型城镇化、物流业以及产业结构的数据均来自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长江经济带11 省市历年的《统计年鉴》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极少数缺失数据采用均值插补。
表1 新型城镇化衡量评价指标
文章选用熵值法来测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并在此基础上测算出不同省市不同年份新型城镇化、物流业以及产业结构的发展水平,为三者之间的动态分析奠定基础。④参见梁雯、孙红、刘宏伟《中国新型城镇化与物流协同发展问题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8年第8期,第69-80页。
当数据为正向指标时:
当数据为负向指标时:
其中Yij是第j个指标标准化后的数值,yij是第j 个指标的原始数据,max(yij) 是yij中的最大值,min(yij)是yij中的最小值,j=1………m。
本文采用熵值法来测量指标权重以避免可能带来的主观性问题。具体计算步骤如下①参见梁雯、孙红、刘宏伟《中国新型城镇化与物流协同发展问题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8年8期,第69-80页。:
第一,计算第j项指标占比
第二,计算第j项指标熵值
第三,计算第j项指标冗余度
第四,计算第j项指标权重
在按照上述步骤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计算出各层评价指标的权重,结果见表1。
将该指标的权重与该指标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相乘,再通过该城市不同指标的加权求和得出城市i的综合得分,公式如下所示:
根据上述步骤,得到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7-2016年新型城镇化综合得分,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数
在估计PVAR 模型之前需要对各变量的平稳性进行检验以避免因虚假回归造成研究结论的不可靠性,进一步增加所构建模型的有效性与客观性。为此,文章分别选取LLC检验、Fisher-ADF检验和Fisher-PP检验这三种方法检验数据的平稳性以期提高面板单位根检验结果的说服力,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面板单位根检验
从表3可见,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检验结果均表明无法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即数据是不平稳的;而物流业的检验结果均不接受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即数据是平稳的。在此基础上对三个变量的一阶差分数据durban、dlogis、dst 进行检验,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差分后的数据均不接受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满足数据平稳性的要求。可见,durban、dlogis、dst 是平稳序列,可以进一步进行PVAR 模型分析。为后文进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广义矩估计、脉冲响应分析以及方差分析奠定了数据基础。
文章运用 STATA13.0 构建 AIC、BIC 和 HQIC统计量来综合评定PVAR 模型的最优滞后期,结果如表4所示,可以发现PVAR模型的最佳滞后阶数为1阶。
表4 PVAR模型滞后期的选择
在确定最佳滞后阶数后对PVAR 模型进行GMM 估计。运用STATA13.0 软件分析新型城镇化、物流业以及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见表5。
表5 PVAR模型估计
由表5可知,当以新型城镇化为依赖变量时,滞后一期的新型城镇化在10%的水平下显著对其自身产生-0.294 的影响值,随后,新型城镇化对自身的影响从滞后二期的-0.009 变化至滞后一期的-0.294,说明过去城镇化进程中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对目前新型城镇化发展仍存在负面影响,新型城镇化仍未实现其自身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滞后一期的物流业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为-0.144,滞后二期的物流业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为-0.114,说明目前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物流推动力不足的问题,这可能是由于物流业的发展占据了部分新型城镇化发展所需的人力、土地等资源,抑制了新型城镇化质量的提高。滞后一期的产业结构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为0.024,且产业结构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由滞后二期的0.018 上升至滞后一期的0.024,说明产业结构的变化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作用是积极的,这是由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产业结构的变化会带来城镇化发展模式的改善。
当以物流业为依赖变量时,滞后一期的新型城镇化对物流业的影响是0.08,新型城镇化对物流业的影响由滞后二期的-0.084 上升为滞后一期的0.08,经历了由负转正的过程,虽然该影响并非十分显著,但也说明新型城镇化步伐的不断推进有助于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滞后一期的物流业对其自身的影响为0.336,且在5%的水平下显著;滞后二期对其自身的影响为0.269,且同样在5%的水平下显著,说明物流业受其自身的带动作用较为明显,目前物流业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产业结构对物流业的影响由滞后二期的0.032 变为滞后一期的-0.027,说明产业结构的发展不利于物流业的发展,这可能是由于物流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产业结构的转型过程中未能得到充足的发展。
当以产业结构为依赖变量时,滞后一期的新型城镇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为-0.799,且在10%的水平下显著,说明目前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模式不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滞后一期以及滞后二期的物流业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分别为0.121 和0.072,虽然该影响并不显著,但是同样可以说明物流业的进步能够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滞后一期的产业结构对其自身的影响为0.432,且在5%的水平下显著;滞后二期的产业结构对其自身的影响为0.141,说明产业结构对其自身的作用是积极的,能够带动其自身的长期发展。目前处于协调发展状态。
由于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属于动态模型,仅通过GMM 估计得到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并不能完整体现出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而脉冲响应函数能够较为科学地模拟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其中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标准化冲击的动态影响路径。文章通过500 次蒙特卡罗模拟得到新型城镇化、物流业以及产业结构三者的脉冲响应图以更加直观有效地观察三者之间交互作用,结果如图1 所示。从脉冲响应图可以看出各变量的脉冲响应经过10 期后均呈现出逐渐收敛的趋势,说明文章所构建的PVAR模型是稳健的。
图1 脉冲响应
1.新型城镇化的冲击作用
面对新型城镇化一个标准化冲击,当期对自身影响为0.021,随后在第一期下降至0.004,之后出现回调,并在第二期回到正值,此后呈现平稳趋势,说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在短期内能促进自身发展,但是长期来说并未实现自身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在面对新型城镇化的一个标准化冲击时,新型城镇化对物流业的当期影响为-0.003,随后在第一期达到最大效应0.002 5,之后在经过一定调整逐步收敛于正的均衡值,可以看出虽然新型城镇化对物流业的累积效应为正,但该影响在第二期后的作用微乎其微,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未能带动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新型城镇化一个标准化冲击对产业结构的当期影响为正,随后在第一期下降为-0.01,之后一直向0趋近,但是新型城镇化对产业结构的累积效应为负,新型城镇化目前发展模式所创造的软硬件基础设施未能带来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调整。
由脉冲响应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新型城镇化对其自身、物流业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均未起到应有的带动作用,这是由于新型城镇化是近年来新提出的概念,新型城镇化部分方针政策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并未得到很好的实施。此外,新型城镇化包含经济、人口、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过去以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为主要发展目标对环境和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资源的过度消耗以及环境的破坏均不利于城镇化的长远发展。
2.物流业的冲击作用
物流业的一个标准化冲击对新型城镇化的当期影响为0,随后在第一期下降至最小值-0.004,此后呈上升趋势并在第二期上升为0,之后呈稳定趋势。物流业对新型城镇化的累积效应为负,说明物流业目前的发展状况仍未能有效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这与PVAR模型的GMM估计结果相一致。与其他产业相比物流业在我国发展起步较晚,因而缺乏足够的发展经验,物流业目前所处的发展水平并不能满足内涵丰富、涉及面广泛的新型城镇化质量提升的需要。在面临物流业的一个标准化冲击时,其自身的当期影响值为0.03,随后呈不断下降的趋势,逐渐收敛于正的均衡值。物流业标准化冲击对其自身影响的累积效应为正,说明物流业发展有助于促进其自身的长期发展。物流业的一个标准化冲击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始终为正,由第一期的0.01 缓慢下降至第四期的0.001,随后不断趋于正的均衡值。可以看出物流业对产业结构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带动作用,物流业规模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均能对产业结构的合理优化带来益处。
3.产业结构的冲击作用
产业结构的一个标准化冲击对新型城镇化的当期作用为0,随后在第一期上升至0.002,之后呈缓慢下降趋势,不断趋近于0。产业结构标准化冲击对新型城镇化10 期内的累积效应为正,说明产业结构的优化能够带来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升。产业结构的一个标准化冲击对物流业的当期影响为0,随后在第一期下降至最小值-0.004,之后虽呈不断上升趋势但始终未能达到正值,说明物流业发展水平在目前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过程中并未得到有效的提升,产业结构的改革在某种程度抑制了物流业的发展。在面临产业结构的一个标准化冲击时其自身的当期影响为0.082,随后呈不断下降趋势,但整体来说产业结构标准化冲击对自身的累积效应为正,说明产业结构目前所处的发展状态有利于其自身的长期发展。
方差分解能够通过测算模型中内生变量产生冲击的随机扰动性作用程度来深入分析内生变量变化的过程中各结构冲击的贡献力度。为此,文章在脉冲响应分析的基础上将分析期数设为10期进行方差分解,研究新型城镇化、物流业与产业结构之间的交互作用,具体结果如表6所示。从表中的方差贡献率可以看出,物流业和产业结构对新型城镇化水平波动的解释能力相近,新型城镇化波动受其自身影响更大;除了物流业对自身的影响外,产业结构对物流业波动的解释能力最强,新型城镇化同样能在一定程度解释物流业的波动;除了产业结构对自身的影响外,物流业对产业结构的解释程度较大,物流业发展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有促进作用。
表6 方差分解分析
(续表6)
新型城镇化对自身波动的贡献程度呈下降趋势,由第一期的100%下降至第三期的96.5%,随后呈稳定趋势;新型城镇化对物流业的贡献呈上升趋势,由第一期的0.9%上升至第二期的1.5%,随后稳定在1.5%;新型城镇化对产业结构的贡献呈上升趋势,由第一期的0.1%上升至第二期的1.2%,随后稳定在1.2%。
物流业对自身的贡献程度同样呈下降趋势,由第一期的99.1%下降至第四期的96.5%;物流业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随期数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由第一期的0%上升至第二期的2.6%,随后呈基本稳定的趋势;物流业对产业结构变化的贡献程度亦呈上升趋势,由第一期的1.6%上升至第四期的3.8%。
与新型城镇化及物流业相似,产业结构对自身变化的贡献程度随期数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由第一期的98.3%下降至第四期的95%;产业结构对新型城镇化变化的贡献程度由第一期的0%上升至第三期的0.9%,随后稳定在0.9%;产业结构对物流业发展的贡献程度由第一期的0%上升至第第四期的2%。
文章选取2007—2016年长江经济带11 省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并对模型进行回归估计、脉冲响应以及方差分解分析实证研究新型城镇化、物流业以及产业结构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结论如下所示。
第一,从模型的回归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新型城镇化、物流业以及产业结构之间并未形成良性互动关系。新型城镇化能够带动物流业的发展,但物流业目前所处的发展水平并不能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足够的资金、技术等方面支持。产业结构的优化能够通过对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但新型城镇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动力仍有待加强。物流业技术、服务水平的提升能够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但物流业并未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得到优化配置。
第二,从脉冲响应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新型城镇化在长期内对其自身、物流业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均未起到应有的带动作用,说明目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仍存在不足之处,对社会经济的带动作用不显著。
第三,从方差分解的结果可以看出,物流业和产业结构对新型城镇化水平波动的解释能力相近,新型城镇化波动受其自身影响更大;除了物流业对自身的影响外,产业结构对物流业的波动解释能力最强,新型城镇化同样能在一定程度解释物流业水平的波动;除了产业结构对自身的影响外,物流业对产业结构水平波动的解释程度较大。
从上述研究结论可以看出,新型城镇化、物流业以及产业结构三者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仍有待完善,为此,文章现有针对性的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我国物流业对新型城镇化的推动力稍显不足。在制定长江经济带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时要强调物流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强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物流基础设施以及物流信息化建设。利用国家对长江经济带的政策扶持加快物流产业的转型升级。通过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物流系统之中来加强对物流体系的监督与管理,建设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的物流信息共享平台,构造信息畅通、运行高效的物流系统。
第二,产业结构对物流业的作用力较小。各地方政府在制定政策时要充分认识到物流业在产业结构优化、新型城镇化质量提升中的重要作用。要通过引导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来促进物流业综合发展水平的提高,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软硬件基础设施,逐步提高现代物流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
第三,积极落实新型城镇化相关政策方针,加强新型城镇化对物流业发展、产业结构优化的带动作用,实现其自身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在继续优化城镇结构的同时增强核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经济辐射作用,通过“以强扶弱”“以大带小”实现大中小城市的协同发展。各地方政府在制定地区发展战略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地区资源、环境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挥出地方优势,走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