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兰娟,李 翠
(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胸外科,广东 高州 525200)
食管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1],其治疗手段仍然以手术为主,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食管癌手术方式也在不断进步,然而,无论是传统开胸,还是微创术式,食管癌术中某些操作,特别是淋巴结清扫时容易损伤喉返神经,加上术后组织水肿、疼痛等各种原因,食管癌患者术后时有发生不同程度吞咽功能障碍情况。容积-粘度吞咽测试(Volume-Viscosity Swallowing Test,V-VST)是一种吞咽障碍安全性和有效性风险评估方法[2]。目前主要应用于脑卒中、老年等许多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评定中[3-4],我院胸外科护理团队在快速康复外科模式下,将其应用于食管癌Mckeown微创术后早期吞咽功能评估及饮食指导中,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取2017年5月1日-9月30日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56例为对照组,术后常规按快速康复路径表进行饮食指导;2017年10月1日-2018年2月28日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52例为观察组,术后第一天进行V-VST,根据测试结果进行相关饮食指导。排除标准:精神疾病或情绪异常,难以配合者;聋哑者;合并重要脏器严重功能损害者。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为食管癌术后患者引进V-VST技术,完善吞咽评估流程,根据V-VST测试结果,制定个性化进食方案,形成早期经口进食路径。
容积-粘度吞咽测试 使用食物增稠剂把测试液调配成“清水”“糖浆液”“布丁状”三种不同稠度,分“5ml、10ml、20ml”三种容积(一口量),给患者吞下,观察“咳嗽、音质改变、血氧饱和度变化”指征来评估吞咽安全性,观察“唇部闭合、口腔残留、分次吞咽、咽部残留”指征来评估吞咽有效性。操作时,要求患者处于清醒状态,能说出自己名字或其他短语(以此作为测试前音质参考)[3,4]。
形成早期经口进食路径 根据V-VST试验结果,为患者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形成食管癌术后早期经口进食路径,见表1。
两组患者腹胀、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进食呛咳发生率高于观察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2。
表1 食管癌术后早期经口进食路径表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在术后第一天、第7天经口进食率,术后第一天、第7天经口进食量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进食情况比较
观察组首次通过6min步行试验、肛门恢复排气和首次排便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详见表4。
食管癌诊断方法中最直接且有效的手段是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5],然而在我国大部分山区医院医疗设备和患者经济负担原因,VFSS检查不太容易实现。V-VST虽然只是一种吞咽障碍筛查手段,不能代替仪器设备检查,但其测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安全,耗材少,相对临床仪器影像检查来说,价格更是低廉,在山区医院尤其受患者及医护人员青睐[6]。本研究发现V-VST用于食管癌术后吞咽评估未增加食道并发症风险且对照组进食呛咳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安全可行。
表4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食管癌作为一种消化道恶性肿瘤,每天消耗患者大量能量,同时由于手术创伤,食管癌患者机能进一步损耗,加上传统手术方式创伤大,术后早期吻合口未愈合,胃肠蠕动未完全恢复,为了减少术后并发症,患者术后常规禁食、留置胃肠管。这就造成了患者术后营养状况更差,营养需求更为迫切。因此,食管癌术后营养供给是影响患者预后及结局的重要因素,肠内营养是食管癌术后最佳营养途径[7]。
本研究观察组在术后第一天、第7天经口进食率,术后第一天、第7天经口进食量均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首次通过6min步行试验、肛门恢复排气和首次排便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也优于对照组。这对于患者的胃肠道功能的快速康复具有积极作用[8]。孙海波的研究也认为,早期经口进食对于食管癌微创McKeown术后是有益的[9]。
综上所述,V-VST操作简便,应用于食管癌术后吞咽功能评估,可促进患者术后第一天经口进食,并提高食管癌术后进食安全性及有效性,在临床实践中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