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王礞礞 夏千童
A:你天天玩手机,都不工作么? B:我正在工作啊,边玩手机边工作!
A:玩手机还能工作? B:是啊,玩着手机养着牛,睡觉时都能赚钱。
A:……
觉得上面的对话不可思议么?
但这真真切切地发生在《中国乳业》记者4月在上海采访希迪乳业老总金德华的过程中,在这里姑且亲切的称他为“老金”。
牧场基本信息
希迪乳业位于上海浦东机场15 公里处的长江岸边,从办公室望出去,可以看到黄浦江的支流在近旁流过。在上海这个寸土寸金的城市,风景独好的希迪乳业时刻面临着环保的巨大压力,但这个牧场却凭借着牧场主极具前瞻性的奶牛养殖理念,高效的环保措施,以相对全国(3.5元/千克)比较高的卖奶价格傲然挺立(4.5 元/千克),时至今日已经建场29 年。
希迪乳业属于近几年国家一号文件里高频出现并鼓励发展的家庭牧场,这种牧场目前在国内屈指可数,牧场里的工作人员除了一些招聘的员工以外,主要是老金以及他的儿子、妻子、妻弟等家人。老金主要负责牧场的外部事务,儿子主要负责牧场的内部管理,妻子主要负责财务、生鲜乳质量控制和采购……大家一起守护着牧场里1 500 头奶牛,在上海这个高温高湿地区,实现了成母牛年11.3 吨的高单产、高品质。
上海希迪乳业老总金德华
“认认真真做农民”是老金开始事业之初的一个简单想法,亦是扎根于心底的执着。已56岁的老金,当向记者讲起他养牛的经历时,言语中流露的对农业的热爱和对养牛的坚持让人动容。农民出身的老金初中一毕业就选择上了农校,之后就职于上海国营朝阳农场,但“认真”并不是在安稳的环境里一成不变地干一件事,在20世纪80年代,那个干劲十足的年轻人大胆追寻自己内心的想法,积极申报了美国牧场主交换项目(WFE)去美国学习,这一去,打开了他的养殖思路,还锻炼出了一定的英文听说读写能力,办公室桌上一摞全英的红皮“奶牛养殖技术指南”是他经常翻阅的书籍。他告诉记者,后来赶上国企改制,他选择辞职,买下了现在的牧场。从建场初期的遭遇疫病,再到后来的生鲜乳价格起起伏伏,以及近几年的环保压力,都未曾动摇过对从事奶牛养殖这一“民生行业”的热情和“老老实实坚持做好一件事”的决心。一路走来的曲折起伏,不论酣畅淋漓,还是酸辛磨砺,认真与坚持成为他前行路上的助力。
“奶牛没有疫病,基础工作就好做了很多”,谈到疫病,他的言语中透露少许强硬,他表示对待疫病绝不可以马虎行事。“20世纪90年代奶牛场发生了疫病,为了净化,每3 个月检疫1 次,整整杀了5 年才净化完全”。他笑称放在现在肯定杀不起了。事实上这在当时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5 年时间杀掉自己辛辛苦苦养的牛,这是一位牧场决策者对疫病净化的决心,是一个养牛人对牧场的守护。目前,希迪乳业结核、布病、牛病毒性腹泻(BVDV)、传染性鼻气管炎(IBR)均无,并坚持用自繁自养的方法,将无疫病状态保持至今,被评为国家级疫病净化场,也即将是疫病净化示范场。
对于目前人人头疼的环保问题,老金也有自己的“妙招”。希迪乳业率先使用了沼气发电系统,粪便所产生的电不但满足了整个牧场的需要,还成功并入电网,获得了相当一部分电费收入。而此过程所产生的沼渣则制作成了有机肥,被牧场旁边的1 500 亩地成功消纳,肥沃了地里种植的两茬玉米和一茬小麦,实现了种养加销的循环利用。老金告诉记者,当时的这一举措吸引了很多牧场来这参观学习,希迪乳业也因此成功通过了上海市的环保审查。
对在上海发展奶牛养殖业,老金也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观点:“上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并非传统的养牛黄金地带。但却地处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消费观念先进,各色乳制品都有,虽然不是养牛的好地方,却有养牛的好市场”。同时,上海拥有全国最大港口的优势也让进口的豆粕、玉米、苜蓿、燕麦草等饲草料价格成了全国的“洼区”。“气候带来的养牛难题也不是不可解决的”,老金在牧场牛舍建设时,专研了上海地区的风向和阳光照射角度,目前的牛舍方位既最小化了炎炎夏日的直射,又充分利用了东南季风带来的天然通风。除此之外,牧场还应用了凉爽湿滑的“水床”,并在上面设置了风扇和喷淋系统,奶牛躺卧极其舒适。
更为开创性的是“希迪乳业分4年实施了挤奶机器人购入计划,目前已经有8 台挤奶机器人在运行,今年还计划投入新的挤奶机器人挤奶”。可以说,这是国内大规模使用挤奶机器人的首创,是对人们印象里“苦脏累差”奶牛养殖业印象的一次颠覆性改变。目前,希迪乳业有约400 头奶牛使用机器人挤奶。在希迪牧场的机器人牛舍,可以看到奶牛或悠闲的漫步在牛舍里,或舒适的躺在卧床上,或几头凑在一起争抢着牛体刷,而看不到在待挤厅里吆喝的赶牛工,也看不到围着给奶牛乳头冲洗、药浴,时刻担心挤奶杯脱杯的一天“三班倒”的挤奶工,取而代之的是挤奶机器人和1 名应对突发情况的巡查员,与采用传统挤奶方式的奶牛待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如果你觉得这些还不足为奇,那老金命名的“牧人之家”定会让你对“牧场”两字有全新的认识。想象牧场中,不需要人工发料,没有人打扰,奶牛就能随时按需享受它的营养餐,这对牛来说生活可谓美滋滋。老金谈到目前自动发料装置正在建设中,完成后,从饲料购买到贮存,到精料加工,到利用近红外系统分析饲料成分后的TMR制作和发料,全部实现全自动。他还组建了计算机编程、自动化设计、机械制造、系统集成、通讯搭建的技术团队,在他的计划里所有的设备控制都将集成到一款叫做“智慧农场”(Smart Farm)的手机APP上。目前光纤已经全部在牧场铺设成功,中央控制层的雏形已经形成,就待5G的应用,到时所有的设备都可在手机上实现操作。
宽敞、舒适的牛舍
这一切只为打造一个“智能化奶牛自治区”,实现“手机养牛”的目标,挤奶机器人的引入只是这个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一步。老金认为“机器人不只是可以挤奶,其实是一个以挤奶为中心的系统工程”。具体来说,挤奶机器人不但能准确识别不同的奶牛个体,用机械臂精准定位奶牛乳头,进行冲洗、药浴、挤奶,而且也拥有在线乳成分分析功能,可以对牛奶的各项指标——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和细胞数等进行监测、分析和记录,对体细胞数高的牛只进行预警,准确诊断奶牛疾病,给牧场做出关键决策提供所需信息。他表示,“和传统的挤奶机相比,挤奶机器人还可以根据每头奶牛的情况智能设置脉动和真空,分乳区挤奶,能减少剩奶,避免过挤,从而减少奶牛乳头开花。”最重要的是,挤奶机器人也可以将挤奶、饲喂、牛奶制冷、牧场管理和奶牛交通进行整合,并同时支持远程和牧场连接。
获得的奖牌
牧人之家
做这一切不是没有过踌躇和犹豫的。“4年投资十几台挤奶机器人耗资巨大。但中国农业要想赶超欧美,智能化是未来。”老金一针见血的指出。
“任何设备的引进都需要消化吸收的过程,需要人力的配备”,挤奶机器人也不例外,挤奶机器人的运用需要人、机器、牛、料的相互配合,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牧场员工的思想改造和技能提高都是迫在眉睫的事。俗话说的好,改变1 头牛需要2 个礼拜的时间,改变1 个人则需要2年。“当然如果教育、培训到位,将实现1~2 人管理1 200 头牛”。
挤奶机的选择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选择挤奶机,我考察了欧洲和北美市场,参观了欧洲20 多家使用挤奶机器人的牧场,比较了多家挤奶机器人生产厂家,最后找到了最能广泛适应中国的奶牛体型和乳房结构、机械臂套杯摆动幅度、套杯时间和准确率各方面能达到最佳平衡的挤奶机器人。”
事实证明,老金的选择,既是符合潮流,也是顺应政策的。2017年我国颁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我国人工智能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到203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未来,牛群必将通过智能化设备实现自己管理自己,牛场将成为奶牛的自治区”,而牧场管理者要做的是将疫病、环境和饲料问题解决好。
牧场智能化的发展还有两个至关要素在推动,即人力成本的提高和人员的短缺。根据《中国乳业》杂志社在2019年初对188 家牧场的人力资源调研情况及与2013年的人力资源调研情况对比发现,5 年来,从场长、兽医师、营养师、育种员、质检员到TMR管理工、挤奶工、行政后勤人员、清粪工等九大工种,工资均已实现翻倍,其中挤奶工的工资由2 578 元/月上涨到3 753 元/月。“希迪乳业使用传统方式给奶牛挤奶时也需要有10%的收入用于人员开支”,挤奶工是奶牛场中人数最多的工种,一般占到牧场的1/3,挤奶机器人的成功应用,将人员数量成功的减少了20%以上。另外在调研中,《中国乳业》杂志社也发现,挤奶员等工种在牧场人员中的老龄化比例增加趋势明显,从2013年的11.62%增加到18.95%。而老龄化导致员工的体力、精力下降,尤其在奶牛的挤奶过程中,很难保证动作的持续一致以及操作的持续规范,而挤奶机器人成功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未来,人力成本攀升和人员雇佣难问题将是每一个牧场必然面对的,尤其是对于家庭牧场,能否更好的传承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现代的年轻人更容易受到新鲜事物的吸引而不愿意从事奶牛养殖业,而智能牧场,让孩子们可以在未来不用每天呆在牛场,只要看看手机就可以养牛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孩子们也会非常乐意接受。”
祖孙三代人守护犊牛
“在我眼里,中国最好的养牛模式是智能化牧场,一家人,5~8 名员工,养2 000 头牛,种2 000 亩田”。但老金同时指出,目前智能化的“手机养牛”方式还有一些壁垒需要突破,比如数据的分享和利用,奶牛的准确识别也需要提高,如何能够在众多奶牛中精准的找到一头生病的牛。“这些问题一旦解决好,无人牧场也可以实现,成本也将大大降低”,而未来的竞争是成本的竞争,所以牧场设备投入还需要加强,还需要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科技进步的速度是惊人的。国外已经有很多牧场通过牛群导航仪等先进的设备实现了对需要关注的奶牛的在线监测和及时处理。最近的利好消息是,最新型号的挤奶机器人可以实现药浴液的乳头精准覆盖,节约药浴液的使用量,套杯速度和效率也进一步提高,挤奶能力大大提升。老金在积极规划着希迪的下一步升级,让他的牧场始终走在潮流的最前端。
从全世界来看,机器人在奶业中的应用已经有20 多年。目前全球已有约4 万台挤奶机器人在牧场运行,在欧洲部分地区自动化机器人的使用占比已超过传统挤奶机。在北美,挤奶机器人的发展速度近年来也不断加快。在南美,还出现了使用64 台机器人为5 000 余头泌乳牛挤奶的世界最大的机器人牧场。目前,中国的牧场智能化刚刚起步,只有北京、上海等几个大城市周边零星存在,在使用中的机器人总数目前只有不到20 台。但不容否认的是,智能化是趋势,是潮流,尤其是农业领域的智能化将是一股旋风,席卷全球的同时,必将席卷中国。
在希迪采访同期,《中国乳业》记者还就智利世界最大的机器人牧场Ancali的使用情况采访了乳业专家。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该牧场,平均每台机器人每天挤奶量可达3 070 千克,每头牛每天平均挤奶可达2.95 次,平均产量可达49.5 千克。特别让人称道的是,在使用机器人之后,大幅提升了奶牛福利,整个牧场的奶牛平均产奶寿命延长了一个胎次,牧场的牛奶产量因此提升了10%。
记者也同时了解到,在欧洲使用最新型号挤奶机器人的牧场,机器人每天的产量能达到3 500 千克甚至更多。达到这样的数字,即是科技进步的结果,也是人、牛和机器完美配合的结果。在管理完善的牧场,牛能够遵循自然的生活规律,更快乐、更高产。同时,人的工作从繁重的挤奶等体力劳动转向牧场管理,可以享受每天朝九晚五的规律生活,幸福指数也更高。
当然,任何机器的使用都离不开保养。在希迪乳业,记者还看到了利拉伐的服务工程师陆铧斌。和他聊了聊,记者又了解到,挤奶机器人要全天候服务奶牛的挤奶需求,预防性维护就变得尤为重要。选择质量过硬的产品,做好保养,使用得当,就可以保证365 天不间断的正常工作,不耽误挤奶大事儿。“有机器人挤奶,过年过节也放心!”他笑着说。
2015年开始,各地政府为扶持企业转型升级,对制造业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给予相关补贴,以提升机器人使用量,挤奶机器人的补贴也正在逐步迈上正轨。而在支持奶业发展上,2018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之后,九部委又配套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奶业振兴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支持奶农发展乳制品加工”,而这些点也刚好和老金对未来养殖模式的畅想相契合。“未来,哪里有土地消纳粪污,哪里就会建设家庭牧场,每个家庭牧场养殖500头左右的牛,牧场里面全部智能化并采用封闭式的无人管理模式,牧场主用手机APP进行设备控制和数据分析。几个家庭牧场还可以联合起来,在中心区域建设小型的乳品加工厂,生产出的牛奶可直接进行巴氏消毒和无菌灌装,实现销售”,到那时,养牛人在家里“玩着手机就可以赚钱”。
这一切,老金目前已经践行了50%以上。待到全部完成的时候,养牛人成为拥有“睡后收入”的人群就不再是假设。我们相信,很快这一切就能成为现实,也希望更多的养牛人能一起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