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俊淼 柳梦益 李 殷 陶颖明 朱丹妮 林辉杰
(台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临海 317000)
2009 年,国家体育总局联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及《实施方案》,校园足球计划正式启动。这些年来,其发展严重偏向于提高层面的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忽视了普及层面的足球教育活动,未能显著提高青少年足球人口。
2015 年3 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中要求改革推进校园足球发展,推动校园足球普及是其中一项重要任务。2015 年8 月,教育部联合6 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其中一项重点工作也是推动校园足球普及化,要求至2025 年足球特色学校将增至5 万所,由此受培养的青少年足球人群增至2500 万左右。
2017 年10 月,下发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足球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浙江省校园足球发展的相应目标与任务。那么,揭示青少年校园足球人口演化规律,构建起有利于其快速、健康增长的环境,使其能够足量的、生态化的、合理渐进的按期达到上述要求,是当前我国亟待解决的一项课题。本文着重分析其发展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其若干发展影响因素,提出了其若干发展策略,旨在为推动校园足球人口发展的相关改革提供参考。
经过3 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遴选认定,目前全国已有2 万218 所中小学为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如果以每校1000 名学生考虑,那么粗略估算出全国有2000 多万学生参与足球,这样的人口基数是非常大的[1]。但是在这样的基数下,各段的分布又是极不稳定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学业压力上升,对足球的热爱程度也随之降低。小学、初中、高中参与校园足球的人数呈现急剧下降的形式。小学的学业压力轻,父母也希望孩子在小的时候就可以通过体育锻炼增加孩子们的健康水平。在这个阶段往往可以培养出很多足球苗子。但面对升学压力,学业负担,往往会放弃从小培养的足球素养。这个情况在各个市、县、乡镇都较为普遍。在校园足球推广如火如荼之时,对于校园足球人口的分段失衡问题急需解决,从小培养亦要坚持培养,密切关注初中、高中校园足球人口的基数发展。
各地区校园足球发展不平衡,有些足球试点学校没有按标准开展足球教学和足球课外活动,其中原因如下:
(1)由于足球场地建设不均衡导致。足球训练场地的标准化程度及其数量是衡量一个学校对足球运动的重视程度和球队发展规模的具体体现[2]。现在很多中小学并没有标准的400 米场地,一般都是200 米、300 米等,中间的设计也加入了几个篮球场地,使得足球活动无法开展。标准的足球场地占地面积大,人工草坪虽然造价低,却容易损坏,且后期修复的成本高。天然草造价高,不易受损,但其中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也是巨大的。对于很多学校,这些都是无法达到的。浙江省政府印发的《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足球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 2017 49 号)中,提出了一系列可考核性的量化指标,其中“2020 年全省建有社会标准足球场150 个以上,到2025 年实现全省90%以上乡镇有简易足球场”这一条,体现了浙江省推动校园足球发展,提高校园足球人口基数,协调校园足球人口地区的差异。
(2)由于校园足球师资配备不均衡导致。各地中小学体育教师中,足球专项教师十分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浙江省的足球师资整体水平。虽然在体育教育专业中,足球是一门必修课程,但是对于具备完整的足球运动技术与技能还是远远不够。在以优质教育资源闻名全国的北京海定区,在全区180 多所中小学中,持有足球教练员资格证的体育教师仅有25 人[3]。这使得许多体育教师对于校园足球心有余而力不足,往往使一些动作示范、讲解技战术、竞赛组织等效果受到影响。
(3)由于校园足球财力投入不均衡导致。现在中小学的校园足球的经费大部分都是由财政拨款这种单一渠道,远不能满足中小学校园足球开展中设施建设、器材更新、教育教学支出等需要,使得很多眼前问题一拖再拖。
校园内、校园间校园足球人口群体间融合度不够,往往是几人成群活动,整体关联度弱。校园足球联赛发展是足球运动普及的重要表现,当前校园足球联赛体系的不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校园足球人口关联不紧密。
1.3.1 校园足球联赛社会关注度低
校园足球联赛在举办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现场没有观众,只有家长、随队队员与工作人员。虽然会在网站上进行宣传,但是媒体报道较少,社会关注度低,往往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兴趣减少。对校园足球联赛的宣传,也可促进学校对校园足球联赛的开展,提高对校园足球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校园足球人口的基数。
1.3.2 校园足球联赛领导重视度低
学校政策几乎都是校领导来制定,学生也十分服从。当校领导对某件事情有一定倾向性时,学生们就会纷纷参与。若校领导对校园足球联赛的开展表示重视,那么学生也会积极报名参与。如果中小学校领导将校园足球联赛列为每年重要事项,那么学生参与度将会大大提高。
1.3.3 校园足球联赛的家长担忧
随着人民物质水平的增长与经济水平的提高,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可以成为人中龙凤。长期的应试教育下,大部分的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学业担心。中小学的孩子们被补习班、辅导班、兴趣班压得喘不过气。家长也不希望将本来就不充裕的时间放在额外的足球训练上。加上现在的中小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一家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对于足球这样激烈的、有身体碰撞的、极易受伤的运动,家长是望而却步的。
浙江省成立全省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出台《浙江省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浙江省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0 年)》、《关于推进足球改革发展的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系统规划浙江省校园足球发展目标与要求。除了对场地设施和足球规划等方面政策外,还应该从优秀足球教练、学生学习足球技术的优惠政策方面着手,让政策便民,让规则更加适应现在家长和学生的发展。只有政策到位,人民有本可依,孩子们有兴趣可言,浙江省体育人口的数量才会稳步上升。
青铜峡市位于宁夏平原引黄灌区中部,具有干旱少雨,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特征,盛产水稻、小麦、蔬菜、酿酒葡萄等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享有“中国第一米原产地”的美称,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和果品生产基地。因此,在该地区开展作物硒元素的研究,利用硒资源开发种植天然富硒农产品,提升当地农产品附加值,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青铜峡市6种主要农作物及其根系土壤硒含量的分析结果,研究了该区主要农作物硒元素含量以及作物对硒的富集特征,以期为该区种植产业结构调整,科学开发富硒优质特色农产品提供科学依据。
浙江省将校园足球场地建设纳入教育为民办实事项目,2017 年总投资7850 万元,完成校园足球场建设155个。到2020 年,计划完成校园足球场地500 个以上,改造校园足球场地800 个以上,这对校园足球训练、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场地的保障,进一步增加了安全指数。让孩子们对足球的未来充满信心。据媒体称,全省每年下拨65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校园足球联赛的开展。学生们对足球的喜爱更加浓厚。不单单是场地器材的投入,在师资力量方面也需要有很大的加强。
从每周一节足球课、高中足球选修课数量达一千多门,到足球教师的校园足球专项培训或赴海外培训,都在不断提高校园足球的质量和水平,推动着校园足球的发展。教育部公布了2017 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及试点县(区)名单,浙江300 所学校入选2017 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特色学校和试点县(区)是引领校园足球改革发展的排头兵,是校园足球改革发展经验积累生成的试验田,是校园足球加快普及发展的示范典型。要在教育教学、训练竞赛、师资配备、场地建设、经费投入和安全管理等方面促进校园足球改革发展,创造经验。
在青少年的成长路途中,要经历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在这漫长的求学时光里,学业的压力递增。低年级的学业不是那么重,有些家长抱着强健身体的想法将孩子送进足球队。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业压力增大,有些孩子就很难再去坚持踢足球。
我国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相对独立,教育的一切和一切的教育受高考影响较大,这致使校园足球联赛缺乏活力。可以从两方面着力:一是以行政力量展开校园足球联赛,二是给踢足球的孩子更多上升空间[5]。现在各地都在陆续开展校园足球联赛,却没有一个很完善的足球体系。对于体系的建立,要协调好很多,也要拥有更大的决心才行。很多学校因为教育局的指标,才去进行定期的足球联赛。但是这治标不治本,当校园联赛结束,校园内踢球的身影又将无踪影。所以对于建立完善的足球体系刻不容缓。
表 1 几届浙江省运会青少年男子足球比赛名次
由表1 可知,足球发展较好的地区有:杭州、丽水、嘉兴、温州等地。有些地区名次急剧飙升,与引进优秀运动员、上级领导重视有关。
无论是财力资源、物力资源,还是人力资源,都相当匮乏。足球明星当从娃娃抓起,从小学就应该重视校园足球的发展,合理开展“足球种子计划”等,将足球运动根植于小孩子们的心中,然而,还是缺乏指导、组织孩子们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领路人。此外,还需依托浙江省足球大数据的构建,整合浙江省的足球资源,共享可用场地资源、竞赛资源等。
加大对校园足球的重视程度,从校领导、体育教师还有学生方面入手。校领导对校园足球的关注度,直接影响了整个学校的足球风气。学校也需要加大经费的投入,置购体育器材,修护场地,这也离不开校领导等各方的重视。体育教师足球专业水平也需要提高,可在对现有师资进行培养,也可以聘请专业的足球教练扩充校园足球师资队伍。学生对足球的热爱,会随着校领导重视与专业师资配备、场地优化等原因,得以提升。
虽然校园足球人口得到较大幅度的增长,然而,还存在不同年龄层、不同区域间数量失衡,这需要从各方面改革中予以调控。从体制改革上看,需大力推进学校体育中考制度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建设,来驱动初中和高中体育发展,同样,校园足球能较好的融入至这两方面建设中,将会对初中和高中足球课程及课外活动开展有明显推动作用。针对不同地区间校园足球发展不平衡问题,需要出台一些扶持性政策,在资源分配上有所倾斜。
可以对传统体育课程体系进行改进,在合理范围内,提升足球课程的比重。课外,开设足球知识小课堂,普及足球发展历史、基本的技战术等知识。特别是,开设一些体现自己学校特色的足球课堂,制作成在线精品课程,浙江省内进行资源共享。加强足球课程与课外足球活动、校园足球活动的整合,最后融为一体,做到取长补短,相互促进。
可以借鉴日本的“网兜理论”来扩大校园人口基数。日本的青少年,13 岁起,各个职业队便会前往初中选拔未来之星。没有被选上的孩子进入中学和高中足球队继续足球之路,在学校的足球锦标赛中,一些大器晚成型的球员一样会受到地方职业队的关注,在毕业后进入职业梯队。在中学时期没有踢出来的球员进入大学依然可以加入足球部,等待俱乐部的慧眼识珠。层层筛选过后,日本的足球人才选拔体系不会错过任何的一个可造之才。
在我国,有天赋孩子在小学时便被选拔出来进入少体校。至于其他人,他们只能步入初中,高中,大学,一些大器晚成型的球员只能为了学校的荣誉而战,成为体育特长生。职业球队的目光再也不会投向他们,光芒也随之暗淡。
开展亲子足球,改变家长观念。很多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进行足球锻炼,害怕孩子受伤或者太过劳累,还有就是学业压力的影响下,家长希望孩子放弃兴趣,转而主攻学习。这一方面是因为家长们对足球文化并没有深入理解,学校应该让这些家长去接触足球,让他们从心底里认可足球这项运动。如何使家长接触,直观可行的办法就是让父母与孩子一起踢足球,快乐足球。还可以进行比赛,从心底里感受足球运动带来的身心愉悦。
对足球运动的宣传,应该是潜移默化的,要在无形之中,渗透在学生们的学习与生活里。将足球相关文件、政策落实到位,让学生及家长们了解,并感受到这些政策带来的“优惠”。让足球元素应该体现在校园的方方面面中,在围墙上描绘足球的涂鸦,在公告栏中张贴足球海报,邀请省队或各市队进行表演赛,并邀请感兴趣的家庭前来观看等,这些都能起到较好的宣传效果。
浙江省校园足球人口现状存在基数不稳定、地区不协调、关联不紧密等问题其中,场地、师资、竞赛是阻碍校园足球人口的重要因素。应该从政策出发,继续毫不动摇的坚定的鼓励孩子们的足球梦想;应该由学校领导、老师牵头,塑造校园足球风尚,开设足球特色课程,使足球成为孩子耳边、身边触手可得的运动;应该在学校大力支持的情况下,鼓励家长协同支持,做好孩子们坚实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