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拉拉
我和老公都是小个子,属于拖全国平均身高后腿的那种,再加上我孕期吃啥吐啥,身体虚弱到从沙发上站起来都眼冒金星。可是即使如此,却不妨碍吸收能力强悍的宝宝在我肚子里茁壮长大。大M小朋友一出生就成了全医院的焦点,他与隔壁产房的男婴并列成为当日之最—最高的宝宝,体长54cm。
医生护士们走马灯一样来看望我的大个子儿子,却很少有人去看另一个并列第一的宝宝。一开始我猜测因为大M长得比较可爱,后来看到人家宝宝的爸爸妈妈就明白了,人家是篮球世家,一大家子全是一米八、一米九的大个子,并排走路上就像一面墙!相比之下,我们家族简直就是《魔戒》里的霍比特人,大M那身高放在我家,简直就是鸡窝里生出个大鹅蛋,非洲菊的地里长出来一株向日葵!
这一反常的情况可把我吓坏了,别人只看到宝宝个子大,亲妈却真切地关心着他的健康。住院7天,我多次询问医生新生儿体检是不是真的没问题;也多方观察小家伙的饮食起居,看到他美滋滋地吃、美滋滋地睡才稍微心安;顾不上坐月子不能总看手机,一有空儿我就查资料确认宝宝有没有问题。百度输入栏里都是这样的字样:
“小个子妈怎么会生出大个子宝宝?”
“新生儿太高好不好?”
“婴儿会不会得巨人症”……
虽然在医生和亲人的劝说下,我若无其事出了院,但心里还是不安稳。秉着鸵鸟精神,出院后我很少量宝宝的身高,但娃三四个月大时抱到外面晒太阳,总有人能敏锐地发现这一点,于是这些毁誉参半的话便不绝于耳:
“你娃好高啊,目测是小区同龄宝宝第一高!”人家分明是赞美,我却听得好忧心。
“带娃去游泳吗?锻炼身体、长更大的个儿。”人家分明是好心,我的头却摇得像拨浪鼓。
“你母乳不够,是不是吃的奶粉里有激素才催得娃长了这么高?”人家分明是猜测,我却吓出一身汗,第一时间把能够调查的、吃同品牌奶粉的宝宝都调查一番,看到有的宝宝居然长得很小,有的宝宝长得很慢,才放下心来。
老公非常不理解我的行为,宝宝长得高还不好,难道长得矮才好?我都懒得和他争论,他一个粗枝大叶的大男人,怎么能理解有了大个子宝宝的小个子妈的苦心!
其实,和我一样心情的妈妈有很多。我们小区有个妈妈,她女儿特别白,按理,宝宝像粉白的面团儿,当妈的应该高兴才对,可她愣是带娃跑了四五家医院,就怕孩子得了什么病。我的一个闺蜜,有一回给女儿洗澡,忽然觉得一岁的女儿乳房有些鼓。难道是性早熟?真是晴天霹雳的发现啊!她泪流满面地奔到医院,医生两句话就把她打发了:“怎么当妈的?看清楚没?你娃不就有点儿婴儿肥吗?”我还有个同学,某天突然发现半岁的女儿没脖子,咋看都是一颗小脑袋连在肩膀上。同学蒙了,暗暗哭了好几回,直到女儿两岁多时,她的小脖子慢吞吞地长出了一截子,她才长出一口氣。
其实,所有的妈妈都一样,虽然在心里殷殷地希望自己的宝宝长大之后是人中龙凤,但在小时候,都希望孩子的各项数据保持中间水平:个子不高也不矮,身材不胖也不瘦,吃奶不多也不少,睡眠不长也不短……而鉴于每个宝宝都是个性化的个体,难免某项数据或高或低,这就让很多新妈妈焦虑了。其实,这也是正常的心理,经历过,每每回忆起来,都会一笑。毕竟,养一个孩子,等他慢慢长大,是比等待花开更有趣、更浪漫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