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远隧道软弱围岩收敛变形控制技术研究

2019-07-18 02:51
铁道建筑技术 2019年4期
关键词:施作网片钢架

任 鹏

(中铁十五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1731)

1 工程概况

玉磨铁路北起玉溪,南经磨憨进入老挝,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玉磨铁路工程地质复杂,特别是滇西南地区湿热多雨,岩层风化程度高,沿线地形复杂、构造发育、岩体破碎,工程地质条件差[1],施工难度大。

勐远隧道进口工区地层岩性为石炭系下统(C1)泥岩夹砂岩,岩质较软且结构面发育,从地表至隧道开挖底面,围岩风化程度分别全风化、强风化,埋深30~54 m,开挖断面位于潜水面附近,隧道内水量受地表降水影响较大(相对于降雨等,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围岩遇水易软化崩解现象较常见。隧道开挖后,拱顶易掉块,掌子面围岩易发生正面挤出或溜塌,侧壁有时失去稳定。完成初期支护后,沉降及收敛变形较大(局部收敛变形量超过30 cm)且变形持续时间长。

为了避免初支侵限,施工过程中,试验了加大预留变形量、加密格栅钢架等,但仍收效甚微。

2 软弱围岩变形控制技术概述

软弱围岩隧道变形控制是铁路隧道施工的难点,工程技术人员先后试验了多种围岩或初期支护变形控制技术,包括锚、网、梁、喷、注联合支护形式[2]、“圆形断面”隧道施工[3]、双层超前小导管[4]等。以上各类施工技术中,抑制变形围岩变形的主要方法是加强初期支护,进而提高初期支护对围岩变形的抵抗力,即通过“强支硬顶”[5]保持初期支护具有足够的强度。此外,隧道初期支护中,格栅钢架及型钢钢架对围岩收敛变形的约束作用不同[6],格栅钢架属“柔性支护”,型钢钢架属“钢性支护”。在富水且围岩较软弱的情况下,围岩变形速率较大,应首选型钢架。围岩变形持续时间较长的情况下,可以施作型钢钢架及格栅钢架相结合的套拱抑制围岩及初支变形。

3 方案设计及实施

3.1 方案设计

(1)设计依据

勐远隧道进口工区开挖揭示地层岩性为泥岩夹砂岩,节理裂隙极发育,岩体破碎,岩质软硬不均,岩层间以黏土等充填,胶结性差或无胶结。碴样呈角砾状或土状,硬度较低,手捏即碎,泥岩遇水软化崩解、软化,初期支护表面滴水严重,局部呈线状或串珠状滴落。

为了避免出现大面积的初支侵限,根据施工经验,合理控制超挖量及拱架预留变形量,采用前人经验,根据施工进度及围岩累计收敛量[7],合理加大拱架尺寸。

较大含量的地下水对隧道施工的影响表现为:①使岩质软化,强度降低;②冲走软弱结构面中的充填物,降低结合程度[8]。故在抑制该隧道围岩收敛变形上,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围岩的自稳能力为主要原则,变“被动支护”为“主动自稳”,故从以下三方面考虑加强围岩的自稳能力:减少围岩风化程度;固结围岩;减缓初支面背后地下水的流动性。

(2)设计概述

结合该段地层岩性及地下水发育状况,设计了如下抑制围岩变形措施:①施作双层钢筋网片以快速封闭开挖临空面;②围岩易收敛段(根据监控量测数据判断)按1.2 m×1.2m(环×纵)布置径向注浆管并注浆;③合理引排地下水;④测量现场开挖揭示的围岩产状,调整锁脚锚管长度及入岩角度。

3.2 方案实施

该工区围岩以软弱围岩为主,开挖中以机械开挖为主,局部岩质较硬处,以小当量炸药爆破。受地下水影响,若施作完成锚杆、钢支撑后等再施作喷射混凝土,则喷射混凝土与围岩剥落面间的结合程度较差,将影响初支的整体性及受力结构。故开挖排险后,在开挖剥落面铺设φ6钢筋网(网格间距25 cm×25 cm),为了钢筋网较牢固且平整地固定于岩面上,在岩面上打入钢筋头,外露不超过10 cm,钢筋头与钢筋网之间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铺设完上述第一层φ6钢筋网后,施作C25喷射混凝土,喷射厚度以完全覆盖第一层钢筋网片为宜。在第一层喷射混凝土表面,施作锚杆,锚杆按1.0 m×1.2 m(环×纵)的方式梅花形布置。利用锚末端、锚垫板、钢筋头等点焊铺设第二层钢筋网片,网片规格为φ8钢筋网(网格间距为25 cm×25 cm),网片搭接宽度不小于两个网格间距。施作钢支撑及钢架连接筋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喷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40%后(24 h后),在初支面上施作φ42注浆管(管壁上钻设溢浆孔,孔径6~8mm,孔间距10~20 cm),注浆管单根长2~3 m,布置间距1.2 m×1.2 m(环×纵)且呈梅花形布置。注浆材料为1∶1水泥浆,注浆压力为0.5~1.0 MPa。为减轻地下水对初支的水头压力,且减少因地下水流动而对基岩填充物的冲刷,对初支面湿润或滴水处,改为“水玻璃+水泥浆”的双液注浆。

当上述双液浆仍不能起到有效的隔水作用以便抑制地下水流动性时,则在滴水处施作泄水孔,使初支背后的基岩裂隙水及时排出,并定向引排,使地下水形成固定泄水通道,降低初支背后的水头压力对初支的影响[9]。

锁脚锚管打设角度是影响其控制钢拱架下沉效果的重要参数[10],通常情况下,锁脚锚管入岩角度与水平方向呈20°~40°,但因施工人员施工习惯、施工难度等,锁脚锚管入岩角度通常情况下小于20°,故在本试验方案中,为了更加有效地发挥锁脚锚管对拱架内收的抑制作用,对锁脚锚杆的长度及入岩角度分以下两种情况调整:(1)岩层倾角较小时,增加锁脚锚管长度(6 m),减小锁脚锚管入岩角度(20°左右);(2)岩层倾角较大时,减小锁脚锚管长度(3 m),增大入岩角度(30°以上)。

4 试验效果

施工现场通过前后各10 m的对比试验检验该隧道围岩收敛变形控制方案是否有效。其中DK442+003(不含)~DK442+013(含)段为对比里程段,未对围岩采取设计以外的加固措施;DK442+013(不含)~DK442+023(含)按前文所述措施加固围岩。比较前后两个里程段内以下各项参数:拱顶最大累计沉降、拱腰最大累计收敛、拱墙最大累计收敛、变形持续时间(见表1)。其中单日变形量在3 mm以下认为持续变形结束,围岩趋于稳定。

表1_围岩加固效果对比

为了更加清晰地表述出DK442+006拱顶沉降规律,自开挖之日(2017年8月19日)起,计算每5日内的平均日沉降量,并绘制曲线图(见图1)。同理,绘制DK442+018拱顶沉降规律曲线图(见图2)。

图1 DK442+006拱顶日均沉降量曲线

图2 DK442+018拱顶日均沉降量曲线

从图1中可看出,围岩在开挖支护后,围岩变形渐变的收敛趋势不明显,日均变化曲线呈现出较强的上下波动性,表明围岩收敛不稳定,围岩应力释放不均衡,围岩基本稳定且具备施作二次衬砌条件时,围岩累计变形量约33 cm,故预留变形量设置为35 cm;经本方案设计的方法对围岩加固后,围岩变形趋势稳定,围岩变形曲线符合相关技术规程[11],围岩在基本稳定后的累计变形量约10 cm,为了避免局部里程段围岩变形过大而导致初支侵限的现象,故后续施工中预留变形量调整为15 cm。

5 结束语

软弱围岩隧道施工中的围岩变形控制应从地层岩性判识、超前支护、开挖、支护等多方面综合研究,总的来说,应遵循“管超前、严注浆、强支护、勤测量、早封闭”的软弱围岩施工原则[12]。本次结合勐远隧道软弱围岩变形控制的实例,整理出一整套的软弱围岩变形控制技术,取得以下成效:

(1)双层钢筋网片施工技术在快速封闭开挖临空面,防止围岩短时间内快速风化崩解方面效果明显,其中,贴近岩面的钢筋网片能加强开挖面与混凝土的紧致度,提高初支结构的受力强度。

(2)径向注浆在围岩结构面较发育带,对围岩的加固作用明显,能在支护背后形成有效的加固圈。

(3)软弱围岩带,在及时引排地下水的同时,应减小初支背后的基岩裂隙水的流动性,围岩开挖中,对初支背后的围岩具有一定的扰动性,径向注浆能形成有效的隔水层,进而减小基岩裂隙水流动性。

(4)锁脚锚管的受力程度受围岩产状的影响,应根据围岩产状动态调整入岩角度及锁脚锚管长度。

猜你喜欢
施作网片钢架
泥石流冲沟隧道洞口适宜工法及支护施作时机研究*
中国钢架雪车队备战北京冬奥会
隧道湿喷混凝土回弹率影响因素及施作工艺研究
经阴道网片置入术后网片暴露相关因素分析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钢架雪车项目文化交流研究
预张紧钢丝绳网片加固混凝土梁钢丝绳应力损失研究
PA单丝网片水动力特性水槽试验研究
百万千瓦级核电厂海水循环系统某国产二次滤网网片失效原因分析及可靠性提升
上跨公路钢架拱桥的拆除方案选择
挤压性围岩大跨隧道预应力锚索作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