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静飞 李 竞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 浙江 宁波 315000
本研究采用助阳消癥汤联合中药足浴治疗阳虚寒凝型子宫腺肌病痛经患者,获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7年12月收治的阳虚寒凝型子宫腺肌病痛经患者108例,主症为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喜按,得热则舒。次症为月经过多或过少,经期延长,经血色黯有瘀块;面色青白、头晕耳鸣、神疲乏力、失眠多梦、畏寒肢冷、腰背冷痛、小便清长、肛门坠胀。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苔白腻,脉沉细。随机分为两组各54例。治疗组年龄23~42岁,平均31.51±4.57岁;病程10个月~12年,平均5.32±1.73年。对照组年龄22~44岁,平均31.45±5.01岁;病程8个月~13年,平均5.29±1.75年。两组资料均衡(P>0.05)。
对照组口服助阳消癥汤:丹参20g,菟丝子、钩藤(后下)各15g,淫羊藿、紫石英、延胡索、莪术、赤芍、川芎、五灵脂各10g,肉桂(后下)、全蝎各3g。痛经剧烈加细辛3g;头痛重加白蒺藜10g;腹部有包块加蜈蚣1.5g;腰部酸痛剧烈加川断12g;恶心呕吐加干姜6g;小腹冷痛加小茴香6g;经血血块较多加蒲黄10g。每日1剂,水煎分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足浴:艾叶、怀牛膝、鸡血藤各30g,制首乌、桂枝、赤芍各20g,当归、伸筋草各15g,红花、川芎、草乌、吴茱萸各10g。上述药物加水3L煮沸20min后,待药液温度降至40℃时开始泡足,期间不断加入热水将水温维持在40℃左右,每次浸泡20min,每日1次,经前及经期足浴7天。两组均治疗6个月经周期。
3.1 疗效标准:痊愈为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积分减少95%以上;显效为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明显好转,积分减少70%~94%;有效为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好转,积分减少30%~69%;无效为临床症状以及体征无明显的改善,甚至有所加重,积分减少未达到30%。
3.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3.3 两组治疗前后观察指标比较:见表2。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观察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观察指标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治疗组(54例)对照组(54例)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分)18.92±2.16 6.11±1.56*#18.88±2.19 11.28±2.08*子宫体积(cm3)12.66±2.25 10.12±1.06*#12.69±2.31 10.48±1.11*月经量评分(分)2.67±0.51 1.15±0.21*#2.64±0.56 1.58±0.31*
3.4 两组治疗前后中文版COX痛经症状评分量表(CMSS)评分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CMSS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CMSS评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治疗组(54例)对照组(54例)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严重程度评分24.16±3.17 9.55±2.06*#24.21±3.10 13.21±2.58*持续时间评分23.11±3.05 10.25±2.19*#23.18±3.07 14.55±2.28*
子宫腺肌病痛经属中医学“痛经”“月经不调”等范畴,阳虚寒凝型的主要病机是阳虚寒凝、胞络不通,应用活血祛瘀、温阳止痛法治之。助阳消癥汤中肉桂、菟丝子、淫羊藿、紫石英温肾助阳;丹参、赤芍、川芎、五灵脂活血化瘀,调经消癥;莪术消癥散结祛瘀;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全蝎止痉止痛;钩藤宁心安神,镇痉息风镇痛。众药合用,共奏补肾助阳、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消癥散结之效。足浴方中桂枝、吴茱萸温经通脉,散寒止痛;红花、当归、赤芍、川芎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制首乌、怀牛膝补肝肾,强筋骨,益精血;艾叶散寒止痛;鸡血藤行血补血,散结止痛;草乌祛风除湿,散寒止痛;伸筋草舒筋活络。全方助阳消癥,祛寒止痛。口服足浴联用,取效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