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大脑,是人体最高“司令部”。人的一切生理活动,从心脏跳动、消化液分泌,到复杂的思维、紧张的劳动,都由大脑指挥。
同样,城市也有它的大脑,“城市大脑”是由人工智能来执行城市管理的。
令人头痛的工地安全和渣土运输问题,一度困扰着监管人员,现在好了,有“城市大脑”24小时值守,就能做到管理不放松,监测不遗漏。在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我们看到,“城市大脑”将渣土执法的各个环节紧密联系,实现秒级比对、即时监测、违法追溯,使渣土车违规率明显降低。在浦东,“城市大脑”已经打通市、区两级平台,整合区内4个委办局的资源,集成行政许可审批、车辆动态监控、渣土行业监管、车辆信息比对等11个系统,有效解决了工地监管、渣土车治理问题,还实现了对共享单车的协同管理,对危化品企业的全周期监管,对群租现象的智能分析,对防汛防台、节日保障的协同指挥。
公安破案也同样离不开“城市大脑”。去年11月,两个赌博欠债的男子相约到上海打劫金店。谁知飞机刚抵沪还在“筹划”中,警方就已预警到一起严重暴力犯罪即将上演,便及时布控,将两人擒拿归案。借力“城市大脑”,上海的公共安全管理,已从应急处置为主,转向以风险管控为主,推动城市向着更有序、更安全、更干净的目标迈进。一份新鲜出炉的调查报告显示:到2018年上海公众安全感和对公安工作满意度指数已连续6年实现双提升,创下历史新高。
城市是人类的伟大创造,可惜,以往由于人口、工业、交通运输过度集中,水、电、气、路无限交织,造成“城市病”四处蔓延,整个城市缺乏统一指挥的大脑。独居老人如何避免突发事故,打开的窨井如何及时处置,在医院里“这个检查哪里做?”“什么地方拿药?”“洗手间怎么走?”等等,所有这些难题,都需要依托“城市大脑”来解决。
“城市大脑”靠的是数据,没有数据,大脑就会瘫痪。数据,既是城市活动的轨迹,也是城市治理的密码。“城市大脑”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打破数据孤岛,信息共享。通过数据,将散落在各个角落的信息汇聚到一起,借助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让城市的各个“器官”协同工作,成为一个能自我调节、与人类良性互动的有机体,以提升城区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一个城市有了人工智能大脑,也就有了思想,就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普惠、更加便利、更加快捷、更加精准的公共服务,使更多人享有获得感。
《道德经》上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城市大脑”是实现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而它也终将进入“融合万物”的层面,万物互联必将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当然,世间的一切发明创造都离不开人,人是最重要的因素,“数据在线,人也在线”。只有用“人的大脑”控制“城市大脑”,才能让城市充满思想,让市民放飞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