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 徐春阳 徐元金
事以才立,业以才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要求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当前,四川省Y市正处于大力实施“六个加快建成”和建设“8+1”高端成长型产业的关键时期,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对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理性审视全市产业转型发展背景下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深入分析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服务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有效路径,推动形成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与产业转型发展相融互促的良好局面,已经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重大战略课题。
一、调查情况及现状分析
1.Y市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总体情况及结构现状
当前,全市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中,其中男性1292人,女性317人,党外干部132人。在年龄结构方面:专业化干部的平均年龄42.6岁,45岁以下343人,占33.3%;46-50岁211人,占20.5%;51-55岁286人,占27.5%;56岁以上189人,占18.4%。总体上看,全市党政班子年龄以45岁左右为主体,梯次结构不明显,年轻干部偏少。在学历方面:研究生以上学历412人,占35.3%,其中博士研究生178人;全日制大学784人,占62.1%。高学历、高层次干部人才偏少。在专业方面:管理类占30.4%;经济类占18.1%人;法律类占32.5%;其他类占19%。总体表现出党政班子成员中懂节能环保、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的干部较少,与产业转型发展相适应的专业人才支撑不够。在经历阅历方面:班子成员中曾任地方“一把手”286人,经过“五个一线”锻炼的占比34.5%。在后备人才培养方面:目前,全市县级后备干部共有320人,其中正县级100名,副县级220名,区县共有科级后备干部2100人。
2.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对产业转型发展的供给现状
近年来,Y市紧跟产业转型发展需要,坚持把干部专业能力建设摆在重要地位,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做大做优专业干部数量和质量。
一是完善政策引人才。围绕8大新兴产业,实施“1126”高端引智工程,与电子科大、哈工大等10所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定向引进培养一批创新创业高端人才。从2008年至今累计从国内知名大学、科研院所引进紧缺急需专业高层次人才1600余人、项目22个。同时,加快推进大学城、科创城“双城”建设,大力培养专业人才。
二是按需选拔聚人才。结合公务员公开招考工作,设置体现专业特点的资格条件,扩大定向招考比列;到北京、上海等地开展现场招引,从北大、复旦等知名高校招录紧缺专业选调生82名;结合产业发展需求,从体制外人才中选拔了208名专业干部进入领导班子;从体制外引进熟悉经济金融、城建规划、教育卫生、企业管理等专业人才进入干部队伍。
三是因地制宜配人才。完善领导班子功能结构模型,针对不同地区资源秉赋、产业发展需求等因素,细化制定专业配备标准。比如,突出城市经济建设需要,优化配备善抓城市建设、商贸物流、园区招商的专业干部143名;针对县域资源,优化配备善抓循环经济、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创新创业的专业干部217名;针对5个贫困县,突出脫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导向,配备相关专业干部328名。
四是创新模式育人才。创新年轻干部递进培养模式,充分将选、育、管、用有机融合,探索构建了“公开遴选、集中培训、实践锻炼、跟踪管理、择优使用、动态调整”六位一体递进培养链条,形成并产生了年轻干部递进式培养机制。2012年以来分期培养优秀年轻干部人才3600名,每年市一级遴选优秀年轻干部120名,为推动产业发展储备了大批人才。提拔近20名30岁以下的年轻干部到工业园区、招商岗位任职;同级重用35名年轻干部到县级综合部门任职。
二、当前Y市专业化干部供给存在的问题
1.对照转型发展目标,专业化干部总量支撑不足。按照Y市产业转型发展要求,现有的专业化干部总量明显不足:一是“高精尖”式专业化干部极为缺乏。八大高端成长型产业相关专业干部数量严重不足,全市788名县处级干部中,熟悉轨道交通的干部不足100名、占12.6%,熟悉智能制造的干部仅32名、占9.3%。二是精于传统产业的干部偏少。精通改造提升名优白酒、化工轻纺建材、综合能源等传统产业的专业干部数量不多,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缺乏人才支撑。三是拥有专业素养干部不足。部分专业干部长期在同类型甚至同一个单位工作,经历阅历单一,综合型专业干部紧缺。
2.对照转型发展布局,专业化干部区域分布不均。一是分布领域不均。8个高端成长型产业与干部当前专业结构主要集中在行政管理、师范教育等出现严重的供需矛盾。二是分布区域不均,专业化人才主要聚集在经济相对较好的区县和职能相对重要的部门。三是分布层次不均。不同层级专业化干部比例不合理,县级中紧缺专业干部占43.4%;科级中紧缺专业干部52.9%;储备人才中紧缺专业干部50.2%。
3.对照转型发展需求,专业化干部来源渠道不畅。一是体制外专业人才入口不畅。公务员队伍“逢进必考”制度导致体制外专业领域优秀人才难以进入。二是年轻专业干部入口不畅。受超职数清理、取消任职年龄杠子等政策限制,干部不到退休年龄不退岗,导致年轻专业干部“入口”不畅甚至出现“断层”。三是专业化干部引进较慢。较直接考核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务员招录考试门槛高、周期长,客观上阻碍了专业人才的汇集。
4.对照转型发展任务,专业化班子配备结构不优。一是班子中专业干部配备数量相对偏少,尤其是专业性较强的领导岗位难选,存在“遍地找”“勉强配”的现象。二是存在“通才”当“专才”现象。由于高素质的专业化干部少,有时存在将工作经验当专业能力素质使用情况。
5.对照转型发展形势,专业化跟进服务效速不高。一是服务水平低。面对八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干部专业化服务水平不足,一些技术性、实质性问题很难得到解决,直接制约相关产业项落地落实。二是层次单一。有些干部专业理论知识过硬,但实践能力较低;有的干部基层工作能力较强,但专业知识不够硬等等。三是经历单一。年轻专业干部中“三门干部”比例大,缺乏基层一线直接服务经济建设的锻炼,做工作点子不多,方法不活,宗旨意识不强。
6.对照转型发展趋势,专业化干部储备力度不够。一是储备不够。以轨道交通为例,在使用的186名干部基础上,现有储备干部仅54名,后备力量严重不足。二是意识不强。Y市在产业布局上出现新的格局、新的方向,预见性地储备服务未来产业发展的专业化干部意识还不够强,一些服务产业发展的专业化干部储备还没有提上日程。三是机制不健全。专业干部储备不精准,没有建立健全专业干部储备机制和长远储备规划。
三、加强Y市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对策及路径
要始终紧扣全市产业发展,着眼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强化服务路径探索,形成相融互动、整体联动的良性格局。
1.夯实源头基础,建立动态平衡的供需体系。一要坚持纵横结合,横向着眼产业发展类型、产业发展定位,纵向从产业实务、产业管理、产业服务等方面,准确把握服务产业发展的专业化干部需要。二要聚焦全市产业转型需求,充分考虑干部成长、流动等规律,系统设计干部专业化素质提升方式。三要着眼供需一体化,建立专业化干部队伍与产业转型发展的两个数据库,适时予以动态调整,确保供求关系平衡。
2.强化综合研判,建立灵活高效的响应体系。一要要紧跟全市8大产业,深入研究产业发展时间进程、区域范围、数量质量、综合程度等方面情况,有效确定专业化干部队伍需求的数量、质量、层次、类别等,为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提供可靠依据。二要要深入研究干部人事政策和产业发展规律,建立科学合理、运转协调、高效快捷的供需应对机制。由组织部门牵头,对职位空缺、新的需求或者不岗不相应的,及时予以调备完善。三要从全局高度系统分析产业转型发展与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之间的规律性、默契度、协调性等,为“做实两端、协调中间”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3.突出配备使用,建立经济有效的运行体系。一要针对全市各级各部门产业转型意识不强、能力不强、效果不好等问题,可按照黄金分割原则,确保61%左右的干部都具有较强的专业思维和专业素养。二要从“作用发挥、机制协调、实际效果”三个维度,分别建立相应制度,以客观公正评价干部队伍的实际贡献,提升干部选用科学性。三要充分发挥激励“指挥棒”作用,聚焦服务产业转型发展,鲜明正确用人导向,对取得实在成效、具有突出贡献的专业化干部、团队,予以正向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