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岁的董国飞是大同蓝岭光伏电站站长、工程师,例行的工作是每日巡检。他的父亲则是当地煤矿的一名煤炭工人,过去例行的工作是每天挖煤。
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大同,另一个称号叫“煤都”。大同出产世界上最好的一种煤。十多年前,中国每年将近十分之一的煤产量来自大同。长期开采的结果之一,便是大同将近十分之一的土地面积、上千平方公里的范围,地下已被掏空,已不再适合人居住。如今,这些大范围的采煤塌陷区,正在兴起全新的能源产业——光伏发电。董国飞工作的大同蓝岭光伏电站,便是大同蓬勃兴起的光伏发电站中的一个,占地面积5017亩,由大约35万块光伏电池组件组成。放眼望去,目力所及几乎都是蓝岭光伏电站的范围,都是光伏板。
董国飞说,脚下的整个山头,地下大约500米到800米,甚至更深的地方,都是空洞,那里的煤层都采完了。地上既不能住居民,也无法办传统工业。
从地下到地表,从煤炭到光伏,父子俩工作场景不同,但本质却相同,都是为提供能源服务,只不过,一个是带污染的传统能源,一个是清洁的新能源。
活力四射的中国,发展离不开源源不断的动力——能源。光伏发电,成为新能源的主力之一,成为人们常见的存在。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光伏面板,不仅仅被大面积架设在煤矿塌陷区的地表,还被大面积安放到了新疆塔克拉玛干广袤的沙漠,在浙江缙云的大面积田地里、在江苏的万亩鱼塘等等地方,都能看到光伏发电的身影,甚至直接用来建造住房,
天合光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冯志强介绍,无论是技术研发还是产业化,这两个领域中国都已经引领世界,中国光伏行业的发展是真正的绿色建设,中国太阳能发电量,已经占全球的1/4。
日本铃鹿国际赛车场,在过去三年里的全球最大的太阳能汽车比赛中,大阪产业大学队的太阳能赛车,三次夺得大赛的冠军。强劲动力是赛车夺冠的关键。冠军赛车上安装的,正是产自中国的世界上能量转换效率最高的光伏面板,这就冠军车队速度领先的一个秘密。
在天合光能世界公认的最高水准的一个实验室里,实验人员正在对光伏面板进行50公斤重量打击试验。这种光伏面板在铁球的猛烈击打下完好无损。为确保光伏面板能适应最极端的气候和环境,每一款新产品在面市前,都必须通过30多项指标的严格检测。
有35年以上光伏领域研发经验的皮埃尔博士,5年前加盟天合光能这个实验室,研发人员平均年龄只有28岁,他对中国光伏产业年轻的科技力量印象极其深刻。
作为天合光能的首席科学家,皮埃尔·韦尔林登认为,世界上80%的光伏面板产于中国,而这80%的光伏面板中,大部分产自常州、无锡、苏州、上海和南京,因此,他把中国的长三角地区称作世界的“太阳能谷”:“中国在新能源产业领域已经创造出奇迹,这个对我来说特别重要。长三角这些地方就像美国加州的硅谷一样,那里是半导体行业的发源地,而这里就是太阳能光伏行业最活跃的地方。”
在新能源产业领域,中国创造的奇迹,除光伏产业外,风电产业成效同样令人赞叹。风电在中国的发展速度,1年前,平均每小时就有两座风机在国内安装到位,累计装机量是世界排名第二的美国的两倍。
江苏滨海市有省内规模最大的風力发电厂,风场混排着不同的风力发电机,从风电设备到电力能源管理系统均是清一色的中国制造。
由国内某公司自主研发的2.2风电机型,风轮直径121米,风机高度是120米、风机塔筒高达120米、叶片最长达到59.5米。如何确保每台风力发电机 (风机) 正常运转,看似任务艰巨,其实完成它并不难,不需要工程师每天登上风机作近距离检查。看上去似乎像普通风机,实际上却是一种智能风机,真正监控运行它们的,是远在几百公里外能源管理系统的大数据中心。
远景能源创始人、70后张雷,有早年在“雾都”伦敦留学经历,让他决心投身新能源产业进行创业。张雷称,北美最大的电力公司,包括杜克能源,也在用他们的这个风电能源管理系统。
我国东南地区,既对能源需求最为强劲,又因为风力不足,很难利用传统风机进行风力发电,为解决这个矛盾,张雷和团队专门研发出一种低风速风力发电机,有了这种低风速风机,让我国广阔的平原、丘陵地区有了风力发电的机会。
张雷介绍,低风速对风机性能要求非常高,以前这个市场里,中国制造的产品占有率为零,自从他们推出低风速风机产品后,因性价比高,他们的低风速风机很快便在市场上占绝对优势。目前,这种低风速风机,早已经为全球贡献超过200亿度的清洁能源。
与此同时,张雷和团队依托中国自主研发、世界顶尖排名的超级计算机“太湖之光”管理着全球将近20%的新能源资产。风电领域的这股中坚创新力量,其创新技术团队的平均年龄也只有28岁,成绩却早已在这个领域名列前茅。张雷说:“我们更关注的,是能够给这个行业带来什么变化,能够引领什么样的发展。”
像光伏产业一样,高速发展的中国风电产业,同样张开双臂,吸引和拥抱着全球顶尖专业人才和年轻专业人员。
除了能源的生产极其重要之外,能源的输送管道建设和管理、维护同样重要。无论是水电还是风能、光伏这样的新能源,可供便捷开发的地区都相对偏远,如何用最为经济的方式将这些能源输送到需求旺盛的地区,是个不小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