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进装
摘 要: 新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突出学科核心素养,时空观念是必备素养之一。高中招生考试和新高考命题对时空观念素养的要求和考察日益突出。目前一些中学生存在地理要素薄弱、史序混乱及把史实与地理要素结合叙述困难的问题,需要寻找有效途径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有效选取核心地理要素对于减轻学生负担、改进教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中学历史 时空观念 地理要素
历史事件或现象发生在特定的历史时空。对历史的认识和解读必须把其放入当时特定的地域和历史空间。历史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历史时空观念涵盖历史时序观念和历史地理观念。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存在和发生的,只有将史实置于历史进程的时空框架中,才能显示出它们存在的意义。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历史事件、人物和社会现象进行准确的认识、理解和解读。目前中学生存在地理要素薄弱、史序混乱及把史实与地理要素结合进行解读困难的问题。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首先必须帮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理解历史现象或事件必备的地理核心要素。对核心地理要素的恰当选取有利于学生学业负担的减轻和历史空间意识的培育。
一、世界历史地理空间意识的构建
1.世界历史地理核心要素的选取。
2004年人教版教材关于世界历史部分涉及众多国家或区域。亚洲的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菲律宾、新加坡、印度、巴基斯坦、伊拉克。欧洲的希腊、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和俄罗斯。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海地和古巴。南美洲的巴西和阿根廷。非洲的埃及、南非和圣赫勒拿岛。大洋洲的澳大利亚。主要交通要道有白令海峡、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直布罗陀海峡、巴拿马运河。这些国家或地域成为培育学生历史时空观念必备的核心地理要素。
2.绘图落实世界历史地理素养,以图说史。
学习历史学科的需求和考查的能力要求不需要学生画出世界详细地图,而需要学生在地图上寻找到相关地理要素的方位或区域,并对其进行识别和解读。基于以上要求循序渐进地培育。首先,引导学生简略勾画世界大洲、大洋轮廓结构并进行标记。其次,在简图上找到主要国家的大致位置并进行标记。其三,标出主要海峡位置。其四,在简图上标出爱琴海、希腊和罗马。其五,在简图上绘出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和三角贸易简图。其六,在简图上标出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地区。其七,在简图上标出二战后国际格局的中心。其八,在简图上标出当今代表性的区域性合作组织和地区。
二、中国历史地理空间意识的构建
1.中国历史地理核心要素的选取。
地理环境是文明孕育的基础,直接影响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地理环境直接影响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基于此种情形有必要搜寻出对中华文明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地理要素。以下地理要素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过重大影响。河流有黄河、淮河、长江。山川有華山、太行山、泰山、南岭。高原和平原有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平原和盆地有关中平原、华北平原、黄淮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江汉平原、四川盆地。关隘有玉门关、潼关、函谷关、嘉峪关、居庸关、山海关、剑门关。古都有西安、洛阳、北京、开封、南京、安阳、成都。重要交通路线有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陆路及海陆丝绸之路。
2.以图说史,绘图落实中国历史地理素养。
孤立地看地理要素并没有特别意义,当把他们放在特定的历史地域和时期考虑,地理要素就变成会诉说历史的活跃因子。把中国地理要素放入历史空间考虑,大江、大河、平原河谷及关隘都对中华文明的孕育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借助绘图的方式把历史人文地理要素纳入历史时空考量分析。第一,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需要明确黄河、长江的大致位置及走向。第二,都城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或经济中心,需要标出西安(长安)、洛阳(洛邑)、安阳(安邑)、开封(大梁、陈留、东京、汴梁)、北京(幽州、大都、京师、北平)、南京(建康、金陵)、杭州、成都(益州)的地理位置。第三,代表性地域由于优越的军事屏障和良好的农业条件长期以来相对比较稳定,对于农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代表性地域如关中平原、成都平原、南阳盆地。其四,有的地域由于农业条件良好成为国家经济中心或赋税依赖区。代表性地域如华北平原、黄淮平原、江汉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第五,部分山川军事价值突出,成为历史进程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如太行山、华山、秦岭、大别山、南岭等。第六,军事关隘往往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而对国家的军事防御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山海关、居庸关、函谷关、潼关、嘉峪关、玉门关、剑门关等。第七,近代以来部分代表性的城市同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有独特的渊源,如广州、上海、南昌、武汉、南京、延安、西安、重庆等。
三、从地理要素识读历史时空
由于历史事件发生在特定的地域和历史时空,地理要素成为历史事件发生和发展的载体,同时特定的地理地域条件对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定的地理要素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称呼或布局,辨明此类特定历史地理形态有助于我们对历史时期的定位和解读。
1.从都城名称判定历史时期。
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国都地址有所变动,同一城市在不同时期的称呼会有所不同,准确地辨明都城能够帮助我们有效定位特定的历史时期。譬如西周都镐京,东周都洛邑,秦都咸阳,西汉都长安,东汉都雒阳,曹魏都洛阳,西晋都洛阳,东晋都建康,北魏都平成和洛阳,隋朝都大兴城和洛阳,唐朝都长安,北宋都东京,南宋都临安府(杭州),金代都大兴府(北京),元朝都大都,明朝都应天府(南京)和顺天府京师(北京),清朝都京师(北京),“中华民国”建立之初定都南京,北洋政府时期定都北京,南京国民政府定都南京(改北京为北平)。二战后德国被分裂为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分别以柏林和波恩为都,1990年东德和西德统一后以柏林为首都。
2.从谋一地名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称呼判定历史时期。
有的城市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有特定的称呼。譬如南京,三国东吴时称建业,东晋及南朝时称建康,南唐时称金陵,北宋时称江宁府,南宋时称建康府,明朝早期称应天府,朱棣迁都顺天府后,应天府改称南京。清朝称江宁,太平天国时称天京。又如北京西周时期称燕都,两汉、魏、晋、唐代称为幽州,宋辽对峙时期称南京,元代称大都,明代早期称北平,朱棣迁都后称京师,清朝继续沿用,民国十七年后称北平。抓住一些城市在特定时期的名称有助于判定历史时期。
3.部分地区或城市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地位突出。
有些地名或标识因其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地位独特而备受关注。太平天国时期的天京,甲午中日战争时期的旅顺、大连、威海卫,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广州,长征前的瑞金,日本全面侵华时期的延安和重庆。这些地名在特殊时期地位突出,在历史材料中会有独特的体现,这些独特的因素有助于判定史料涉及的地域空间和历史时期。
4.地图内容的变化能够反映出历史时期。
伴随历史的发展,中国古代行政区也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特定时期的行政区具有独特性。一些历史事件或现象会以地图或图片的形式呈现。西周推行分封制,主要封国有齐、鲁、燕、晋、卫、杞、宋、陈、许、楚、吴。战国时期封国减少,演变成秦、韩、赵、魏、燕、齐、楚、宋、郑。秦朝疆域广阔设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等。西汉地方推行郡国并行制。北宋与辽、西夏、大理政权并立。南宋与金、西夏、大理政权并立。元朝推行行省制度,辽阳、岭北行省、中书省独特,青藏高原上的宣政院辖地格外突出。清末太平天国辖区以天京为中心。甲午中日战争在黄海、渤海进行。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其他省份响应。北伐战争从广州出发,由南向北挺进。20世纪30年代中共红军的“工农武装割据”和“星星之火”江西瑞金江南红。红军长征从江西瑞金出发,遵义开会转战陕北。抗日战争时期半壁江山沦陷,重庆、延安携手抗战。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定输赢。及时抓住历史地图中这些代表性信息,有助于我们明确大致历史时期,理清历史事件的地域空间和逻辑联系。
在历史教学中适当引导学生关注一些代表性地名在特殊历史时期的称呼,历史事件的地域空间、行政区或都城的变更,并对这些地理信息进行历史联系或分析。既能够增强学生对历史的感知能力,又有助于推进学生历史时空观念的培育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本文系2017年河南省农村学校应用性教育科研课题《中学生历史“时空观念”培养的实践研究》成果,课题批准文号:17-HJYY-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