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谈雅丽 编辑 | 任红
雪峰山 摄影/ 曾庆平
诗溪江 摄影/ 屈洪文
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如。
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猿狖之所居。
山峻高而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 。
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其承宇 。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
—— 《九章·涉江》
溆水是沅水的支流之一,在溆浦大江口的犁头咀合流于沅水。《五溪蛮图志》等诸多文献中并无关于溆水的记载,唯有明《一统志》所记,五溪中有溆溪。唐代李贤李延寿注“五溪,在辰州界”,当时的辰州界就包括了溆浦。清代辰州府领沅陵、泸溪、辰溪、溆浦四县,溆浦属辰阳府管辖,辰溪也就包括了溆溪。
自明清以来,古溆浦人就把溆浦称之为“五溪之地”。清人舒才博赞马援诗中有:“五溪险阻从天设,两汉威仪越世留。功令森严传溆水,年立十五渡龙舟。”清人梁芳焘有诗:“芦潭侧,花如雪。扁舟一叶趁寒月,长歌短笛声凄绝,五溪之水秋冷战。三闾一去谁醒醒。”这些基本可以佐证溆浦属“五溪”之地。清代著名地理学家、溆浦籍学者严如熤为官期间,首次开创以“五溪”为名的新学派“五溪哲学”,溆浦乃五溪之说可见一斑。
屈原在《九章·涉江》中有关于溆浦的绝佳诗文,寻访溆浦就是为了寻访这位浪漫主义诗人的行游足迹;为了以雪峰山为界寻访武陵文化走向;为了找到溆水与沅水的交汇,感知渊源流长的河流文化。
茶马古道 摄影/ 何国喜
作家王跃文是溆浦漫水人,他曾在《溆浦拾轶》序言中写道:“溆浦从来就是个文气很重的地方。读书人在溆浦从来都是很受尊重的。后生们浪漫,总愿意相信溆浦重文化的传统缘于屈子。而文化的确是有基因的,溆浦历代都不乏以天下为己任的文化人,正因承了屈子之风。”说到溆浦必然会想起屈原,想到这位流放湘楚大地的伟大诗人,想到他在这块土地上的吟唱和徘徊。王跃文的这段笔记足见屈原对溆浦文化和文人的影响。
屈原在诗歌《九章·涉江》中写到溆浦的深林、猿狖、高山、霰雪和霏云,以及他想隐居于这方山水的渴望和惆怅。当我走进溆浦,一脚踏进溆水的上游二都河域,到达穿岩山地界,从统溪河一直往诗溪的深山峡谷中行游。一群友人将我引入梦境之地,雪峰雪月,诗溪兰芷,何等美妙的时光,我甚至遇见了苍翠而石化的山鬼,壁立山崖,看其骑行赤豹,听其美妙的歌声响彻深山。月光满溪,兰芷遍地,山光波翠缓缓流入我的眼底,令我儃佪不已。
我的溆浦之行从雪峰山开始。清晨,我们从怀化市出发,沿着沅水江岸自驾车逆流而上,这条清碧之江伴随了我们的行走。经溆水,过溆浦县,再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弯曲山路,我看到一条褚青的游龙在高山之中蜿蜒穿越,那就是统溪河,是溆水的上游。我们到达之地叫穿岩山,山属雪峰山系,地属统溪河镇。停车处是当年的茶马古道,壁立的高山溪旁建有古朴的六角亭台,亭台中有大缸,设木桌茶席,可进入茶亭畅饮一杯古道凉茶。
一条绝美的溪河碧水潺潺,大概因为屈子当年行吟溪畔,统溪河的上游又名诗溪。一座座峻拔的高山对峙于溪河之上,木板铺成的铁索桥悬于溪河两岸,从桥上望着脚下碧青的河水,水清流静,甚至感知不到它的流动,只是万千苍翠都融化入水,使溪水愈加清幽。茶马古道就在诗溪的洞垴上,古驿道曲折的青石板依稀而见,沿青石板游步道行进,经长亭、红军亭和铁索桥,不过二里便到达另一座铁索桥。据说,这条茶马古道通向沅陵,只是青石古道早已隐埋于青山之中,不见了踪迹。
茶马古道是雪峰山连接山外的重要通道。雪峰山盛产野生茶叶,当年的贩茶人就是走此驿道运输茶货。运送茶砖的商人一路风尘仆仆,马铃声声,以马为脚力,驮送黑茶砖经此古道而往溆水、辰溪、沅陵,走水路至沅水而往洞庭。古道的崖壁长满薜荔藤,藤上有薜荔果,屈原《山鬼》中写到:“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罗。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从文里,辛夷车兮结旗。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当年的屈原走进了溆浦的深山之中,或如在雪峰山行走的我们一样,看到深林杳以冥冥,山峻高而蔽日,而心生隐居山林的美好愿望。
在铁索桥上,我们仰望对岸苍青的石崖,崖侧有自然成形的山鬼,这石形山鬼虽不似屈子所叙的窈窕美女,却肩背瑶姑的背篓,脸庞端庄秀美,不免让人心生向往。我们在穿岩山留连忘返,一如同行诗人曾庆红文字中所述:“一些神秘物事,不是迷,也不是梓。它是我长思于穿岩山,蓬勃内心滋长出的宿莽。”宿莽来自《楚辞·离骚》中的句子: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我以为,宿莽是雪峰山特有的细草,是屈原文字中的香草芷兰,禁得霜摧雪毁,经冬而不死,永存于生机勃勃的时光深处。
阳光灿烂的中午,浦安冲的静安山庄等到了从茶马古道上走来的我们,这里是去穿岩山顶的必经之路。
青山深处的山庄建有一排农家木屋,松木地板,桐油板壁。木屋前横穿过一条小溪,水经石流,溪水细弱但很清澈。山间溪水都是可以随意接来喝的,山里人家屋角有凉水缸,用瓷缸随手舀水喝,很是甘甜。山庄的偏屋里端坐着三个瑶家姑娘,她们正在包蒿子粑粑,青翠的蒿叶,糯软的蒿子粑粑整整齐齐,摆放在一个圆形的竹筛里,散发着诱人的清香。
我们在凉亭喝茶,茶是古树黑茶,以诗溪的溪水冲泡而成,都来自山野,所以清气满溢,使我们也得了品茶人的自在与惬意。午饭时,农家菜摆了满满一桌,都是来自于大山的奇珍美味,自家饲养的土鸡鲜美无比,熏得亮晶晶的山里腊肉醇厚透彻,一口咬下去油香满嘴,诗溪的小河鱼用茶油酥好焦香脆咸,山里的野蜂蛹味道焦嫩,令人无法细述其中的美妙。
我们到达穿岩山顶时,天光尚早,就沿着后山的石阶转登到前山,刻有“穿岩山”的巨石傍依几百级石头台阶,台阶正对面的高山上有层层叠叠的梯田。秋末,山中满是深红的枫树,金黄的无患子、五角枫和栾树,它们把一座座大山染得斑斓多彩。也许正是在这样的秋景中,屈原才会有“日将暮兮怅忘归,惟极浦兮寤怀”的感怀。
上:花瑶挑花 摄影/ 柴棚
下:雪峰山瑶池 摄影/谌晓荣
雁鹅界 摄影/ 谌晓荣
穿岩山有一个古村落叫雁鹅界,深藏在高山之上,村落里多是斜檐翘角的老木屋,古风古俗沿袭至今。相传人们在这里开荒辟田,筑屋安家,因见秋天南飞的大雁在此栖息,故取名雁鹅界。村子依山而建,山路崎岖,我们沿着青石板路走至山腰,与运送山货的两匹马突然迎头撞上,一匹黑马和一匹枣红马,我们侧着身子让马先过,仿佛回到了当年用马匹运送茶砖的年代。
深秋已至,雁鹅岭上家家户户的屋前院后都种了桔子和柚子树,有的挂着一树红通通的柿子,有的屋后长着没过头顶的芦苇。天是瓦蓝瓦蓝的,阳光照射着金黄的桔子、红通通的柿子,是一幅色彩丰富的秋景图。我们走到石磨油坊,想象金灿灿的芝麻油顺着木槽缝儿缓缓流到地上的油罐,一阵香喷喷的芝麻油香扑面而来。磨豆子的磨盘,舂米的石臼,这都是古村落里保留下来的传统工艺。村子沟水相连,潺潺溪水绕屋而过。拾级而上但见整个古村村舍屋檐相连,层叠欲飞。我们登上山顶,远山苍茫如黛,雁鹅岭上诗溪枫香,是真正的秋色斑斓了。
傍晚时我们到达枫香瑶寨,这里散居着被称之为“中国花瑶”的少数民族。花瑶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瑶人造字停留在结绳、垒石、界木等原始状态,但花瑶是一个爱美的民族,男女都喜欢五彩服饰,尤其女人的服饰最是鲜艳夺目、流光溢彩。瑶族木楼建在群山之上,是一个圆形寨子,三栋大木楼加一条文化长廊,构成一个超大的四合院。夜晚这里将有热闹的花瑶歌舞表演和篝火晚会,但我们没有久留,只是登上山顶瑶池,看到美轮美奂的高山温泉池。全部浓烈的秋色都融进了这一湖碧蓝的水中。
最蓝的泉水都停留在了高山之巅,我看到群山翠谷都在这温泉之中流荡,看到树木鸟影,云翳雨雪。
我们就像进入了一个传说中的王国,一任青山绿水将我们带进奇趣的梦境。从浦安冲出发到达穿岩山顶,我们决定住在高山顶的帐篷里,夜晚就陈年黄酒品满天星光,黎明登至山顶看高山日出。
天已漆黑,月亮还没有升起,只有稀松的几颗星星发出暗淡的光芒。高山夜寒,四野静寂,古树的重影落在地面,形成更浓的黑暗。连酒店老板也到山上农户家喝酒烤火去了,只有看帐篷的小哥拿来一串钥匙,钥匙叮铛作响,使黑夜更加寂静。
帐篷里的灯光亮起来了,原来帐篷前还生长着一棵刚刚转红的枫树。我沿着花池散步,看见树枝隐绰轻晃,叶间散发着辛辣的清香;天空有蝙蝠低飞,草间有蛐蛐鸣唱,巨大的飞蛾在帐篷的光里匍匐,又掉落在光线下的地面。我疑心有传说中的夜兽从黑暗中忽然冲过来,又或者有山鬼隐藏在哪棵不安的树影下。
月亮渐渐升起,因薄薄的云层遮掩,四周显得并不明亮。月光照射群山,使远处的高山之巅泛出银白的光。夜气很深,寒意更浓,我把所有的衣服都穿上仍然感到寒冷,于是结束漫步,坐在帐篷前喝酒聊天。诗人李丹自备了黄酒,用一个小小的酒精炉温热。我去花园采了一束盛开的鸢尾置于花器中。越来越多的星星聚于夜空,虽然感觉寂静,但已不是黑影重重的夜幕了。酒店主人已从山下回来,加入我们喝酒吟诗的队伍, 连拿钥匙的小哥也搬来了一只小凳,腼腆地读了一首自己写的小诗。
女友柴棚一直温和地叮嘱小哥,原来他是诗人的远亲,父亲早逝,母亲也已下落不明,是柴棚资助他读大学并帮他找到山上的工作,他在雪峰山扎实干了两年,才刚刚调到穿岩山,这里的帐篷才刚搭建,小哥算是雪峰山最早的创业者了。
人们谈论帐篷前的黑狗兄弟,据说它们出生后不久,人们将他们分别养在穿岩山的两地,于是两条黑狗便分别以不同的两地为家,两只黑狗一直生活在一起,有时相约去一家主人那里生活几天,轮着日子在不同的主人家生活。在寒冷的高山之夜,我们多么需要用爱或者与爱有关的故事取暖。
星星变得更加明亮。温和的酒缓缓流入我的身体,使血液的温度渐渐升高。临睡前,听到李丹在唱一首古曲,歌声抑扬顿挫。早上五点我醒来,打开帐篷,忽然发现满天浮云早已散去,只有巨大的星星浮于空中,它们那么巨大,仿佛我一伸手就能撷取,我惊异地唤醒同住的柴棚,原来在夜晚,硕大而明亮的星星早已如雨点般聚拢在我们的身边。
凌晨五点,我们往山上走,四周都是连绵的黑暗,直到走上山顶,才看到淡青的光芒笼罩在山巅。我们脚下起伏的连绵群山,在淡白的雾中慢慢浮现出来。天空出现了淡红、浅红、绯红,红得渐渐浓烈鲜艳。在太阳还没有出现之前,周围的云霞都被染红了。黑影重重的穿岩山在黎明的光线下忽然变成苍翠秀美的大山,云层慢慢升高,山谷轻轻飘动着淡红的云彩。太阳跃出重山之巅只用了五分钟,从豆芽一样细小到半只篮球大小,到整个太阳纵身一跃,忽然出现在地平线上。周围的一切全都被它放射出的光线染成金色,一点点、一丝丝的温暖散满全身,阳光照耀我的脸,我的身体,我的心灵,我把手伸向天空,感到温暖的光线聚满了我的手心,我觉得自己变成了托举太阳的人。不禁对着它升起的地方大喊:“喂,太阳,你好!”
从穿岩山顶下来后,我们找到溆水与沅水的交汇口——犁头咀。过漫水镇,到大江口,再走十多里,翻越一座不大不小的高坡,两条大江在此合流,变得无比开阔,我们从高处俯瞰这两条河流,一条河流注入沅水形成的波浪洲,一条狭长犁头状的注入口,那就是溆水。从大江口到统溪河,说不定当年的屈原曾乘船从沅水而往溆水,我想象这位峨冠博带的诗人背手立于船头,高声吟唱《涉江》:“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
他见到的,和我们在山顶所见到的,是同一个星空,同一轮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