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海绵城市为导向的城市规划方法研究

2019-07-17 01:23陆泳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19年6期
关键词:绿地海绵城市规划

陆泳

(昆明市政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1 前言

城市化进程在现阶段越来越快,其不仅体现在城市数量的增加,同时也表现在城市规模扩张上面。受传统城市建设思想的影响,平原地带的城市大多按照“同心圆”圈层结构发展,而这种城市结构存在很多弊端,特别是城市内涝、径流污染、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极大的影响到城市持续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海绵城市的概念被提出来。海绵城市是在尊重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措施,让城市可以如海绵一般,很好的积存、渗透、净化水资源,从而实现城市水环境的改善,为城市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2 海绵城市的内涵

海绵城市这一概念的最早提出,是为了缓解城市开发中出现的水环境问题,从而建设良好的城市水资源生态环境。海绵城市的出发点是通过各种措施,对内涝、污水体进行有效控制,使得城市开发区域的水文情况贴切自然状态。海绵城市要求对城市中的土壤水分、雨水、地表水流量等进行全面控制,提高城市的抗内涝水平。在城市规划过程中,需要科学的利用渗透、滞留、净化、排放等手段,全面降低城市开发引起的水资源污染,将城市打造成一个海绵,在降水多的时候,可以很好的“吸水”,防止内涝,在降水比较少的情况下,做到“放水”,满足城市用水需求。

海绵城市是在城市可持续发展原则下提出的新思想,其将城市的绿色、灰色基础设备结合起来,确保了城市水资源内部存储、渗透、净化、再利用,保证了城市用水安全,改善了城市水资源生态环境。海绵城市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了以往城市规划中的末端控制、快排等水资源控制方式,提出了源头、分散化、多目标的雨洪管理观念,实现了现代化水资源循环利用。海绵城市是实现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基础,具有很高的生态、社会、经济价值,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极大影响。

3 当前海绵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

对于海绵城市规划,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而从当前海绵城市规划现状看,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影响到城市发展,其主要表现在:

1)定量分析不足

对于海绵城市建设,其需要在规划设计前期,对将要开发的区域

进行全面的调查、量化分析,从而准确判断风险区域位置及规模,划定开发区域、绿线、蓝线的边界,并确定洪泛区、修复湿地等敏感的区域。而当前的城市规划设计,大多是以文字描述为主的报告式定性分析方法,这种方法执行简单、容易理解,但存在规划内容不容易落实、方法不严谨等问题。例如在城市雨水工程规划中,设计人员大多是根据城市道路来确定雨水管道的管径、走向,并没有对城市开发前后地表、雨水产汇流量进行定量评估,也没有分析城市开发前后的用地性质、竖向、下垫面等条件,造成了城市雨水工程规模布局与用地开发强度相互脱节。

2)城市用地规划与专项规划之间相互脱节

在海绵城市理念下,城市的总体规划需要与专项规划同步进行,专项规划是总体规划的目标、要求,总体规划则是专项规划的协调、衔接。在当前的城市规划中,规划设计人员大多是先对城市功能进行分区,然后确定城市布局、道路、基础设施、绿地等,在城市用地布局上并没有进行专项规划,从而造成了城市开发强度与周边道路、基础设施、绿地等之间相互脱节。同时在城市初期规划中,并没有对城市景观进行充分考虑,造成了道路、市政、绿地等建设处于被动状态。

3)对城市竖向规划不重视

当前我国现行的城市规划编制方案很少关于“场地竖向规划”的描述,导致在城市规划过程中,经常会忽视竖向规划。对于城市竖向规划,主要包括城市排水、建筑布局、道路交通、城市景观等综合方面,这些项目涉及到自然地形的利用、改造,其在防范城市内涝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从当前实际情况看,在城市竖向规划上,存在数据收集困难、缺乏对地质地貌自然状况调研等情况,造成了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偏离实际,甚至会造成城市竖向用地规划与整体规划相互矛盾的情况。

4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方法

4.1 城市规划整体思路

图1 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整体示意图

海绵城市规划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与城市园林、市政、水利、交通等各个部门都有极大的关联,需要多部门紧密协作,海绵城市规划对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强调不精通专业相互协作、城乡统筹、流域综合治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强调绿色城市建设,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整体情况如图1所示。

在海绵城市总体规划上,需要做好各种前期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对城市建设各要素进行专题分析,如生态保护专题、产业发展专题、水环境专题等,并在此基础上全面评估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结合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对城市的发展目标、方向进行明确,合理规划城市范围。同时要结合城市定位,对城市雨水总体控制目标进行明确,实施城市水系、绿地、竖向等专项规划,贯彻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海绵城市理念下,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时,要注重流域综合开发及治理,对于河流大排水系统、城市小排水系统、城市点源污染、流域面源污染等进行规范处理,最大限度的保证城市水生态环境,解决城市上下游洪涝、污染等问题。在海绵城市规划中,还需要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对城市原有湿地、河流、绿地等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实现水资源滞、蓄、渗、排、用的良好结合,满足城市安全用水需求。

4.2 根据自然环境设计城市湿地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城市湿地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城市湿地还是城市防范洪涝、接纳及处理雨水径流的重要方式,所以加强城市湿地规划十分重要。在实际规划中,城市湿地建设需要坚持保护优先、规范修复、因地制宜、生态效益的原则,积极保护原有湿地、土壤、水文自然环境,并采取适宜的修复手段,促进湿地结构的完整及功能完善。首先是对湿地水循环系统进行规划,要根据湿地水道、湖泊的现实情况,构建具备吸纳、存储、净化等功能的湿地水循环系统,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湿地海绵作用。其次是进行水陆交界生态驳岸设计,驳岸具有水、陆双重性质,其设计需要充分尊重生物系统、自然条件的需求,在植被护坡的基础上,对生物工程驳岸、硬质驳岸进行改造,从而更好的保护河岸,避免雨水冲刷,维护河岸生态系统。同时在驳岸规划中,可以结合乡土植物,配备其他区域的植物,全面丰富驳岸的景观性、观赏性。最后要注重对湿地植物进行规划设计,植物是海绵城市湿地的核心组成部分,在实际中要坚持保育为主、增补为辅的植物设计观念,因地制宜的搭配草本、水生、乔木等植被,并注重水陆交错地点的植物增加,构建丰富、多样的水陆自然过渡景观,强化城市湿地净水能力。

4.3 海绵城市道路设计

道路是城市的骨架,其对于城市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道路的合理规划、设计可以有效的吸收、利用雨水,并且能对城市地下水资源进行补充。在以往的城市规划中,缺乏对环境因素的考虑,设计的城市主干道属于传统道路体系,绿化带标高比道路标高要高,雨水会从绿化带进入到道路中的排水系统中,这一方面会加剧排水系统的压力,另一方面还会将绿化带中的污染物、淤泥等冲下来,造成下水道堵塞、路面污染,同时还会进一步加剧城市道路积水。与之相对应的是城市绿化带用自来水浇灌,不利于城市水资源良性循环,因此,在实际中,要立足于海绵城市的视角,对城市道路进行优化设计。

首先在道路设计上,保证主干道、景观道路等的标高要高于周边绿地20cm左右,并改变以往的连续路缘石情况。这样路面上的雨水就可以顺畅的进入到绿地两侧,极大的降低了雨水在路面的停滞时间,一方面可以很好的灌溉周边绿地,另一方面还能通过周边绿地渗透到地下,补充城市地下水资源。其次,在城市道路设计时,要注重透水铺装,这种模式既可以满足交通强度,还能让雨水快速渗入地下,有助于改善城市道路过硬的情况。在实际中,要结合道路类型,选择相对应的透水材料,如在主干道、人行道上铺设透水地砖,在停车场铺装嵌草砖,在沿街绿地铺设鹅卵石等,在强化道路透水性的基础上,提高其景观效果。

4.4 城市公共设施生态改造设计

在海绵城市理念下,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还需要注重对传统的公共设施进行改造。在传统的城市公共建筑中,大多缺乏雨水收集功能,对此,在城市公共设施设计过程中,结合实际,设计屋顶花园,这样不仅可以蓄水,同时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城市的绿色氛围,有助于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在实际中,可以将雨水斗增加到公共建筑屋顶,注重落水管改造,增添雨水罐,对收集到的雨水进行处理后,用于城市绿化。此外,在海绵城市规划中,还可以增加城市雨水花园的设计,雨水花园属于动态化的花园,其具有很强的雨水收集、存储、回渗功能,同时还具备良好的景观效果,能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具有综合效益。

5 总结

总而言之,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根源,也是引起诸多城市问题的源头。在实际中,为了更好的解决城市发展中出现的内涝、雨水径流污染、水资源不足等问题,就应该立足于海绵城市的视角,对城市进行规划、建设,确保城市可以更好的适应自然灾害,同时也促进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绿地海绵城市规划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浅谈林地绿地养护精细化管理
浅谈基于低碳、生态导向的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区内中小型遗址保护的策略分析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海绵是植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