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后涂鸦,成就书法史绝唱

2019-07-16 14:41祝勇
百家讲坛 2019年3期
关键词:书法史蔡邕王导

祝勇

《世说新语》写王羲之,最著名的还是“东床快婿”的典故:东晋太尉郗鉴有个女儿,名叫郗璇,年方二八,正值豆蔻年华,郗鉴爱如掌上明珠,决定在丞相王导家为她寻觅一位如意郎君。王府的子弟听说后,个个精心打扮一番,唯盼雀屏中选。只有一个年轻人斜倚在东边床上,敞开衣襟,若无其事。这个人正是王羲之。

王羲之是王导的侄子,他的两位伯父王导、王敦分别为东晋宰相和镇东大将军,王羲之的父亲王旷更是司马睿过江称晋王首创其议的人物,其家族势力的强大,由此可见。

相亲那天,王羲之看见一座古碑,被它深深吸引住了。那是蔡邕的古碑。蔡邕是东汉著名学者、书法家蔡文姬的父亲,他的字被认为是“受于神人”,让王羲之痴迷不已。

王羲之對书法如此迷恋,自然与父亲的影响有很大关系。王羲之的父亲王旷善隶、行书。王羲之12岁时,在父亲枕中发现《笔论》-书,便拿出来偷偷看。父亲问: “你为什么要偷走我藏的东西?”王羲之笑而不答。王母日: “他是想了解你的笔法。”父亲看他年少,就说: “等你长大成人,我会教你。”王羲之说: “等到我成人,就来不及了。”父亲听了大喜,就把《笔论》送给了他,不到一个月,他的书法水平就大有长进。

那天他看见蔡邕碑,自然不会放过,几乎把相亲的事抛在脑后,突然想起来,才匆匆赶往相府,到时浑身已经被汗水浸透,就索性脱去外衣,袒胸露腹,偎在东床上,一边饮茶,一边想那古碑。郗府管家通过观察对郗太尉做了如实汇报,以为第一轮遭到淘汰的就是不拘小节的王羲之,没想到郗鉴选中的人偏偏是王羲之, “东床快婿”由此成为美谈,而这样的美谈也只能出在东晋。

东晋永和九年(553年)的暮春三月初三,时任右将军、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伙同谢安等朋友及子弟42人,在山阴兰亭举行了一次声势浩大的文人雅集,曲水流觞,饮酒赋诗。

魏晋名士尚酒史上有名。兰亭雅集那天,酒酣耳热之际,王羲之提起一支鼠须笔,在蚕茧纸上一气呵成,写下一篇《兰亭序》,作为他们宴乐诗文的序言。那时的王羲之不会想到,这份一蹴而就的手稿,以后成为被代代中国人记诵的名篇,而且为以后的中国书法提供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坐标,后世的所有书法家,只有翻过临摹《兰亭序》这座高山,才可能成就自己的事业。王羲之酒醒,看见这幅《兰亭序》,有几分惊艳、几分得意,也有几分寂寞,因为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将这幅《兰亭序》反复写,都达不到最初版本的水准,于是将这份原稿秘藏起来,成为家族第一传家宝。

王羲之的袒胸露腹也是一种别样的风雅,只有那个时代的人体会得到,如今的岳父岳母们恐怕万难认同。王羲之与郗璇的婚姻得感谢老丈人郗鉴的眼力。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也得益于这段美好的婚姻。王羲之后来在《杂帖》中不无得意地写道:“吾有七儿一女,皆同生。”他的七个儿子个个是书法家,宛如北斗七星,让东晋的夜空有了声色。

如果当时郗鉴没有选中王羲之,中国的书法史就要改写。王羲之大抵不会想到,自己这一番放浪形骸竟然有了书法史的意义,犹如他没有想到,酒醉后的一通涂鸦成就了书法史的绝唱。

猜你喜欢
书法史蔡邕王导
蔡邕听琴
发脾气也分境界
从书法典籍谈临摹与仿书的区别
倒屣欣逢迎
书法史上的养生名帖研究
蔡文姬辨琴
极简中国书法史
空洞无物
蔡邕:“艺不压身”忽悠人
脾气啥时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