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小燕 阿如娜
摘要: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是高等职业院校促进产学融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和重要保障,文章以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校企共建计算机专业实习基地为例,首先分析了实习基地建设的意义、建设思路,进一步阐述了实习基地的建设措施、取得的成效。实践证明,实习基地的建设能够拓展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深度和广度,促进学生的就业能力和专业兴趣,有效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从根本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校企合作;产学融合;网络工程;实习基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15-0184-02
1 引言
实习是大学教育中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实习基地是着力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工程意识、工程素质的重要阵地,学生走向社会,接触专业工作,拓宽知识面,进一步增强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为今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计算机专业是全国院校中规模最大的专业[1],技术更新速度快,市场需求量大,就业分工日益细化,这些因素都对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校计算机专业诞生于2002年,目前已有11届毕业生,在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2015年9月,在原有计算机专科专业的办学基础上,在“校企合作,产学融合”办学模式驱动下,与北京东方智业公司合作,组建了网络工程(网络安全技术方向)本科专业。网络工程专业是国家决定加快培育和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2012年作为基本专业纳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立足于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基本国情及全球互联网发展的新形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网络强国的战略思想,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从国家战略发展的角度对网络工程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专业建设方面通过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到实习基地建设的方式,与企业接轨,于行业融合,研究实习基地建设价值,构建适合本校的实习基地的建设体系,注重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专业课程内容在校内外的有效衔接等建设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实习基地的建设目标
北京东方智业将根据不同专业建设具有相应实践教学条件的实践教学场地,并且根据实践要求和专业方向,以1:20的师生比配备具有教学经验的企业一线工程师。教学实践的开展是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背景,结合专业培养方向,按照企业项目实施流程与规范,全面参与真实项目实施与操作过程,提升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企业需求的应用能力。
建设目标:通过校企双方共建,逐步完善实习教学基地模式,规范基地管理,将丰富的项目经验带到课堂中来,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水平,实现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同时帮助学校推动专业体系建设和教学模式创新,共同培养适应现代企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3 实习基地的建设模式
采用“3+1”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与北京东方智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下称“东方智业”)联合培养。即:前3年学生在校学习,积累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理论,理论课和课内实践课由我院教师讲授,集中实践环节由企业工程师完成。第4年与企业进行联合培养,到企业实训基地进行工程实践学习,顶岗实习。
4 实习基地建设内容
4.1 加强组织管理
为使实习基地切实发挥作用,实习实训工作得以顺科开展,必须加强实习基地的组织管理。为此,由校企双方共同组建基地组织管理机构,建立专门的实习指导小组,分别有专业带头人,校方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共同组成,由双方单位的主要领导担任实践基地的负责人,与合作企业商讨确定实习实训基地具体建设内容。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实习实训基地的管理规定,使之科学化、制度化。
4.2 实践教学团队建设
实践教学团队的业务水平直接影响着实习实训的效果。目前学校师资队伍年轻,职称层次偏低。面对新专业、新课程,教师们缺乏的不仅仅是教学经验,更多的是前沿技术、知识的匮乏;对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困惑与迷茫;对该行业发展状况和企业用人需求缺乏了解。作为一个实践应用占主导地位的学科,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
教育部2014年度工作要点明确提出,要引导一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高校转型,这就要求高校实行产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职业教育能力。通过北京东方智业师资培训项目平台,可以弥补学校相对缺乏相关环境、设备与工程项目的不足。一方面可以让教师参加企业实践,感受产业现状、紧跟前沿技术、经历实战项目,交流学科建设,提高专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从而有效指导学生开展课程实践;另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平台邀请企业技术骨干、专家担任实践教学的兼职教师,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开展专业讲座,增加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提高学习兴趣,为专业发展注入活力。
4.3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网络工程(网络安全技术)专业以“工程为导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根据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学占总学时的55.3%。因此实践教学是整个专业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根据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方向,分解网络工程(网络安全技术)专业各方向人才培养所需能力,根据专业所需能力结构,确定实践课程,包括课程目标以及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及作用,挖掘课程间的内在联系,整合实践教学模块。具体包括:
专业领域技能模块。主要由专业主干课程内的实践教学环节,以专业课程的原理验证性实验为主,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的难点与重点,为后续各环节的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校企對接综合实践模块。主要由若干独立设置的综合实践课程构成。以真实项目为主线,强调模拟专业情景的设计。实训内容主要是根据当前的网络应用,设置应用性强、技术性高的网络实训项目,如中小型企业网组建实训、网络运行与维护实训。
企业培养模块。包括学年论文、专业见习、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学生通过接触实际的生产环境和工作内容,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通过经历工作流程,锻炼人际交往能力,提高职业素养,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同时将工程项目、工程师、工程环境等产业元素与资源运用于毕业设计相关环节,实现毕业设计与复杂工程实际问题的紧密对接,成为本科教育阶段工程能力培养的“最后一公里”。
创新创业实践模块。包括科技创新、专业竞赛、职业认证等课外实践教育项目。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在校生组建网络攻防team和智能机器人team,利用东方智业的企业优势资源,聘请有实战经验的行业专家做指导,和校内老师共同指导学生团队,参加一些具有影响力的大学生专业技能竞赛,如ACM程序设计大赛、嵌入式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提升学院和企业的合作办学知名度与质量。
4.4 实践教学条件与教学资源的合作建设
实践教学资源是硬件条件。一是共建校内专业实验室、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和企业培养基地“三位一体”实践教学平台,加强网络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力度,拟建网络工程实验室、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室、网络攻防实验室、网络运维实验室、云计算实验室等,使其能够覆盖网络工程的大多数重要技术领域;加强网络工程虚拟实验室的建设,使其作为现有实验教学的有益补充,从空间和时间上拓展实验渠道,增加学生动手实践机会。二是通过云平台设计和开发实践课程教学资源。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课件、作业上传、电子教材、课程通知、网络答疑、网络习题库等内容,以及可以系统生动地再现项目实训、实践操作环节的微课资源,为实践指导、师生互动提供畅通的渠道。
5 结语
通过专业实习基地近4年的建设,现已派遣学生两届学生,共200人次进行实习,形成了高效的实习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和管理措施,实训教学效益明显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有了显著提升,参加自治区程序设计大赛、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等获得了多项好成绩。在“校企合作、产学融合、学做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下,依靠实习基地的助推力,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会有显著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晓明,秦彩云,赵国庆,等.計算机专业实践育人模式与基地建设[J]. 计算机教育, 2011,113(05):140-145.
[2] 彭博. 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0(7):193-194.
[3] 杨亚会,史旅华,张友兵,等.基于“卓越计划”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例[J].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2,32(6):45-48.
【通联编辑:光文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