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研讨教学模式在“现代制造技术”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2019-07-16 02:50李一锦田劼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案例

李一锦 田劼

摘  要:研讨式教学兼具教学和科研双重职能。文章针对“现代制造技术”课程,通过实施课前广泛调研、课堂案例分析和讨论思辨、课后总结归纳和创新升华等教学形式,强化学生的知识积累,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以期为高校课程教学提供更多有益借鉴。

关键词:研讨教学;现代制造技术;案例

作者简介:李一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讲师,工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田劼,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工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故障诊断。(北京 100083)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级教改项目“现代制造技术开放式案例研讨教学与实践”(项目编号:J18041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15-0025-02

研讨式教学起源于德国大学,兼具教学和科研双重功能,不仅注重学生的知识积累,而且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拓展学生的知识眼界以及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等方面体现出明显优势,已经逐渐成为一种主要的教学模式。而近几年来,开放式案例研讨教学模式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

“现代制造技术”是一门适用于近机类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其先修课程为金属工艺学和金工实习。在先修课程的基础上,“现代制造技术”课程侧重于介绍与制造相关的前沿知识,包括现代加工制造的前沿技术及工艺方法、现代设计技术和先进制造工艺技术的特点、现代制造技术的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等。该课程具有鲜明的前沿性和先进性,内容也具有极大的丰富性和广泛性,因而该课程呈现出多学科交叉的知识体系。同时,该课程的内容设置具有鲜明的模块化特征,即每个章节的内容相对独立,每一章节中的每一个小节都对应现代制造技术的一个研究领域。

鉴于“现代制造技术”课程内容涵盖众多的前沿领域和先进技术,又融合了多学科的知识体系,教师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进行授课,容易让学生产生消极情绪,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课程的前沿性也决定了该课程很难通过设置课程实验来辅助教学。因此,考虑到该课程内容的模块化特征,本研究应用开放式案例研讨教学模式进行课程教学,以期提高组织教学效率,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一、开放式案例研讨教学模式的实施方式

“现代制造技术”是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本科生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开课学期为第七学期。测控专业本科生共一个班,约30人,通过分组的形式展开案例研讨。学生可依据兴趣点,以4-5人为一组进行组合,全班大致可分为6组,分三阶段来开展课堂教学。

1.课前阶段。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点自由组合行成调研小组,各小组针对某一专题的内容进行学习并展开调研。调研中,学生需获取该专题的基本概念、发展现状、典型案例和前沿研究方向等,并将调研到的内容进行整理、分析,总结成汇报资料(图片、视频、PPT等)。考虑到教材涉及内容有限,学生如果选择教材中没有介绍的前沿内容进行调研汇报,也是值得鼓励的。

2.课上阶段。教师梳理课程专题内容的脉络,紧密围绕逻辑主线介绍课程重点的知识内容,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之后,调研小组对结果进行汇报,师生就汇报内容中涉及的案例、前沿研究方向等进行讨论,结合案例分析加强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在前沿研究方向上作进一步的探讨,开阔学生眼界,深入挖掘学生的兴趣点,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为未来深造、就业方向的选择以及开展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3.课后阶段。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调研内容和课上讨论产生的问题进行总结,整理出完整调研报告,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如案例的优缺点分析及改进策略等。最后教师根据调研小组汇报情况和报告撰写情况,对各小组成员评定平时成绩。对于敢于提出自己想法的学生,可以在成绩评定中予以适当加分,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用于提出创新思想。

二、对开放式案例研讨教学模式的思考

“现代制造技术”课程自2014年采用案例研讨教学模式以来,学生兴趣高、参与度高。通过案例分析和前沿调研,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点以及知识体系的理解,课堂教学效果良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1.开放式案例研讨教学模式对前序课程以及实践环节的设置提出更高的要求。研讨教学的顺利开展,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以及调研总结能力,这对前序课程以及实践环节的设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制造技术”课程通常被安排在学生“大四”学期,学生通过前期科研选题训练和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实践训练,已经初步具备文献资料调研、项目分析和报告撰写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针对现代制造技术相关前沿技术,教师可指导学生开展文献调研和案例分析,充分发挥研讨教学的作用。

2.要确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开放式案例研讨教学的关键是要确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准备阶段,学生根据兴趣点选择一个专题内容进行准备,选择的专题可以来源于教材但不限于教材。鉴于课程知识内容更新较快,教师应鼓励学生紧跟科技前沿进行选题,实现选题的开放性和自主性。确定选题后,小组中的每位学生都要参与进来,明确分工,通过组内讨论完成各部分内容的整合,形成小组汇总材料。在课堂讨论阶段,学生积极参与、灵活思辨,通过讨论的形式,加深对自己负责内容的理解,同时激发新的灵感。课后,学生通过主动思考,对自己负责的内容产生新的想法或是提出改进方案,以形成完整的调研报告。

3.教師的主导角色在研讨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对教师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的一个考验。课前,教师需要了解汇报小组的选题,进行正确的引导,确保题目难度、工作量适中。教师需对选题进行充分调研,掌握选题的内涵和完整脉络,对学生汇报和讨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提高课堂教学的过程可控性。课堂上,点评要精准,要鼓励学生在已有汇报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调研,鼓励其他学生积极提问、交流甚至质疑,在问答中加深内容理解,在交流和质疑中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激发灵感、拓展思维。课后,教师指导学生将汇报材料和课堂中交流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形成具有总结性和创新性的完整调研报告,构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下一步方向的完整研究体系。

4.教师要对课堂有整体把握。本科教学的重点依然是传授完整的知识体系,强化专业知识基础。因此,虽然采用了研讨教学的方式,但仍然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厘清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把握知识的逻辑构架,介绍重点和难点知识内容。研讨教学起到的作用更多地是强化知识体系并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5.开放式案例研讨教学模式,不仅关注学生的课前准备和课上讨论情况,而且注重学生课后对所学内容的进一步吸收、深化和创造。传统的开放式案例研讨教学,多关注学生调研汇报以及课上讨论的环节,容易给学生造成完成汇报任务即取得平时成绩的错觉,忽略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总结提升的过程。通过对课后环节的把握,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调研报告的撰写并提出自己的创新思路,从而加强对学生总结能力、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逐渐养成学生良好的科研习惯。

“现代制造技术”课程非常适合采用开放式案例研讨教学模式。通过课前的广泛调研、课堂的案例分析和讨论思辨、课后的总结归纳和创新升华等一系列教学过程,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资料调研能力、案例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多向思维能力等能力,对于学生未来就业或深造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苗东利,雷佑安.研讨式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J].大学教育,2013,(1):131-132.

[2]孟凡磊,刘涛,崔伟成,等.理工科专业课“六步式”研讨教学模式[J].高等理科教育,2015,(3):85-89.

责任编辑  郝  婵

猜你喜欢
案例
全包围“国”字教学案例
聚焦统计案例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样板案例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互联网+”的现实案例
难以一致的统计结果
不重实效,重广告
雷达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