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钢芹、董晓梅
由国家教育部主办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基本功展示活动”内容包括音乐教学能力、“微课”展示和社会实践三大部分。其中,音乐教学能力主要包括歌唱与钢琴伴奏、自弹自唱、合唱指挥、中外乐器演奏、舞蹈展示等五项内容。这五项内容充分反映了国家对音乐师范生在音乐技能培养上的基本标准,也为师范类院校指明了培养方向。五项内容中的第一项和第二项都涉及钢琴伴奏能力的展示,特别是第二项“自弹自唱”,要求学生现场随机抽取一条曲目(不提供曲目范围)并即兴弹唱。根据近几年的展示情况来看,自弹自唱是学生能力展示最薄弱的环节,完成的质量普遍不高。
近年来,相关音乐教育学者提出了“应用钢琴”的教学理念,强调把钢琴即兴弹唱能力作为音乐师范生的重要技能进行训练,其理念在全国师范类院校音乐教育专业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但据笔者对多个省、市的高校音乐师范专业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即兴弹唱仍然是各院校教学中的难点,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因此,本文紧扣师范生的培养目标,对音乐师范专业钢琴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方法进行了应用型教学改革设想的探索,提出了模块化的教学思路,以期提高学生的即兴弹唱能力。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所要达到的结果,它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我们才能制订出良好的教学计划,才能更好地为实现培养目标而服务。”①高师钢琴教学的目标是什么呢?早在2006年,教育部就颁布了《〈钢琴〉课程教学指导纲要》,阐述了高师钢琴教学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明确提出高师钢琴教学的中心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钢琴的能力”这一理念。②因此,高师钢琴教学的中心应围绕“钢琴综合运用能力”来展开,具体教学应达到以下四个基本目标:
1.掌握钢琴的基本弹奏技能,能够较好地完成中等难度的钢琴独奏、合奏和伴奏曲;
2.独立视奏钢琴谱和其他乐谱;
3.对钢琴艺术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能够准确分析和把握作品风格;
4.能够熟练运用钢琴即兴弹唱中小学教材里的歌曲。
鉴于历史原因,我国很多作曲家没有为所创作的歌曲编配钢琴伴奏,而中小学音乐教学又需要教师能够弹唱教材中的歌曲,因此,在高师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即兴弹唱的能力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即兴弹唱是一门以钢琴即兴伴奏为主,同时集合了声乐演唱与多声部编配的综合性课程,它反映了弹唱者的知识整合能力和综合音乐素养。但长期以来,高师钢琴教学一直参照专业音乐学院钢琴专业的教学模式,注重钢琴演奏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钢琴应用能力的培养,这与师范专业的培养目标完全不符。经过四年的教学,多数学生的即兴弹唱能力仍无法达到中小学音乐教学的要求。
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音乐教师对钢琴的运用主要体现在歌曲的弹唱上,因此应用钢琴的教学重点应当是“运用钢琴即兴弹唱歌曲”。这一教学目标显然与音乐学院钢琴专业的教学目标有很大出入。但是,由于师范类院校的钢琴教师大都毕业于音乐学院的钢琴专业,因此他们会习惯性地把音乐学院的教学模式“照搬”到高师的钢琴教学上来,从而导致高师钢琴教学目标的偏离。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教师对高师钢琴教学的定位认识模糊,把自己的学习思路强加给学生,而忽略了师范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生源素质。另一方面是部分教师自身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即使他们认识到培养目标的偏离,也不愿去改变现状。长此以往,学生的即兴弹唱能力得不到重视,自然很难胜任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工作。因此,转变思想观念、明确教学目标是当前高师钢琴教学的首要任务。
我们应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教学内容,科学、合理的钢琴教学内容将直接关系到学生钢琴应用能力的提升,也最终影响其即兴弹唱能力的养成。因此,笔者提出在训练学生钢琴弹奏技能的同时,融入研究性和应用性模块的教学思路,形成“技能—理论—应用”的模块化教学模式。
技能性模块主要通过教授练习曲、乐曲等多种类型的曲目来培养学生的钢琴演奏能力。在传授弹奏技法时要尽量全面。笔者在教学中经常遇到高年级的学生还未掌握基本的弹奏技法,这会严重影响后续即兴弹唱教学的展开。另外,与传统技能教学不同的是,应用钢琴理念指导下的技能教学应加入一些移调练习的内容,通过简易乐曲的移调练习,使学生在分析和学习乐曲的同时,快速熟悉调性,为以后的即兴弹唱做准备。
研究性模块主要体现在钢琴教学的理论层面,主要讲授钢琴艺术史、音乐史等内容,解决学生弹奏技术中的一些共性问题,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例如,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及其演奏处理,不同作品的触键要求,踏板的合理运用等。通过这一模块的教授,使学生在今后的弹唱中能够迅速把握作品风格,合理运用触键、踏板、音色等表现手法来提高弹唱的质量。
应用性模块是前两个模块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主要通过对合奏、协奏、移调、键盘和声、和声分析、和声应用、正谱伴奏、即兴伴奏、声乐艺术指导、钢琴弹唱等方面的训练,整合多门课程的相关内容,以达到即兴弹唱能力提升的目的。
要提高学生的即兴弹唱能力,必须拓宽钢琴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努力将钢琴基础、移调演奏、合奏和协奏、和声应用、伴奏和弹唱等能力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有效促成钢琴教学从单一的技能训练向应用能力训练的转变。
1.移调能力的训练
熟悉调性是学生学习即兴弹唱的基本前提,简谱移调也是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一项必备能力。那么在高师钢琴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移调练习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展开:
一是利用简易钢琴曲来进行移调练习。简易钢琴曲可大量选择主调作品,移调时先让学生进行和声与织体分析,再结合首调观念进行移调。首调观念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建立起调式和声思维,为以后的简谱歌曲编配打好基础。简易钢琴曲移调训练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该由一个升降号开始,逐渐增加难度。在作业量上,应保证每两周完成一首移调练习。一首作品可以选择多个调性进行移调练习,但为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应时常改变作品的类型。
二是利用简谱歌曲来进行移调练习。简谱在我国的普及率一直很高,目前大多数中小学音乐教材都保留了一部分简谱歌曲,甚至有些版本的教材全部为简谱。我们经常会在教学中碰到不懂简谱的学生,特别是一些从小学习钢琴的学生,这对即兴弹唱教学来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阻碍。高师的钢琴教学必须结合简谱来开展,让学生接受简谱,重视简谱。在教学中,可以每周布置一首简谱歌曲来进行弹唱练习,最初的训练可以是一只手的单旋律弹唱,随着学生编配能力的提升,最终将达到双手熟练地为歌曲编配弹唱的水平。
2.合奏和协奏能力的训练
合奏和协奏是锻炼学生弹唱协调能力的最好途径。但在高师钢琴教学中,此项内容常常被忽视,其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考试大纲不做要求;二是由于协奏曲难度高,大部分学生很难达到协奏曲的演奏水平。综合这两方面因素,我们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首先,将合奏曲或协奏曲列入考试范围;其次,在每学期的课程中,至少安排三次以上的合奏课;另外,选择难度较低的协奏曲,或者针对程度较低的学生只进行简单的合奏教学。合奏课应以小组的形式展开,最好能让学生在课堂上相互评价,以此锻炼他们的评教能力。
3.和声分析与应用能力的培养
学习即兴弹唱,学生不仅要掌握钢琴演奏的能力,同时也要掌握一定的多声部编配知识,而和声分析与应用就是其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和声分析是通向和声应用的重要纽带,它是通过对音乐作品中的和声结构、和声序进、和声风格、和声布局、和弦织体、节奏、和弦外音的处理等方面进行分析,了解作曲家在和声应用方面的手法和技巧。”③
高师钢琴教学的和声分析要突出师范性特点,应多以古典时期和浪漫时期作品为主,降低作品的和声分析难度。但分析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作品和声功能的标记上,应努力引导学生对其功能、色彩、织体编配、时代风格等方面做出合理判断。在分析内容时不能局限于钢琴独奏作品,应把钢琴伴奏曲、合奏曲列入分析内容,如对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声乐曲选集》中的钢琴伴奏进行和声分析。在作品选择上,应先从外国作品入手,待积累了一定的分析经验后再逐步加入中国作品。在作业量上,应保证两周分析一首作品,五周进行一次专题讲座。专题讲座可由理论功底扎实的钢琴教师担任,或邀请作曲专业教师进行针对性授课。
和声分析的最终目的是和声应用,当学生完成了大量的和声分析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式的和声编配。例如通过对德沃夏克《念故乡》的和声、音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为李叔同填词的《送别》配伴奏,经过这样一个模仿式的训练,让学生迅速积累和声语汇、织体、音型、风格等知识,为后续即兴弹唱的和声、织体、音型的应用做准备。
4.正谱伴奏与即兴伴奏的训练
正谱伴奏和即兴伴奏是锻炼学生伴奏能力最有效的手段。正谱伴奏要与和声分析相结合,要求学生不仅“会弹”“会伴”,还要了解作曲家的编配意图。伴奏音型的选择可以多样化,以提高学生“伴”的能力,如为独唱、合唱、重唱伴奏或为器乐伴奏等。另外,师范生的正谱伴奏必须和移调训练相结合,通过正谱的移调使学生熟练掌握各调性即兴弹奏的能力。
对于即兴伴奏的训练,首要的前提是学生对调内音阶、和弦、琶音的熟练掌握,其次是对和声、音型、织体等编配技能的掌握。这个环节的训练,我们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在日常教学中选择一定的和声语汇来做音型练习,如Ⅰ—Ⅳ—Ⅴ—Ⅰ,我们可以运用柱式和弦、半分解和弦、分解和弦和综合音型等方式进行弹奏,并做移调练习。二是在和声分析专题讲座中对一些中小学教材中的歌曲进行编配、讲解。讲解过程中,要上升到正谱伴奏的写作,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将感性的积累转化为理性的成果,提高学生的理论层次和学习兴趣。同时,规范的正谱伴奏写作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即兴编配水平。
5.应用能力的有效整合
以上所有应用能力的训练都是在为即兴弹唱做准备。即兴伴奏并不等于即兴弹唱,后者还包含一个“唱”的过程,而高师教学中往往最容易忽视对这一环节的训练。其实“即兴弹唱”的训练过程就是将高师众多课程进行有效整合,这也是反映高师音乐教学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即兴弹唱教学必须加强钢琴教师与声乐、作曲理论教师之间的合作,比如以小组课的形式邀请相关教师共同参与指导,加快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提升学生的钢琴即兴弹唱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二、三、四学期,每周2节(总学时36);在五、六学期,普修生每周3节(总学时54),主修生附加1节个别课(总学时72)。
images/BZ_36_213_1790_2266_1981.png技能性模块 独奏、视奏、简易移调 20节/学期 18节/学期(主修生) 一学期18周研究性模块 专题研究 2个专题/学期 2个专题/学期 每个专题2个课时正谱移调 8首/学期 6首/学期简谱移调 16首/学期 10首/学期学时不做具体安排合奏与协奏 6节/学期 8节/学期应用性模块和声分析与和声应用 8首/学期;3场讲座/学期8首/学期;5场讲座/学期 每场讲座2个课时正谱伴奏 3首/学期 5首/学期 学时不作具体安排即兴伴奏 16首/学期(学时不做具体安排)12节/学期两项内容合并教学即兴弹唱 20节/学期
自2006年教育部颁布《〈钢琴〉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至今已有十余年,但多数师范类院校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钢琴的能力”方面还明显不足。传统、单一的钢琴技能性教学模式在高师教学中已经根深蒂固,要尝试任何一种改变都会遇到不小的困难和阻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需对原有教学计划和内容做出重大调整。当前,我们必须抛弃传统的钢琴教学观念,把应用型人才培养放在首要位置,重新根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来制订钢琴教学计划、内容和授课模式等。
二是受到教师思想观念和理论水平的影响。教学改革的最大阻力往往来自于教师本身,有的钢琴教师甚至会有思想上的强烈抵触,因为他们认为只有传授“专业的”钢琴弹奏技能才是教学的唯一途径。特别是一些理论水平较低的钢琴教师,由于他们难以胜任新的教学任务,势必就会抵制教学改革的实施。针对教师思想的问题,我们一方面应积极引导,另一方面要考虑教师的自身情况,在教学安排上扬长避短,努力促成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是改变学生的思想观念。提前组织学生到中小学音乐课堂中进行观摩教学,让学生以一名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身份去感受音乐教学中所需的教学技能,培养正确的职业思想观念,为更好地开展即兴弹唱教学做准备。
总之,实施教学改革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其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还有许多。但以“应用钢琴教学”为根本,提高学生的即兴弹唱能力是对当下高师钢琴教学的基本要求。我们相信,高师钢琴教学只有坚定师范特性的培养目标,根据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需求来设计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切实有效地加强学生的即兴弹唱能力,才能培养出适应中小学音乐教学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注 释
①罗钢芹《如何加强高师学生的和声应用能力》,《中国音乐教育》2012年第4期。
②详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教体艺厅[2006]12号文件,第19—22页。
③同注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