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小农,李 婷
媒介化社会,媒体是人们认知世界的窗口。媒体发达国家因其强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塑造着人们的认知框架和对世界的认知图景。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建构中,媒体在很大程度上建构着两国人民对彼此的认知和了解。因此,两国媒体间的对话交流既是对各自受众负责,更是对世界受众负责;两国媒体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求同存异、传播事实,新型大国关系才可能建构起来。
中美1979年建交后就开始尝试建立各种对话合作机制。截至2015年10月,中美共建立102个对话合作机制,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环境、文化、教育、反恐、能源、农业等各个领域(刘长敏,2016),呈现出首脑外交机制化、战略与经济对话合作机制优化、经贸对话合作机制专业化、反恐对话合作机制不断深化,以及多领域合作全面化的特点,凸显了新世纪以来两国在对话合作领域所发挥的大国责任,基本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合作格局。
2016年特朗普上台以来,中美双方达成四个高级别对话合作机制,分别是外交安全对话、全面经济对话、执法及网络安全对话以及社会和人文对话。四个高级别对话机制的顺利启动和初步收获,印证了“合作是中美两国唯一正确的选择”的深刻道理。双方唯有加强面对面的对话沟通,才能缓解消极或负面的臆想,增强互信,实现共赢。中美对话合作机制的发展历程集中展现了两国关系曲折发展的历史,为不断推进两国关系迈上新台阶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奠定了制度性基础。
但审视中美建交以来的各种对话交流机制,我们不难发现,中美在新闻媒体领域常态化、机制化的对话机制一直尚未列上日程。双方主要是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念、媒体所有制,在各自平台上自话自说、互相指责,缺乏信任。正如清华大学教授史安斌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目前中美媒体交流存在“认知赤字”:一方面,大部分的交流是以美国为主导,美国媒体和记者来华交流很多;另一方面,中国媒体和受众很愿意了解美国,但美国媒体和受众却不那么愿意主动了解中国,“认知赤字”局面亟须改变(中美媒体,2015)。2019年5月30日,借助卫星直播,中美主流电视媒体主播美国福克斯商业频道(FOX Business)的主播翠西·里根(Trish Regan)与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的主播刘欣在FOX平台上的首次跨洋对话,让中美两国乃至全世界看到了中美媒体及其从业人员直接对话交流机制建立的可能性。
中美关系一直以来呈现出大周期和小周期的特点①。目前中美两国在经贸摩擦等问题上不断拉锯,两国媒体之间建立对话机制或为两国沟通提供一个新的窗口,缓解两国之间的矛盾和紧张关系。正是基于这一背景,刘欣与翠西的对话就更具创新性和突破性意义,为中美媒体之间的交流提供了示范。
面对翠西的咄咄逼人和辩论约战,敢于接受挑战并理性平和地参与节目对话,就是中国对美乃至对国际社会传播的重大突破和创举。敢于接受挑战既是礼貌之举,更是充分自信的体现,可以赢得他人的尊重。在“跨洋对话”中,占据主场优势的翠西一改其平时犀利逼人的风格,表现出平和、坦率的态度,让人刮目相看;而刘欣对答如流、落落大方的表现,为其赢得国内外网友和媒体的普遍赞誉,双方在理性氛围中进行的“对话”,成功避免了先前隔空互怼的情绪化。尽管就“对话”本身而言,没有输赢甚至也不应存在输赢,但“敢于对话”本身已经是一次成功;从对抗到对话、从辩论到对话,则似乎隐喻了中美贸易战发展应有的路径和结局。
就节目效果而言,“对话”播出后,中美两位主播及各自所在媒体的全球知名度和影响力迅速提升。凭借“跨洋对话”,FOX Business荣获5月美国新闻收视率榜首位置②,而CGTN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也骤然提高。除去社交平台,世界范围内各国媒体的二次乃至多次接力扩散,也增加了本次对话的传播力。这是因为,一方面,中美经贸摩擦本身是世界瞩目的焦点,再辅有两位个性迥异的女主播之间的约辩,冲突性和话题性很强;另一方面,中美媒体人的直接对话很少,“对话”本身已成为一种电视景观、媒介事件。有国外媒体称之为“电视史上的奇观”,翠西在节目中称这也是美国电视史上前所未有的对话,也是美国听到不同观点的机会③。长期以来,中美媒体因传媒体制不同、国家利益以及意识形态差异等原因,双方缺少足够的沟通,在经贸摩擦问题上也是自说自话、难以沟通。此次交流是中美主播的首次正面交锋,也是中美电视史上前所未有的对话秀。
中美电视媒体主播的对话为中美媒体对话机制的建设开启了一扇窗口,通过媒体工作者个体各自阐述的观点,受众得以了解其媒体乃至其国家和民众对另一方的看法,这样的对话有利于减少误解。尽管一次新闻工作者个体之间简短的对话,难以立刻改变美国民众和政府对中国的刻板印象,但这种直接对话有助于国际社会了解和认识中国。在以美国占主导的西方国际舆论环境下,通过在美国主流媒体传播中国的主流声音,远比自说自话更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刘欣和翠西之间因中美贸易战这一话题引发的媒体之间的“互怼”、媒体人之间的“约辩”,继而触发两个媒体主播的同台对话,无疑是国际传播中的一次创举,是中美媒体之间交流的一次创新。
中美两个当今世界上最大经济体之间的摩擦,必然牵动着整个世界的经济和政治走向。这就要求媒体扮演沟通信息的重要角色。在此之前,尽管中美媒体都对经贸问题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报道,表达了各自政府、民众、媒体甚至媒体工作者各自的看法,如《人民日报》在特朗普宣布对中国600亿商品加征25%的关税后,10天内连续发表6篇署名 “钟声”的评论④,就足以体现了中方对此次事件的高度关注和明确态度。但如同往常一样,此类做法已是司空见惯,更多是自说自话,而非你一言我一语的对话,缺少正面的传播效果。双方的“独白”难以快速缓解日趋激烈的中美经贸关系,反而可能增加紧张关系。
中美主播之间的对话承担了媒体在外交乃至政治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发挥了舆论铺垫、主导议程甚至直接参与外交进程的作用,但也在某种程度上暴露了当前中美在对外传播中缺少对接口的缺陷。尽管目前两国之间的交流已经涉及上述提到的政治、经贸、科技、人文交流、军事等领域,但在媒体领域上却一直保持着相互对立的态势。此次刘欣与翠西同台对话,国内外媒体、学界、民众等对其效果褒贬不一,但普遍都认同:中美之间存在隔阂,缺少沟通,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经贸摩擦的升级。两国话语体系及叙事结构的不同会导致传播效果的不同。加之美国将CGTN等中国驻美媒体机构强制登记为“外国代理人”,先入为主地给中国媒体贴上负面标签,因此,中国负责对外传播的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如何制造机会,建立与美国媒体及新闻工作者对话沟通的渠道和机制,还需要我们主动出击。
刘欣与翠西的对话,很容易令人想起2015年7月中央电视台驻美记者王冠接受今日俄罗斯美洲台(RT America)Boom Bust节目专访时,以流利英文对阵其女主播Erin Ad、犀利点评中美南海摩擦的案例。也有学人将两者类比,认为都是“开放式沟通”(张毓强,2019)。不过,这两次对话产生的背景、播出的平台、讨论的话题、产生的影响及其示范效应不可同日而语。RT是俄罗斯国家电视台,也是美国勒令登记为“外国代理人”的第一家媒体机构,中俄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王冠在南海问题争议中代表中国进行言说,虽然播出后点击率甚高,但RT是异于西方世界尤其是美国的“他者”,在西方世界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依然有限。而FOX Business是美国民粹派媒体的代表、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的铁杆拥趸,获得其连线机会、就中美贸易战之间存在的问题坦诚地交流不同意见,具有显著的难以获得性。于中国媒体人而言,借助美国主流媒体,尤其是持保守立场的电视主流媒体传播中国声音,无疑是一次主动引导话题的对外传播创举。我们需要将这类创举从个体层面、从媒体层面加以机制化,从而追求跨文化、跨体制之间的理性媒体对话。
中美媒体之间目前不存在正式的对话合作平台,现有合作领域主要局限在简单的实务和产业上的合作,如交换广播影视节目和版面、合资成立公司和制作电影、联合举办论坛等活动。2012年创办的PINGWEST在线科技媒体网站,则通过自己的专业化报道将中美一些优秀的创业公司和商业模式介绍到对方国,构建了一座沟通中美互联网产业的桥梁。不过,该网站搭建的中美互联网交流媒体平台只局限于互联网科技报道领域。2013年起由北京大学和夏威夷大学联合创办的中美媒体论坛,是巩固中美之间人文交流的重要活动之一,但迄今为止只举办过三届活动,互动较少。
中美媒体短期可尝试就重大活动或问题,整合两国的媒体资源进行联合报道;长期可建立一个常态化的中美媒体合作交流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加强沟通,尽量减少彼此之间因为社会体制、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上的差异而造成的误解。
鉴于中美媒体之间的对话合作受到限制,鼓励隶属媒体的新闻工作者以“人与人”(people to people)交流的方式进行对话合作,甚至通过“不打不相识”的模式创造对话机会,建立个人对个人的合作与友谊。中美媒体工作者个人化、民间化的对话合作有利于突破意识形态和媒介所有制的限制,建立中美沟通交流的桥梁。
美国作为媒体大国在全球媒体中居于全球领先地位,中国正在奋起而追,努力增强自身的国际传播能力,在国际社会中发出来自中国的声音。中美媒体加强合作,不仅有利于促进中美媒体自身的发展,还有助于多元化与均衡化的国际媒体秩序构建。
未来应探讨将中美媒体之间的交流对话,纳入中美人文交流机制的路径和模式。创建中美媒体研究智库、中美媒体合作委员会等机构,加强中美媒体之间交流合作的组织领导。可建立中美媒体交流年机制,通过围绕本年度两国媒体合作过程中所经历的相关困难构成讨论议题,进行磋商,共同提出解决的举措。
在中美媒体机构的合作过程中,双方需要就合作的范围、程序以及规范建立相应的定期会晤机制、沟通协调机制、业务交流机制、资源共享机制和合作管理机制,帮助打造并推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美媒体交流的品牌项目。
从中美新闻记者交流项目来看,目前最具代表性的是由中国记协、香港明天会更好基金会、美国东西方中心联合组织的中美新闻记者交流项目,该项目致力于加强中美两国以及中美两国媒体的沟通、交流与合作,从2010年创建以来已经举办9届,双方每年互派记者到对方国家学习,目前双方已经各有至少56名媒体代表被派往对方国家。除了交流和学习项目,中美媒体合作也创办过相关培训班,为培养新闻人才适应在专业媒体、机构媒体、自媒体和平台媒体的协同互补,适应新的传播格局。
但目前新闻传播形态随着技术的变革对新闻工作者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在机器人写作、人工智能分发等现象的冲击下,中美新闻工作者应由过去的单一分工向全媒体身份转型。
在新闻教育层面,可建立中美新闻教育高校联盟和中美新闻传播人才联合培养机制,从教育端起加强合作交流,实现中美新闻传播教育的有效对接。加强中英双语人才的培养、采编和媒体运营管理等领域人才的培养合作,建立国际新闻人才联合培养新闻院校,加大“中国通”和“美国通”式传媒人才培养和从业人员外派交流力度。除去简单的课程交流培训,还应增加实践层面的往来,实现交流人才的驻外记者化,不断提高新闻领域交流合作的层次和水平。
中美电视主播的一次对话,不仅打开了建立中美媒体对话合作机制的窗口,也暴露出中美双方在传统文化、社会体制、意识形态不同的情况下所存在的分歧与误解。未来,我国负责对外传播的媒体及其新闻工作者应敢于、善于以个人身份参与美国媒体节目或栏目的辩论,接受美国媒体的采访活动,借助其平台传播中国声音;中国对外传播媒体应敢于、善于借助新闻工作者个人化、民间化渠道,推动中美媒体之间对话机制的建立。如此,也许能够消除中国媒体与美国媒体之间的彼此猜疑。建立中美媒体及其从业人员的对话合作机制,或许会为当前复杂的中美关系提供一个新的角度,谋求两国关系的缓和,但最终仍然需要双方增加对话频率,提升对话级别,实现对话常态化与机制化。
注释
① 余万里(2007):中美合作是双方寻求共同利益的需要,《进出口经理人》,第7期,21-22页。所谓“大周期”就是四年一度的美国总统大选,伴随着政党轮替、白宫换新人,中美关系就要进入一个低谷,而到新人变成旧人,中美关系都能达到一个高峰。所谓“小周期”,就是每年上半年由于美国国会要审议政府的预算,各种涉华的报告纷纷出台,反华势力甚嚣尘上,中美关系总会遇到些麻烦,而到了下半年则基本趋于平静。
②http://news.dwnews.com/china/big5/news/2019-06-13/60137261.html(检索至2019年6月17日)。
③ CGTN女主播刘欣与FOX女主播翠西电视对谈,https://finance.sina.com.cn/china/gncj/2019-05-30/doc-ihvhiqay2419879.shtml。
④http://search.people.com.cn/cnpeople/people/channel/getNewsResult.jsp(根据人民网数据整理,2019年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