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远清,张月月
媒介技术的发展推动着传播领域的变革和媒介环境的变化,媒介融合时代的新闻主播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对于对外新闻主播来说,面对复杂的国际舆论环境,如何培育及提升国际传播力,传递好中国声音,并通过媒体平台做好舆论引导,塑造个人及媒体品牌,显得至关重要。可以说,2019年5月30日中美主播对话事件就是一次典型且成功的“小试牛刀”。
近几年,随着中美贸易不断深化,美国以对华贸易逆差为由,不断挑起中美贸易摩擦与争端,中国的国际经济政治环境日益复杂。在此大背景下,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新闻主播刘欣和美国福克斯商业频道(Fox Business)新闻主播翠西·里根(Trish Regan)的跨洋对话事件,引发国际舆论广泛关注。本次事件简要回顾如下:
2019年5月14日晚,福克斯商业频道女主播翠西称,中美贸易不平衡是美国必须用在中国身上的“武器”,宣称美国发动贸易战合法。
5月22日,中国国际电视台发布短视频评论《中国不会接受不平等协议》,女主播刘欣在视频中有力驳斥了翠西宣扬对华“经济战”的言论。
5月23日,翠西在其节目中用11分钟对刘欣进行了回应。同时,翠西Twitter约辩,刘欣在Twitter上接受约辩。
5月25日,翠西与刘欣确认辩论时间——美国时间5月30日(周三)20点。临辩论前一天,CGTN官方微博声明称:由于版权原因,CGTN无法对刘欣与FOX商业频道主播翠西关于中美贸易的对话进行直播,此次对话在FOX商业频道播出,刘欣仅以嘉宾身份参与节目,节目版权归属于FOX电视台。CGTN后来对其进行了实时报道。
5月30日,刘欣与翠西正式进行电视对话。
此次中美主播对话事件持续了半个多月的时间,从事件本身及后续影响看,已经不再是一次单一的主播对话访谈,而是一场被赋予了某种政治意义的传媒大国之间的较量,意义非同一般。
1. 中美传媒业的标志性事件,提升了主播刘欣及CGTN的品牌效应
此次事件在中美两国乃至全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这是第一次中美两国主播在电视荧屏上的“正面交锋”,对中美传媒业来说都具有标志性意义,受到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华尔街日报》(TheWallStreetJournal)、《纽约时报》(NewYorkTimes)等多家全球主流媒体及Twitter、Facebook等社交媒体的广泛关注,流量效应明显,极大地提升了刘欣本人及中国CGTN和美国FOX商业频道的知名度。从媒介融合角度看,这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传播的成功案例,CGTN也通过这次“主播效应”极大提升了整个平台的品牌效应。
2. 借力外媒传递中国声音的典范,具有对外传播的里程碑意义
在国际传播领域“西强我弱”的格局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变的情况下,在我国主流媒体对美国民众的影响力仍然较弱的情况下,如何才能在国际舆论场有效表达中国立场、发出中国声音?此次中美主播对话,给了我们一个极具启发意义的个案。这是我国对外新闻主播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外国主流媒体上的首次亮相,是借助外方媒体平台表达中国立场、积极发出我方声音的一次成功尝试,具有开创性,在我国对外传播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3. 开展“对话式”舆论较量的成功尝试,取得了对美舆论战的胜利
翠西对中国极端情绪化的言论反映了部分美国人对中国的看法,翠西的傲慢言行表明,部分美国人对中国的偏见、无知甚至诋毁、敌视已经到了一种“习惯性”状态,而这很大程度上是美国媒体造成的。长期以来,丑化抹黑中国,成为美国一些媒体的“政治正确”。那么,如何才能针对性地应对美国一些媒体的错误言论、有效扭转美国民众对中国的偏见和无知?过往经验表明,强硬地发表一些针锋相对的“檄文式”国际评论,往往并不能取得良好的舆论较量效果。
而在本次中美主播对话中,刘欣以对话嘉宾身份“做客”FOX节目,全程只回答不发问,从较量角度看,翠西是主动的攻方,刘欣是被动的守方;而且在节目中刘欣呈现给全球观众的,始终是谦逊、温和、文明、节制的态度,毫无对抗的情绪,面对翠西几个颇具挑衅意味的问题,刘欣回答得有理、有利、有节,以柔克刚地反驳了翠西所代表的美国一些主流媒体对我国有意无意的常见偏见和无知言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以翠西为代表的美国民众因中国崛起而引发的焦虑和敌意。总体来看,这次以“对话”而不是“对抗”方式开展的舆论较量,反而取得了对美舆论战的胜利。这次成功尝试的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反思。
在对外传播中,对外新闻主播国际传播力的培育及提升,是一个极具现实性的问题。因为对外新闻主播在对外传播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我们认为,对外新闻主播的国际传播力受到主播的个人综合能力的影响,与主播个人品牌形象塑造密切相关,也与所在媒体的国际传播力相辅相成。对外新闻主播国际传播力培育及提升的要素,主要包括主播个人的综合素养与能力、传播内容、主播所在媒体平台的宣传推广三大方面。
主播个人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是主播经过长期的学习、实践,积累沉淀而成,主要包括专业知识背景和技能、副语言表达、文化底蕴和人文素质等方面。
1. 专业知识和技能
对外新闻主播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指的是其从事国际新闻播报及采编应该具备的国际新闻传播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养,并非一定得科班出身,但必须经过专业训练并达到一定从业标准,知道“可为”和“不可为”,“如何为之”和“如何更好为之”的标准。在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主播应该是集采、录、编、播、调控现场等能力为一体的复合型人才。
2. 外语表达能力
对外新闻主播除了熟练掌握国际新闻播报及采编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至少得熟练掌握一门外语,以便与报道对象国的采访对象和民众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哈贝马斯认为,“社会交往行为主要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语言与对话达到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一致,是语言的理解和交流的过程”。对外新闻主播在某种程度上承担了跨国交流沟通的任务,是传递中国声音的有力“传声筒”,因而更需要较强的外语表达能力,不仅要求语音规范标准,更要逻辑清晰,观点鲜明,体现思想内涵,充分发挥外语的沟通和交流作用。
3. 副语言表达能力
如果说有声语言表达是对外新闻主播的专业技能之一,那么“副语言表达”就属于其专业技能的“附加技能”,能起到补充有声语言的功能,也影响着对外新闻主播的形象,是培育及提升其国际传播力的重要元素之一。对外新闻主播的副语言表达能力,主要由体态系统表达能力和静态系统融合能力构成。体态系统表达能力包括先天素质(如相貌、仪容仪表、体型)和后天实践中养成的行为习惯(如站坐姿、举手投足的动作幅度和速度、眼神、表情等)。静态系统融合能力表现在节目现场的一些元素,如主播与灯光强弱、背景体现、镜头焦距、环境氛围等相融合的能力。受众通过电视所接受的信息主要来自主播等传播主体,对外新闻主播的发型、化妆、服饰、形体等的合理搭配,以及面部表情和眼神的合理运用,对于传受双方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能反映主播的内心世界。
4. 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
对外新闻主播要具备基本的文化底蕴,知识面要广,深谙政事国情,对一些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热点问题能给予正确回答和解释。人文素养指的是主播在采访与播报、内外沟通和对话交流过程中呈现的一种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如善于控制情绪的冷静理性、待人接物的不卑不亢、表达的礼貌性、采访分寸的妥善把握等,主要体现在对别人的“尊重”和“真诚”,对事情的“正义”和“公平”态度上。
随着全球传媒业的快速发展,受众时常处于信息的汪洋大海中,受众乐于接受的是优质、创新、有吸引力、有价值的传播内容。内容为王,仍然是新闻传媒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
就对外新闻主播而言,要培育和提升国际传播力,关键还是要传达好的内容。好的传播内容和表达方式,是吸引受众的关键。对外新闻主播的传播内容及表达,是其国际传播力培育及提升的核心。这当然并非取决于新闻主播一个人的努力,而是主播所在媒体集体努力的结果。但主播在播报时如何表达和传播,却取决于主播的能力和水平。
此次中美主播对话探讨了中美贸易战、知识产权、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关税、如何定义社会主义等五大问题,这是国际社会共同瞩目的关键问题,对全球受众都有强大吸引力。刘欣在回答翠西这些问题时,从内容上看,有宏观有微观,有点有面,一针见血,且有不少内容具有新颖性,从表达方式及神态看,刘欣可谓胸有成竹,侃侃而谈,反映出她对这些内容非常熟悉。总之,好的传播内容及表达才能具有较强的国际传播力,获得较好的传播效果。
对外新闻主播的国际传播力培育及提升,还与其所在媒体平台密切相关。新闻主播个人的力量总归有限,要培育和提升国际传播力,还需要充分借助主播所在媒体平台的优势,为节目以及主播个人进行多媒体融合平台上的宣传推广。
电视节目及主播的宣传推广,既包括根据节目内容和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对电视节目定位及内容等的宣传介绍,也包括对节目主播的品牌形象塑造。
此次中美主播对话事件中,CGTN充分利用其多媒体融合平台,对事件进行了全程、全方位、多形式的宣传推广,极大地吸引了海内外受众的关注度和注意力,积聚了人气,增加了对受众的吸引力。可以说,通过CGTN这次成功的宣传推广活动,使“刘欣”成为一个类似于流量明星的大“IP”,也大大地提升了CGTN的品牌形象。
在充分总结此次中美主播对话事件我方经验的基础上,为我国对外传播战线培养出更多的“刘欣”,本文就如何培育及提升对外新闻主播的国际传播力,提出以下策略建议。
近些年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就加强我国媒体对外传播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做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明确提出了“建设国际一流媒体,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和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任务。在同年8月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和12月的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和改进外宣工作提出了“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的要求。2016年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48字的“职责和使命”,其中“联接中外、沟通世界”是对我国媒体加强对外传播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出的明确要求。
对外新闻主播在对外传播和外宣工作中扮演着重要又独特的作用。面向全球受众的对外新闻主播,相对于面向国内本土受众的新闻主播而言,身份比较特殊,在某种程度上扮演了国际舆论“瞭望者”和国家形象“代言人”的角色,肩负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神圣使命。因此,在举国上下高度重视对外传播的宏观背景下,要积极加强对外新闻主播队伍的培养,为我国对外传播战线培养出更多的“刘欣”。
美国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在其经典著作《框架分析》中用“框架”的概念来解释不同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的认知差异,框架是新闻工作人员、消息来源、受众、社会情境之间的互动的结果,这里主要以作为新闻工作人员的对外新闻主播为阐述对象。其中,框架分析既可以是对传播内容的意义解析,也可以是对传播主体的意图查核,还可以是对传播效果的间接检视。
从对外传播的角度来看,对外新闻主播在某种意义上担任了“中国形象代言人”和“话语权直接使用人”的角色,争夺话语权,实则是争夺“话语框架设置权”,由此增强国际传播力,发挥在国际舆论场中的舆论引导作用。CGTN作为中国对外传播的窗口,多年来培养的对外新闻主播代表中国在国际发声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设有多个旨在传播有利于中国话语框架与议题的栏目,如《看中国》《中国24小时》《我的中国故事》《中国好生意》等栏目,从话语框架和议题设置上充分把握了话语权。
对外新闻主播要构建好话语框架,不仅要用优秀的有声语言表达能力、深厚的文化知识底蕴、洞察世事的敏锐思维征服对方,还需要发挥副语言表达能力,在举手投足间展现人格魅力和专业风采。此次中美主播对话事件中,刘欣的穿衣搭配及配饰别出心裁,寓意深远。她身穿淡蓝色西装,与其清晰的思维、优雅的姿态、不卑不亢的沉稳大气融为一体,特别是佩戴的一块翡翠,隐约传达了一种“宁可玉碎,不可瓦全”的必胜决心。在整个对话过程中,刘欣还表现出了有礼有节的中国传统礼仪风范和控制情绪的“中庸力量”。同时,刘欣敢于直面问题,理性阐述中国立场,扭转了原本西方设置话语框架的“劣势”,形成了对传播中国有利的话语力量。
对外新闻主播在中国对外传播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但仅仅靠一个人的力量难以产生强大的传播力,还需要充分发挥所在媒体机构的多媒体融合平台优势,借助先进技术,尽量提升对外新闻主播和所在媒体平台的综合影响力,还需要着力加强对外新闻主播在各类媒体前的国内外现场到达能力、国际表达能力和持续报道能力、编辑思想能力,既具有全球化视野又具备本土化策略,从而实现海内外的精准传播。
此次中美主播对话之所以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影响力,主要归功于刘欣所在的CGTN积极发挥了多媒体融合平台优势。此前,CGTN已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效。如2019年“两会”期间,CGTN利用大数据统计分析的3D交互和爬虫技术,重磅打造了不同以往的大数据新闻报道三部曲:H5作品《为人民》(WhoRunsChina)、视频《数读两会之政府工作报告篇》(WhatChinaCounts)、视频《数读两会之两高报告篇》(WhatChinaJudges),利用新技术打破传统叙事方式,在对外传播中用数据解读两会,提升了传播说服力。同时,通过整合报纸、网站、APP客户端、微信、Facebook、Twitter 等多端协同推出专场网络直播、VLOG短视频和品牌栏目《我给两会带个言》等特别栏目。
此次中美主播对话,开启了中外主流新闻媒体通过电视节目平等对话探讨争议问题的先河,既具有全球新闻价值,也符合国际新闻界近年来风行的“解困新闻”(solutions journalism)的先进理念,值得继续推广。建议CGTN主动联络协调其他全球主流媒体,形成中外新闻主播之间的常态化对话机制。就CGTN而言,要加强全球涉华舆情监测,及时全面发现全球主流媒体涉华报道或国际舆论场中对中国有误解或片面解读的具体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通过公开对话予以公开回应,用正确认知去对冲误解,用真相去对冲谣言,用全面辨析去对冲片面解读,通过这种富有针对性的策略,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品牌新闻主播,对于整个媒体集团来说意义重大,值得大力培育和系列开发。此次中美主播对话事件中脱颖而出的刘欣,已然是CGTN的明星“IP”。建议CGTN顺势而为,积极彰显和延续“刘欣”品牌效应,推出系列品牌主播培育工程。CGTN可建立专业团队,进行“刘欣”品牌的塑造及维护。如创立一档以“刘欣”品牌命名的电视栏目或主播工作室,打造正能量个人品牌;同时高度重视Twitter等社交媒体平台“刘欣”账号的作用,可借助专业团队力量协助运营,进一步增强其国际传播力和品牌效应。
面对未来日益复杂化的世界格局和舆论形势,对外新闻主播应该坚定目标和信念,不断完善自己,提升综合能力素养,使播报内容及表达的创新常态化,同时要善于借助所在媒体平台的宣传推广,不断提升国际传播力。
此次中美主播对话事件说明,类似于刘欣这样优秀的对外新闻主播,是中国对外传播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充分发扬此次中美主播“对话”的经验,培养出更多的“刘欣”,并尽量提升“刘欣”们的传播力和品牌声誉,建立中外新闻媒体的对话机制并使之畅通及常态化,通过对外新闻主播的对话方式,平和地向世界展示更加全面真实的中国形象,是值得我们继续深入思考并积极践行的重要课题。
本文是中国传媒大学教改项目“新建专业新闻学(新闻评论方向)建设”项目(编号JG180502)成果,海南省意识形态与舆论研究基地课题“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创新研究”(编号HW19008)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