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胤之 杨哲
摘 要 本文主要从大学生教育情况出发,深入分析创新创业管理的重要性,在上述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对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的方法进行研究。依照线上和线下两种形式,全面挖掘教学讲授、综合培训、实践模拟等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望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大学生 创新创业管理 作用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6.076
Research on the Method of Improving the Managemen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of College Students
WANG Yinzhi, YANG Zhe
(Zhejiang Institute of Mechanical & Electrical Engineering, Hangzhou, Zhejiang 310051)
Abstract In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the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education, the importance of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management is deeply analyzed.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combined with teaching practice, the methods of improving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manag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are studied. According to the two forms of online and offline, the attention items in teaching, comprehensive training and practice simulation are excavated comprehensively in order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management.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management; role; method
近年来我国已经加大了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的重视力度,开始依照学生发展需求形成系统化、全面化创新创业管理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大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体系。尤其是在创新创业管理方法选择中,开始在传统讲学授课基础上增加在线互动、在线模拟等,打破传统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新的契机。
1 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的必要性
传统高校教育开展的过程中主要将重心放在知识教育和能力教育上,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并不重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发展,导致高校教育质量大打折扣。创新创业管理能够从系统角度出发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分析,结合社会需求、职业需求、发展需求形成相应的高效管理体系,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已经成为新时期高校教育中的重中之重。
进入2000年以来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足已经逐渐成为其发展中的短板。相较于其他国家学生而言,我国大学生过于注重知识学习,大多只能够纸上谈兵,在创新创业方面存在诸多不足,间接造成其就业困难,导致社会就业压力骤增。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能够从创新创业素质培养方面出发,形成与学生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教育管理体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在该培养过程中学生对创新创业认识不断提升,创新创业热情高涨,实现了教育环境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给予了学生更广阔的学习和成长空间。与此同时,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工作的开展还能够对教育内容进行重新梳理和规范,将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国家建设融合,使高素质人才创新能力和业务能力能够得到全面展现,从而为社会、国家创造更多的价值,全面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
2 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的方法
2.1 线下创新创业管理模式
在线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工作开展时要对课程体系、实践平台两部分内容进行强调,依照高校教育要求形成两系统六分支,其具体状况见图1。
图1 创新创业线下管理模式
(1)课程体系。通识课程主要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认识进行提升,通过素质教育、心理引导、公共关系、科学知识等增强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并依照上述课程提升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尤其是职业态度、责任意识、交流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知识课程主要对创新创业中的专业内容进行展示,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把握创新创业要素,依照个人兴趣、专业能力等形成相对应的创新创业路径。上述课程是保证创新创业顺利开展的关键,需要结合学生实际需求进行针对性教学内容构建,包括创新创业引导、专业知识培训、答疑解难等;拔高课程主要针对创新创业实训开展。该课程涉及内容较为广泛,包括风险评估、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在知识课程基础上紧密结合创新创业实际,确保创新创业能够符合市场和社会发展趋势。
(2)实践体系。校内实训是保证大学生创新创业顺利开展的重要路径。在上述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高校需要对实训体系内容进行科学设计,依照校内资源为学生提供技术支持和资源支持,尤其是科研仪器、专业设备等,以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创新创业项目内容;高校合作平台能够打破传统高校教育之间的垄断,增强人才的交流与互动,实现了高校创新创业管理工作的全面转型升级。在合作平台开展中各高校需要对技术、资源等共享进行强调,做好统筹规划与重组,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共享打下良好的根基;实验园区建设主要针对校企合作,由企业依照自身需求提供相应的創新创业方向和平台,让大学生能够在企业支持下更好地进行实践操作和模拟训练。上述创新创业更加契合生活实际和职业发展,是大学生学习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在今后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过程中需全面重视。实践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创新创业情况及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保证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能够顺利开展,从而全面激发其主观能动性。
2.2 线上创新创业管理模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传统线下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大学生创新创业需求。为此,高校需做好线上模式的构建,从互联网技术、虚拟技术、自动化技术等出发,构建在线创新创业管理体系,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创新创业空间。
(1)开放式课堂。一般开放式课堂构建时主要通过网页在线教育实现,即借助多媒体实现实时教育传输,让学生能够随时获取教师讲授内容,在在线课堂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认识,提升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而随着“抖音”、“火山小视频”等的爆火,教师可以将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制作成为微视频,让学生借助上述APP随时随地学习,通过微视频全面把握创新创业知识点,形成系统的创新创业理念,增强其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和创新素质。该微视频制作的过程中还需要做好创新创业知识体系的拓展,结合高校、企业等需求对微视频内容进行丰富,借助VR技术、图片处理技术、渲染技术等提升微视频的美观效果,以激发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微视频授课的主观能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虚拟平台构建。上述虚拟平台主要指借助VR技术、MATLAB、力控等软件形成的虚拟实践体系。该平台能够全面展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内容,让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进行模拟、操作和实践,消除了传统实践中的空间限制。与此同时,虚拟平台能够实现远程互联,将高校实训与企业实践结合,从两部分内容出发形成综合型创新创业模拟体系,让学生能够同时参与、多元互动,避免了由设备导致的创新创业实训人次、人员等问题,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灵活、更加高效的创新创业环境。在上述虚拟平臺中教师需要做好资源的构建和拓展,结合学生需求不断对创新创业模拟平台进行升级,让平台能够全面契合学生需求。
3 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的注意事项
3.1 细化制度,形成良好氛围
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对创新创业管理制度进行强调,依照实际情况做好扶持机制、激励机制等的设置,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空间。如在创新创业管理过程中需要对资源分配制度进行细化,对科研室、校企平台等中的各项资源进行划分,确保学生能够依照制度要求合理、科学地使用上述资源,避免出现资源浪费;要做好激励机制的构建,通过相应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等对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取得的成果进行肯定,使其创新创业价值能够被充分认可,从而全面提升学生参与热情,使创新创业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关键部分;要做好风险防范制度的构建,依照创新创业中可能出现的各项问题及时做好风险预防和控制,由专家组依照制度要求严格对创新创业环节进行把关,最大限度降低创新创业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等。
3.2 优化组织,形成系统体系
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体系构建时要形成系统化组织架构,依照实际工作要求合理设置相应管理岗位,做好不同层次管理工作的设计,以全面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水平。
(1)校领导人员统筹各项管理工作,依照社会及学生需求制定合理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方向,结合资源、资金等情况进行相应的配套支持,以保证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够顺利开展。
(2)教师、科研骨干等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和把握,进行相应授课和讲解,形成整体化创新创业知识架构。对学生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各项问题要及时给予相应的帮助,切实将创新创业帮扶落到实处,真正实现创新创业质量的优化。
(3)社团、班干部等配合校领导、教师等的工作,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氛围。在社团帮扶、班级帮扶过程中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良性互动和帮扶。
3.3 智能管理,减少工作疏漏
创新创业管理系统能够从智能平台出发实现立项审核、任务跟踪、项目报告及总结备份等,形成完善的功能模块,以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快速、高效管理。
一般上述平台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数据编程技术支持,借助数据库、NET模式等实现数据存储及在线互联,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的各项数据采集到系统中,并集合系统的进展记录模块对学生创新创业进度进行监督,及时把握其创新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给予相应的引导和帮助。
上述系统能够为后续相应项目的开展提供数据支撑和服务,从而降低创新创业项目开展中的风险。除此之外,系统还能够对大学生创新创业中的各项数据进行存储,确保后续查找过程中能够快速获取相应信息,避免由资料丢失等导致的项目中断。
4 总结
做好管理工作,优化管理方法是保证大学生创新创业顺利开展的关键。在上述工作中相关人员要对创新创业线上和线下模式进行强调,依照学生需求和创新创业环境设置相应的管理平台,做好组织机构、制度体系、智能管理的构建。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改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效,全面推进高校教育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 初春兴.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问题及促进对策研究[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6(06):65-67.
[2] 王文霞.试论创业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创业管理[J].经济研究导刊,2017(05):61-62.
[3] 左军,于钦明,陈卓.“万众创新”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路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28):120-12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