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利
摘要:为了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我国在2014年开始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通过近五年的试点建设工作,逐步在职业院校形成了“现代学徒制”发展模式。相对于国外先进模式,我国现代学徒制起步较晚,在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如何开展相关工作十分必要。本文在对比国外先进经验基础上,以集安市职业教育中心现代学徒制试点实践为研究对象,归纳现代学徒制必须的内涵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工学交替 人才培养
世界上工业发达国家,都在职业教育有着先进做法。在日本,40%的产业工人是高级技工,德国有近50%,我国高级技工有大约1000万人的缺口。“一带一路”和“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迫切需要技术技能人才支撑,我国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华丽转身,建设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打造更多“大国工匠”已是当务之急。“现代学徒制”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方法,势必在职业教育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现代学徒制”要立足区域经济特点,重点选择具有区域产业优势、具有良好职业发展前景的专业,建立校企合作育人有效机制。
一、现代学徒制的内涵
学徒制是自古就有的培养技能人才的方法,在没有职业学校之前,师傅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将工艺技术传授给学徒。“现代”是相对于“传统”而提出,企业为了产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有大规模的需求,传统学徒制师傅手把手带徒弟培养人才的效率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必然使得企业和职业院校建立“双主体”培养人才的现代学徒制。近年来,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在实训设备、师资等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但是学校实训设备赶不上企业的生产设备先进,学校专业教学内容的更新永远落后于生产一线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速度,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也与企业的高水平技能师傅有很大的差距。这些差距,决定职业院校必须实施产教结合、校企“双主体”育人的现代学徒制。
二、国外先进做法研究
对比德国、英国、日本、瑞士等先进国家的做法,笔者总结现代学徒制的主要特点:一是制定了相应的培训法,奠定校企合作的法律地位,以法律手段约束学校、企业、培训机构等,使学徒制能够发展顺畅;二是企业、学校实施工学交替,实现“双主体”育人;三是实施学徒制得到政府大力支持,政府专门成立监管机构。
三、现代学徒制的实践研究
集安市职业教育中心成立于1995年,现有教职员工206人。先后开设汽车运用与维修、机械加工技术、旅游服务与管理、计算机应用、服装制作、中药材种植、韩国语、美容美发与形象设计、酒店服务、养蜂、园艺等近20个专业。建有汽车运用与维修、机械加工、学前教育、服装制作与加工六个实训基地,其中旅游实训基地被评为“吉林省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是吉林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多年来,學校坚持“产教结合,校企合一”的办学思路,在市内建立了对外生产的实习生产基地,为现代学徒制在集安市中职教育体系中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一)建立生产性的学徒制实训基地。按照“依托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办学思想,我们首先在养蜂专业进行现代学徒制的实践和探索,学校在“蜂业技术培训中心”的基础上,采取“公司+农户”的形式,把分散的生产力和自然资源进行整合,注册成立了“集安市永泰蜂业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规模化生产,公司先后开发了4个系列、72个品规,公司迅猛发展。公司纯利润200万元,上缴税金150万元,带动413户蜂农增收4000万元。在养蜂专业产教结合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学校陆续依托汽车驾驶专业建立机动车驾驶学校,依托服装专业建立弘发服装厂,依托汽修专业注册佳宏汽车修配厂,依托美容美发专业建立了冠雅美容美发院。通过产教的深度融合和专业领域的拓展,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扩大了技能培训规模,学校办学实力得到加强,进一步推动学校走上“产教结合、以教促产、以产养教、产教并举”的良性发展轨道。
(二)围绕吉林省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的实践探索。集安市地处吉林省东南部,与朝鲜隔江相望,是一个“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边境山区县城,被誉为“塞外小江南”。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区等称号。2013年,集安市委、市政府以“实施好绿色转型,把集安建成旅游大市、旅游强市”为目标,立足集安宜居、宜商、宜游、宜养的特点,组建了“集旅集团”,在全省开辟了新形势下发展全域旅游的一条新路子。集安市职业教育中心旅游专业建有资源共享、辐射周边、自主发展的省级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近年来,学校与集旅集团等地方旅游企业开展卓有成效的现代学徒制实践研究。
1.校企协同,建成一批紧密型合作载体
订单培养与冠名办班。为了探索校企合作的有效机制、有针对性的对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进行培养,我们与集旅集团、正发实业集团旅游部签订“订单制”人才培养协议,成立订单制冠名班级,现有“正发”订单班和“集旅”订单班两个班级,每个班级25人,学生入学既与企业签订招工协议。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与集安旅游企业合作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旅游实习宾馆”和“集旅集团旅行社”。在利用好校内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我们遴选优质旅游企业,新建了9个校外实训基地。
2.校企共赢,实现资源共享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对于学校有职工培训的需求,学校对于企业有师资的需求,实现校企人力资源的互通互用十分必要。一方面学校聘请企业技术能手、劳动模范到校任教,提高学校专业实践教学水平。另一方面结合企业需求,依托学校实训教育设施、师资力量对企业职工进行职技能培训,促进企业发展。例如,在学校师资不足时,集旅集团派出3名资深导游员、1名茶艺师、1名博物馆讲解员到校授课,并向旅游教研组做专题培训;根据集安旅游发展需要,冯国老师到活龙村提供农家乐培训,孙瑜老师为集旅集团新员工进行岗前培训等。
3.探索“旺进淡出”轮岗轮训模式,实现“双主体”育人
如何协调好学生校企轮训时间,实施有效的“双主体”育人机制,是现代学徒制实践的重点工作。轮岗轮训必须根据行业、企业、学校、学生特点来开展。集安是一个旅游城市,我们根据我市旅游行业淡旺季岗位需求变化的特点,探索出“旺进淡出”的轮岗轮训模式。旅游旺季期间,学生到景区、酒店轮岗学习既帮助旅游企业解决了用工紧缺的问题,又使学生能够在旺季期间,最大程度接触熟悉导游、高句丽历史、客房、餐饮、接待、旅行社、茶艺等实践岗位;旅游淡季时,学生返校学习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归纳总结轮岗学习到实践要点,学校根据企业需求随时调整教学进度,实现旺季实训的100%覆盖。通过轮岗学习,实现顶岗实习与就业见习合二为一,使专业知识融入轮岗轮训、使工作过程对接教学过程,学生提前进入就业状态,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
4.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引领、辐射区域职业教育
围绕集安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学校不断深化办学模式改革,把职业技能培训与扩大就业有效结合起来。学校面向全社会,与市委组织部、教育、人社、旅游、经济、农业、特产等部门联合广泛开展国家导游员资格考试、餐饮服务员、客房服务员、茶艺师、侍酒师、调酒师等各类培训。两年来为社会进行本专业的各类培训达3198人次,职业技能鉴定523人,提供专业服务17场,接待职业院校参观、交流24次,不断发挥职业教育示范、引领和辐射的作用。
通过实践研究,我们总结现代学徒制要立足区域经济的特点,既要重点选择具有区域产业优势、岗位实践特征鲜明、具有良好职业发展前景的专业,也要针对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产业形态,选取有一定规模企业,建立校企一体化育人长效机制。
(作者单位:集安市职业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