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颖
【摘 要】目的:探讨胃癌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营养支持与心理护理的效果评价。方法:选择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00例胃癌患者纳入此次研究工作,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划分成2组,分别命名为试验组(n=50)与对照组(n=50)。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之上给予营养支持与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负面情绪改善情况、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负面情绪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试验组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评分,数据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试验组身体状态、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综合状态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各项评分,数据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2(4.00%)例低于对照组不良实际总发生率10(20.00%)例,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针对胃癌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中,给予开展营养支持与心理护理干预,可全面改善其临床负面情绪,提高患者整体生活质量,其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也相对较低,可广泛推广实施运用。
【关键词】胃癌;临床效果;心理护理;营养支持;护理措施
在临床消化系统疾病当中,胃癌属于一种常见、多发的恶性肿瘤疾病,该种疾病发生后,患者自身的身体状态会持续的出现衰退情况,特别是自身饮食状态,对其生活质量具有严重影响。加之患者遭受疾病的困扰,极易出现严重负面情绪[1]。本次研究工作旨在探讨胃癌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营养支持与心理护理的效果评价。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及100例患者家属知情后开展研究,随机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100例胃癌患者分为试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
试验组:性别:男性患者有26例,女性患者有24例;年齡:28岁至63岁,平均年龄为(43.26±2.89)岁;对照组:性别:男性患者有27例,女性患者有23例;年龄:27岁至65岁,平均年龄为(43.29±2.91)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给予患者开展临床用药干预、皮肤干预、健康教育、管道护理以及饮食干预等。试验组在此基础之上给予营养支持与心理护理干预,营养支持:如果患者进食少,并且存在严重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可给予采取肠外营养措施,采取静脉滴注的方式确保患者身体所需的热量以及营养,保证其新陈代谢[2]。如果患者消化系统正常,可给予制定健康的普食模式,选取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果蔬,主要可采取煮、炖的方式,指导患者摄入适量的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饮食。针对给予肠内营养的患者,需了解其膳食的配置与组成方式,其总量不可超过2000ml,在给予管饲过程期间,需指导患者的颈部以及头部太高,管饲之后将其管子采用温水进行冲洗。其护理过程期间,需确保其输注用具以及营养液保持清洁无菌,在其无菌环境下进行配置,可将其放置于4℃的冰箱之内进行保存,分别在24小时之内进行全部用完。对长期留置胃鼻管以及鼻肠管的患者,需给予每日涂抹油膏,确保其鼻腔的润滑,同时避免患者出现误吸情况。另外时刻观察其胃管的位置,对其进行鼻胃管、胃造瘘输注营养液以及胃排空迟缓的患者,需指导其选取半卧位,避免出现反流情况导致患者误吸。如果患者出现呛咳或者呼吸急促情况,可将其确认为误吸情况,可告知患者家属给予适当的鼓励,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排除措施,全面确保其胃肠内的营养状态,全面降低其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心理干预:根据患者临床实际心理状态以及认知水平,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对其讲解疾病相关治疗措施,告知患者维持病情为整体治疗的价值,同时根据临床心理学知识对其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3]。注意与患者交流期间,语气需保持亲切、和善,多给予患者一些鼓励与尊重,使其逐渐能够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内心对疾病产生的顾虑。
1.3 评价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评估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负面情绪改善情况、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1.3.2 评估标准
不良事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厌食等;生活质量包括身体状态、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综合状态等4项,采用(Quality of Life,QOL)量表进行评价[4],总分100分满,每项25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改善情况越好;负面情绪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进行评价[5],每项30分满,分数越低表明患者改善情况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结束后将其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将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数据在确认无误后,录入到SPSS 21.0软件中进行统计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护理前后负面情绪改善情况、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表示采用均数±标准差,计数资料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表示使用百分比,X2检验与t检验当P<0.05时,表示两组之间对比各项指标存在差异,统计学存在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试验组身体状态、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综合状态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各项评分,数据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
试验组恶心1例、呕吐1例、腹痛0例、腹泻0例、厌食0例,总发生2例,占总比4.00%,对照组恶心3例、呕吐3例、腹痛1例、腹泻1例、厌食2例,总发生10例,占总比20.00%,试验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2(4.00%)例低于对照组不良实际总发生率10(20.00%)例,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负面情绪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负面情绪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试验组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评分,数据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3)。
3 讨论
临床相关研究表明,患者胃癌疾病与自身饮食、生活习惯、遗传等因素具有重要关联,该种疾病极易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自身抵抗力降低等情況,对其疾病恢复具有严重影响,其临床生活质量也相对较差,因此开展合理、科学的干预措施,对其预后康复具有重要作用。营养支持属于一种能够根据患者实际需求,开展的一种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可维持患者自身肠道的结构,全面促进其胃肠道的功能恢复[6]。另外该种护理措施可有效促进患者肠蠕动,全面加强患者自身免疫能力,降低不良反应时间。而心理护理主要是通过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使其能够放下心理负担,从容的面对自身疾病,全面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由于患者长期遭受病痛的折磨,两种干预措施的联合运用,可全面缓解患者临床负面情绪,逐渐加强护患之间的信任感[7]。
综上所述,针对胃癌患者的临床干预措施,实施营养支持与心理护理联合运用,可全面降低临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还可全面改善患者负面情绪,从而全面提高其整体生活质量,可全面推广实施运用。
参考文献
[1]王秀荣.营养支持护理和心理护理改善胃癌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16,14(04):40-41.
[2]邓细芬.营养支持护理和心理护理改善胃癌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评价[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30):4266-4267.
[3]高玉梅,鞠小敏.营养支持护理、心理护理对胃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16).
[4]刘永红,彭晓英,刘春蓉.心理护理联合营养支持疗法对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生活质量及人格状况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6(02):354-357.
[5]洪梨,胡娟.心理干预联合强化营养支持治疗对胃癌患者术后负性情绪、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8,26(08).
[6]江燕丽,王秀君,甘小莉.预见性护理联合肠内营养支持对胃癌患者胃肠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0):51-54.
[7]朱爱明.护理干预对胃癌化疗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6(09):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