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艳
【摘 要】目的:对抗生素在呼吸内科中的临床应用的合理性进行分析。方法:本研究将以我院2015年-2017年期间收治的240例呼吸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抗生素应用现状进行分析。结果:经研究发现,我院呼吸内科240例患者中,头孢呋辛、头孢哌酮舒巴坦、阿莫西林等药物临床应用频率相对更高,利用头孢呋辛的呼吸患者有38例,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药物治疗的患者为28例,阿莫西林治疗24例,头孢他啶治疗患者18例,由此可见,在呼吸疾病患者治疗中采用头孢呋辛治疗的患者例数最多。除了上述药物以外,阿奇霉素及环丙沙星也十分常见,在抗生素药物治疗下的患者临床症状得到了充分改善,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除此以外,联合用药的患者也不在少数,一联用药患者为118例(49.17),二联用药患者102例(42.5%),三联用药患者20例(8.33%)。结论:对呼吸内科患者应用抗生素治疗有利于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通过合理运用抗生素可降低不良症状的发生。
【关键词】抗生素;呼吸内科;临床应用
在临床医学上呼吸道疾病十分常见,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经研究发现呼吸道感染问题在呼吸内科患者中频率较高,同时伴随着诸多并发症,对患者健康水平造成威胁,不利于患者正常呼吸。据笔者调查研究,抗生素药物在治疗呼吸疾病中发挥着重要效果,为避免不良反应的产生应对抗生素的应用加强管理。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将对本院呼吸内科于2015年~2017年时间段接收的患者240例为对象,所有患者当中男性患者129例,女性患者111例,对所有患者利用抗生素进行临床治疗,患者平均年龄(40.1±10.2)岁,所有患者均存在呼吸道感染症状,对抗生素的应用现状展开分析。
1.2 方法
对我院所有呼吸道疾病患者采用抗生素来治疗,在具体治疗前应对患者病况加以分析,以此为依据来确定抗生素药物的用量及类别。在临床治疗中医师应根据患者临床反应对药物用量合理调节,确保抗生素剂量符合相关用药标准。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研究
见表1,通过研究抗生素的临床治疗效果,发现在我院240例呼吸疾病患者当中,采取头孢呋辛治疗的患者有38例,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例数28例,阿莫西林治疗患者24例,头孢他啶治疗为18例,除此以外阿奇霉素与环丙沙星的运用也较为常见。
除单独用药患者以外,联合用药患者也较多,一联用药患者118例(49.17%);二联用药患者102例(42.5%);三联用药患者20例(8.33%)。
3 讨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工业发展水平逐渐提升,环境恶化日益严峻,雾霾情况十分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患者的呼吸道系统,抗生素在临床上属于一种常用药物,能够有效杀灭细菌,对细菌生长进行有效抑制。抗生素药物是在针菌、真菌、微生物生活过程中形成,包括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等,呼吸道内科具有较高的疾病感染率,抗生素用药合理性对临床治疗效果起到直接影响,
相关研究显示,我国各级医院应用范围较广的药物之一便为抗生素,其使用率在百分之八十左右,处于较高水平。为了防止出现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的现象,我国医疗管理部门也相应制定了处方点评、抗生素阶梯使用等措施。临床上采用抗生素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通常会有二重感染、特异性反应、肝肾毒性反应、溶血性贫血、血清病、过敏性休克等疾病出现,如果不及时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对其均进行处理,严重情况下甚至会直接造成患者死亡。现阶段,临床上所用的抗生素种类多种多样,不同类型抗生素引发的不良反应类型、频率也存在有一定差异性。
3.1 抗生素药物不合理应用表现
经笔者分析,我院呼吸道患者在抗生素药物治疗中还存在诸多不良现象,为改善这一问题应对应用不合理问题展开分析研究,确保抗生素药物的准确应用,以我院临床经验来看,抗生素药物不合理应用表现集中在以下方面:
(1)滥用抗生素,就目前来看药物应用不合理的表现较多,滥用药物尤为突出。这是由于在疾病治疗时相关医务人员未全面了解到患者的病况,从而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严重者还会威胁到患者的身体健康水平。
(2)因对患者实际病情缺乏深入了解,在临床治疗中抗生素药物剂量过大,对患者预后效果造成加大的影响,不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
(3)部分医务人员为了增强药物治疗效果,便会将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在一起,然而在药物联用前未掌握到药物特性,致使药物联用中产生冲突,影响治疗效果。
(4)抗生素应用相对混乱。在孕妇、儿童抗生素的应用缺乏全面的深入的研究,致使药物应用问题的产生。
3.2 抗生素的应用
上述笔者对抗生素药物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为提高抗生素药物应用的合理性,还应采取有效的对策,遵循科学的应用原则,详情如下:
在呼吸疾病患者中采取抗生素治疗可发挥一定临床效果,为达到治疗效果应提高抗生素的合理应用,通过抗生素的选择可使患者病程大大缩短,降低药物产生的副作用及耐药性,使患者经济负担逐渐减轻。为提高抗生素的合理应用,还应开展痰培养、药敏试验,以此确保药物选择的有效性。
3.3 抗生素的联合用药
通常来说联合用药主要是针对病情严重的患者,如若病状较强采取单独抗生素治疗便可。医务人员为提高治疗效果,便会对细菌种类合理分类,如:静止期杀菌剂联合速效抑菌剂治疗、速效与慢性抑菌剂、静止期杀菌剂联合繁殖期杀菌剂、繁殖期、速效抑菌剂联合速效抑菌剂,从而促进药物联合应用合理性的提高。
3.4 密切結合临床正确解读微生物的检验报告
此外医务人员还应对每一份微生物报告单正确解读,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维生素报道应用价值予以判断,尤其是针对疾病的假阳性的存在。例如:血培养结果表示,应对污染菌加强警惕,避免血流感染的发生,曾有1例患者由CPU室转为普通病房,并培养出鲍曼不动杆菌及MRSA,然而患者临床症状未发热、血象正常,基于这种情况下无需采取抗生素进行治疗。
3.5 抗生素的给药途径、给药次数以及疗程的建议
据笔者了解,呼吸疾病患者病状各异,使用单一的治疗方法无法取得应用效果。据此内科医生应根据患者实际病状来进行治疗,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另外呼吸内科医生还应根据药动学标准与药效学来对给药次数进行确定,例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均为浓度依赖性抗生素,渐进服用该药物;喹诺酮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为时间依赖性抗生素,提升患者血药浓度,使用药时间逐渐延长。在疾病治疗中医务人员应从患者病情入手,从抗药性来分析药物使用情况,对治疗方案合理制定,以此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从而避免术后不良症状的产生,对患者日常生活带来影响。
综上所述,我院呼吸内科患者感染发生率相对较高,抗生素的使用较为普遍,就目前来看我国医院监督机制缺乏有效完善,导致抗生素滥用现象十分突出。为促进提高医疗效果,应对用药方案进行制定,使临床治疗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逐渐降低,减轻患者康复痛苦。
此外医院还应对监督机制进行完善,定期抽查呼吸内科抗生素的应用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追究到具体的人,使抗生素药物使用价值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尚清.抗生素在呼吸内科临床中的合理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04):537.
[2]张浩春,窦立新.试论抗生素在呼吸内科临床中的合理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02:378+388.
[3]高永翠.抗生素在小儿呼吸内科临床中的合理应用探讨[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5,09:135-137.
[4]张琬悦.分析抗生素在呼吸内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情况[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78:108+114.
[5]李庆红.试论抗生素在呼吸内科临床中的合理应用[J].健康之路,2015,07:111.